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千古一帝陵墓三次起火,兩度被盜,屍骨直到現在仍泡在泥水中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死如燈滅,生前種種富貴榮華,猶如一場夢幻泡影。

唯一能留個念想的,便是死後入土能得以安寧。

但是能夠做到這一點,何其艱難!

清朝康熙皇帝,是歷史上少有的極有作為的皇帝。

在他長達61年之久的執政中,他平三藩,南收台灣,北拒沙俄,西征蒙古,興修水利,治理黃河,鼓勵墾荒,薄賦輕稅,開創了我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輝煌盛世——「康乾盛世」,在世界歷史中也享有盛譽。

因此,無論後人站在什麼角度評價,康熙算得上一位明君,也無愧於「千古一帝」之名。

可沒想到,生前輝煌無比的這位大帝,死後竟然遭遇種種磨難,不得安寧。

據歷史記載,康熙安葬的景陵前後遭遇三次大火。

第一次起火發生在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景陵東西朝房的房檐先後起火,幸虧護陵官兵撲救及時,並未造成多大損失。

起火原因不詳,無端而起;第二次大火發生在光緒三十一年二月二十日,這次火勢非常嚴重,景陵的隆恩殿被徹底焚毀,直到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才重建起來。

這次起火原因也是不詳,已成歷史之謎。

景陵的第三場大火發生在1952年,因為暴雨天一次雷電,劈中大碑樓的殿脊,整座建築被燒得一乾二淨。

康熙景陵不光頻頻遭遇「天火」,更是兩次遭到盜墓者的盜掘。

景陵的第一次被盜發生在1928年,當時民國軍閥孫殿英先後盜掘慈禧和乾隆的陵墓,獲得20卡車金銀珠寶和奇珍異物,但他仍未感到滿足,於是順便又來挖康熙的景陵。

可是眾兵剛挖到地宮大門,地宮內突然湧出大量積水,孫殿英感到事情詭異,分外恐慌,再加上之前所獲頗豐,因此就此作罷。

康熙雖然逃過這一劫,但卻沒想到在1945年,又迎來更大的劫難,這場劫難使得他永不得安寧。

1945年雖說抗戰勝利,但當時時局混亂,盜賊、土匪、亡命之徒眾多。

為發大財,很多土匪紛紛向孫殿英學習,一些古代帝王陵墓陸續遭到盜掘,康熙的景陵在這場瘋狂的」盜墓狂潮「之中也難逃洛陽鏟。

當年9月,一位張姓土匪帶著300多同夥對景陵展開了大規模的盜掘,將裡面陪葬的珍貴文物席捲一空。

據史料記載,這伙盜墓賊從康熙陵墓中獲得的金器竟然論斤賣,無價的珠寶更是以香爐為單位來分配。

其中最為珍貴的陪葬文物「九龍玉杯"也在這場劫難中下落不明,此後歷經周總理等數代國人尋找仍然蹤跡全無。

盜墓匪徒們將墓中金銀鑄造盡數搜刮後,卻將康熙皇帝及四後一妃的骸骨扔在地面泥水之中,至今也沒得到清理。

1952年,為了查探7年前那幫土匪盜掘景陵情況,一隊考古專家從當年盜墓賊所掘的入口再度深入景陵地宮。

由於地宮所見之處,文物都被盜賊搬得精光,空無一物,且地宮積水越來越深,又幽暗冰寒,考古專家心生恐懼,為了安全起見,迅速退出地宮,並將入口密封。

隨後,有關部門出於保護地宮和康熙殘骸考慮,決定從此中斷對景陵地宮的發掘。

但是因為考古專家退出地宮時並未加以清理,因此康熙皇帝的屍骨至今還泡在泥水之中。

康熙皇帝一生辛勤為民治水,沒想到死後屍骨仍舊浸泡在冰坑的水中,不得安寧!古人云:死者為大,入土為安。

希望有朝一日,其屍骨能被重新清理入棺,得以安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