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頭御醫」修復文物 獨到技能驚艷業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重慶市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專家陳卉麗在工作。

特約通訊員 鄧小強 攝

華龍網10月30日10時訊(特約通訊員 鄧小強)近日,重慶市大足區舉行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重慶市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中心主任陳卉麗在會上作報告,講述了她的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工作情況。

陳卉麗的名字在當地不脛而走,成為大眾眼中的榜樣。

大眾欽佩陳卉麗,緣於她完成了的事:從2008年至2015年,在近八年的漫長歲月里,陳卉麗作為大足石刻千手觀音石質修復組組長,帶領團隊修復千瘡百孔的千手觀音,使千手觀音金妝重現、再現本顏。

這是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搶救性保護工程。

這是一件過去想辦而辦不成的大事、難事,陳卉麗和她的團隊辦成了。

完成這件代表作後,陳卉麗被稱之為「石頭御醫」,此稱號概括了她的工作和行業地位,僅有中專文憑的陳卉麗,事實上已經是全國石質文物修復行業里鳳毛麟角的領軍人才。

陳氏經驗

多年練就「望聞問切」四診法

陳卉麗現年52歲,從事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工作已經22年了。

1995年,為了和做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的丈夫團聚,陳卉麗從四川省廣漢針織總廠調到了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現大足石刻研究院),最初擔任一名文物監測員。

兩年後,陳卉麗開始涉足館內技術含量最高的工種——文物修復。

從事這項工作要有深厚的歷史學、考古學、鑑定學、金石學、化學等知識,要能掌握精湛的鈑金、鑄造、鎏金、油漆、石刻、色彩等實用技術。

業內有「十年磨一劍」的說法,即要先跟行業師傅看三年,基本功練好了,才有資格擺弄文物「本體」,最後才能獨立修復。

有人質疑她難以勝任,陳卉麗不服輸。

「事都是人干出來的,我就不信我不行!」那段時間,陳卉麗邊干邊學,白天請教同事,晚上啃書本,技術越來越嫻熟。

三年過去了,到2000年左右,陳卉麗就已經可以獨擋一面了。

此時,經歷歲月侵襲,屹立千年、誕生於唐宋年代的大足石刻進入了高速風化期,多數造像病害纏身,亟待修復。

面對這一光榮而艱巨的工作,陳卉麗和她的10多名同事一道,一心一意承擔起大足石刻多達75處5萬餘尊造像的修復工作。

幾年工作下來,陳卉麗頗有心得,她總結出了「望聞問切」的「四診法」。

「望」是看文物的斷裂、破碎、表面情況,對比資料影像;「聞」則是嗅文物表面氣味,看是否有污染霉變;「問」則是向看護人員了解文物變化情況;「切」則是採用手輕觸碰感受文物是否疏鬆,或用銀針刺探被金箔彩繪覆蓋的石質本體風化情況。

陳氏「四診法」可初步診斷出文物病害20多種,準確率達95%以上。

她這種「一手准」的本事曾讓不少業內人士折服。

攻堅克難

領軍完成國家文保一號工程

2008年,陳卉麗接到一項眾望所歸的重要任務:修復大足石刻千手觀音。

這是令她怦然心動又深感壓力山大的任務。

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是中國最大的集雕刻、貼金、彩繪於一體的摩崖石刻造像,受自然風化等各種因素影響,到2008年的時候出現砂岩風化、手指斷裂、金箔脫落等34種病害。

鑒於千手觀音價值之巨大、病害之複雜、保護修復之難、技術要求之高、參與學科之廣,2008年國家文物局將其確定為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進行保護修復。

陳卉麗接受挑戰。

調查病害時,陳卉麗團隊填寫調查表1032張、約35000個數據,手繪病害圖297張,病害矢量圖335幅,拍攝現狀照片1300餘張。

陳卉麗個人還獨立完成千手觀音造像80隻手、20件法器的修複方案編制、本體修復和修復技術報告編寫。

在千手觀音病害的調查過程中,陳卉麗用「四診法」診療的千手觀音病害情況,與後來用專業儀器診斷的結果基本吻合。

修復工作工種分為石質、彩繪、貼金三個主要部分。

陳卉麗團隊負責的石質本體修復,風化石質加固、殘缺石質補型是關鍵環節。

在風化石質加固中,修復師們採用注射加固劑的方式進行。

原本使用的是北方常用的加固劑,濃度為5%,但在高溫高濕的大足使用效果不好。

陳卉麗決定自製加固劑,她和同事調配材料在崖壁上反覆試驗,一干就是三年,前後用了10多種材料,最終研製出合適的加固劑。

殘缺石質補型同樣困難。

石像修復是個細緻活,清理巴掌大小的水垢也要近兩個小時。

千手觀音手部殘缺440處,許多手指要加固補型10次以上。

即便一個手指頭修復都至少要花5天,比人類斷肢再植的時間還長。

近八年時間,陳卉麗一直待在修復現場。

拿起手術刀、推動注射劑、轉動鉗子……每個動作都小心翼翼,有時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

文物保護有環境限制,再熱不能吹空調,再冷不能用烤火爐,陳卉麗和同事們不得不克服凍瘡、蚊蟲叮咬、化學試劑過敏等身體上的折磨。

2015年6月13日,千手觀音修復成果順利通過了專家們最苛刻的驗收。

當看到修復好的千手觀音金光再現的那一瞬間,陳卉麗說,所有的付出都是非常值得的。

名重於世

保持本色培養新人

完成千手觀音修復工程,陳卉麗在文物保護領域名聲大噪。

她比以前更忙了,作為擅長解決難題的專家,她受邀參與了河北蔚縣博物館彩繪貼金石質文物、甘肅榆林窟壁畫、四川安岳茗山寺文殊像、重慶潼南大佛等多項文物的修復。

她還來到義大利,這個全世界石質文物修復技術最成熟的國家,站在佛羅倫斯國家科學院的演講台上介紹千手觀音修復經驗,獲得了國際同行熱烈的掌聲。

陳卉麗作為中國工匠贏得了世界聲譽。

最近,陳卉麗又接下了兩項重要任務,負責國家文物局川渝石窟保護示範項目——大足石刻臥佛、小佛灣摩崖造像修復工程。

這一次,陳卉麗希望能再攻克幾個技術性難題,包括在潮濕環境下如何完成彩繪的保護修復、風化砂岩的加固技術。

這幾年,陳卉麗獲得了眾多肯定: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重慶市2016年度十大「巴渝工匠」榮譽稱號、重慶市傑出人才突出貢獻獎、重慶市巾幗建功標兵、重慶市「富民興渝貢獻獎」。

她把榮譽看得很淡,保持著樸素的作風,依然每天行走在大足各個石窟,帶著一群年輕的石像修復師,為世界文化遺產「續命養身」。

「現在文物修復人才還比較匱乏,我們急需培養一批有技術、有責任心、有擔當的年輕人加入。

」陳卉麗說,培養新人將是她又一個工作重心。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