固原發現「人面獅身」石雕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系寧夏首次出土國內鮮見

在固原隋唐墓發現石質「人面獅身」像。

11月3日,隨著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連通工程暨固原市原州區南郊水廠及總管工程考古發掘完工報告完成,一批珍稀文物浮出水面。

其中,在古墓中發現並出土的石質「人面獅身」像,不但屬我區考古首次發現,且國內也十分少見。

考古工作者介紹,這批文物大多具有西域文化元素,非常珍貴,為絲綢之路途經我區增添有力的證據。

搶救性考古發掘古墓葬

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連通工程原州區南郊水廠及總管工程位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朝-隋唐墓地保護區範圍。

作為固原市市政重點建設項目,原州區南郊水廠及總管工程於2013年正式立項。

隨即,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郊水廠考古隊配合該工程項目,進行文物保護前期考古調查、勘探,共發現29座古墓葬,其中6座漢代墓葬、7座北朝-隋唐墓、16座明清墓。

另外,還發現窯址1座。

今年4月中旬,對前期考古勘探中發現的古墓葬,進行搶救性發掘清理,並申報國家文物局批覆備案。

5月24日,搶救性考古發掘工作正式開展。

第一階段東區發掘區域重點集中在擬建水廠院內,該廠區東西長397米,南北寬207米,面積約8萬平方米。

自西向東勘探發現古墓葬共計20座;第二階段西區發掘區域重點集中在擬建水廠輸出管線範圍,管線自東向西沿線2.8千米、寬30米的區域內展開,勘探發現古墓葬共計9座,窯址1座。

隋唐墓出土「人面獅身」像

第一階段東區墓葬發掘的墓葬中,考古資料驗證,晚期有明代墓葬5座,清代墓葬9座,均為土坑豎穴墓;早期有隋唐墓葬5座,均為帶長斜坡墓道土坑洞穴墓。

出土器物有瓷器、陶器、銅器、鐵器、漆器、玉器、錢幣等文物。

5座隋唐墓葬分別被編號為M1、M2、M3、M4、M5。

M1墓為夫婦合葬墓,出土隨葬器物有10件:2件陶罐;1件漆器;1件完整銅鏡,背面內飾瑞獸葡萄纏枝紋,獸鈕四圍有獅獸,銅鏡外旋紋間飾9隻端鳥紋;1件鐵剪刀;5枚銅錢均為開元通寶。

M2墓早年被盜,隨葬器物所剩無幾。

出土2件陶器(罐)和1枚銅錢。

M3墓為坐北朝南土坑洞穴式墓,整體平面格局近似於春秋時期的「刀幣」形,全長14.8米。

該墓共計出土隨葬器物18件,有石雕像、漆器、銅器、鐵器等。

石雕像均帶四方底座,其中1件「人面獅身」像就出土在該墓中,此外還包括2件鎧甲武士俑,1件馬俑,1件獅獸,2件駱駝俑。

放置在棺槨外側東南,為磕頂式,礚蓋頂平素,上陰刻三行篆字,每行三個字,篆文為「大唐故居士劉君之銘」。

銅錢9枚,可辨有「開元通寶」字樣。

其中,漆器僅存部分漆皮,放置凌亂,散開,似漆盒,漆皮呈深黑褐色,分散在棺外東南部。

M4墓為單棺雙人合葬墓。

出土隨葬器物有13件,有一石雕像馬1件,漆盒1件,陶器1件,可辨有「開元通寶」字樣錢幣10枚。

M5墓共清理出土8件隨葬品,有銀器、鐵器、漆器、銅器、陶器。

銀器為銀環;鐵器有兩件,分別是一件鐵剪刀和一件鐵鏡。

2件陶罐出土於棺外西側,泥質灰陶。

銅簪兩件。

墓葬最早的北周時期

明清墓葬大多屬於平民墓,均為單棺一人葬墓群,在M16墓中出土五枚「元豐通寶」銅錢。

第二階段西區墓葬發掘中,包括9座古墓葬和1座窯址。

其中,考古資料證實早期有北周時期墓葬1座,隋朝墓葬1座,漢代墓葬5座,墓葬平面形制均為長斜坡墓道土坑洞穴墓;晚期有清代墓葬2座,平面形制為豎穴土坑墓。

另勘探發現的一處古窯址,經考古發掘驗證是清代時期的居址。

早期墓葬出土隨葬器物有陶器、銅器、鐵器、漆器、玉器、錢幣、墓誌等82件。

在M25墓中,出土殘漆盒1件,僅存漆皮。

M26墓共計出土隨葬器物28件,其中有陶器、漆器、銅器、鐵器。

器物多數放置在槨內南部,少數放置在棺內,隨葬品放置規矩,陶罐共計14件。

陶盆2件,器型完整,泥質灰陶。

鐵燈一件,鐵劍兩把,鐵環一件,均腐朽嚴重,放置在棺內南部。

銅鏡一件,為圓形鏡,博山式鈕,圓座,座外飾兩道細玹紋,並有四組短線與鈕相連,鏡最大徑的邊沿有16個連弧紋,在外沿連弧紋內側與鈕座外連弧紋外側之間,飾對稱的4個圓形乳釘。

銅環一件,外沿有一平面,呈半圓狀。

銅棺花,腐朽嚴重,四葉形薄銅片製成,呈十字形對稱,中間小空插圓形傘狀銅鉚釘。

在棺東側槨內有兩處獸骨,由於腐朽嚴重,無法確定性質。

在M27墓中出土1件鐵燈盞,1件環首刀,1袋膠質泥胎。

石刻雕像全國罕見

考古領隊樊軍介紹,南塬北朝-隋唐文化園是「絲綢之路」(寧夏段)上的著名墓葬群,位於固原原州區開城鎮南郊小馬莊、羊坊、深溝、大堡、王澇壩、寇莊6個自然村和南塬一帶,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該墓地的考古發掘起始於1982年至今,共發掘北周及隋唐時期的大、中、小型墓葬共計60餘座,出土了大量蜚聲中外的反映絲綢之路文化交流與民族遷徙的珍貴文物,具有不可比擬的歷史、考古、民族與藝術研究價值。

此次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這批墓葬也出土了一批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隨葬品,特別是M3墓中發掘出土的一組精美絕倫石刻雕像,它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石雕系漢白玉(又似白雲石)石質,光澤圓潤溫純,雕刻工藝精巧細膩,線條簡潔流暢而不失生動,造型高大厚重且比例合諧;嘆為觀止的是「人面獅身」像和武士俑的雕刻工藝精湛無比,形象逼真。

石雕獸面的造像風格和駱駝俑的發現具有濃郁的西域特徵,在全國同期墓葬中也甚為罕見。

此次發掘的這批墓葬為研究古代埋葬習俗以及石雕藝術發展歷程提供了極為寶貴的實物資料。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

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寧夏發掘29座古墓葬 發現罕見獅身人面像

今年,為配合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連通工程原州區南郊水廠及總管工程,經國家文物局批覆備案,寧夏考古人員對前期勘探的29座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考古驗證有漢代墓葬6座、北朝—隋唐墓7座、明清墓...

中國寧夏古墓驚現獅身人面像

中國寧夏古墓竟有獅身人面像,歷史悠久獅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代表,但這種形象並不是古埃及獨有的。中國的寧夏古墓中,也出現一個獅身人面的雕像,這個雕像誕生在千年前。

淅川縣發掘120座墓葬展現丹江口庫區楚漢文化

近日,淅川縣丹江口庫區消落區發掘墓葬120餘座,出土陶器、鐵器、銅器、石器、銀器等一批珍貴文物。今年5月,受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調文物保護辦公室委託,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丹江口庫區消落區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