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漢偶然發現千年寶物,馬上上交,後被禁止出境,一生只移動六次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無名

‍老漢偶然發現千年寶物,馬上上交,後被禁止出境,一生只移動六次‍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夏商周開始至今幾千年,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從大汶口文化到青銅鼎從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再到掐絲琺瑯彩眾多的文物在展現著那個時代的精湛技藝。

一件件精美的器物訴說著漫長的歷史。

鸛魚石斧圖彩陶缸更是這些文物中最古老的存在,鸛是指大型的水鳥,這件文物據專家評測距今約6000年。

既然提到了此陶罐,就不得不提一個地方——閻莊。

閻莊在河南省臨汝縣。

也正是這裡出土了它。

河南省地處於中國中部,黃河的中游部分流經這裡。

是仰韶文化的分布地點之一,仰韶文化距今約7000到5000年,存在延續了兩千餘年。

此罐被發現是在1978年,它的發現還具有一定的戲劇性,甚至有一點坎坷,如果不是發現他的人十分愛惜這件文物,我們可能永遠不能見到這幾千年前的文化瑰寶。

按照史書記載,早期人們活動的主要地點就是兩河沿岸,河南正好在屬於這裡。

既然有先人生活,就一定會有痕跡,所以一般這樣的地方會有許多文化遺蹟。

事情要從1979年說起,時間非常詳細,在當年的正月初八上午,一位李先生在集市上買菜,因為閒聊,偶爾從一位老漢口中得知在很近的紙北村,有一位老人在他們村的蘋果樹林中挖樹坑的時候,發現了許多顏色奇特的紅色陶片。

要知道李先生並不像這些對文物一抹黑的莊稼農民,他在聽到地中出現紅色陶片時就想到了自己曾讀過的一些書籍,李先生本人當過教員,並且在買菜的時候他是當地文化站的人員,自己對古代文物也比較感興趣,還自己學習過《文物法》。

因此,他買完菜回家後匆匆吃過早飯,準備了一些工具,就急忙到老漢說的紙北村。

進過一番打聽,就到了村裡的蘋果園,在一個樹坑裡他找到了幾片的紅色陶瓷殘片,小心翼翼的拼湊了20餘分鐘得到了一個殘缺嚴重的陶缸。

通過他僅有的文物知識,他斷定這不是近代的產物,於是自己一人圍著這個樹坑挖了起來,經過一天半時間的挖掘,他在這片樹林裡挖出了13個形態各異的陶缸。

13個陶缸中只有一個上面附著著圖案,李先生出於好奇觀察起這唯一有圖案的陶罐,發現上面有鳥有魚等等事物。

讓人遺憾的是這件陶罐並不完整,它的罐口上有一個很大的缺口。

由於實在太累了,李先生放棄了繼續挖掘,找了一輛車後將這13個拉回了家。

這第一次移動,就發生在這時,李先生回家的路上。

那麼其餘幾次呢?

回到家後的李先生開始對13個陶罐清理,通過查詢資料,他知道這是二次瓮棺葬紅陶尖底瓶,是葬器。

李先生的清理的倒出了一些人骨,他的妻子知道後有些害怕,認為不吉利,就讓李先生把這些罐子都扔了,李先生勸阻無用,只好聽老婆的話。

將罐子運到他的辦公室里。

這時第二次。

後來,李先生因為工作調動,他仍帶著這不知價值的罐子,這也是它第三次移動。

之後李先生覺得這個應該由專人保管,便將其送到了臨汝縣文化館

第五次就是被省博物館發現,緊急送到了河南省博物館。

最後一次,是專家充分認識到了其價值後被送入了國家歷史博物館,而從此以後它被禁止不可移動出國,也就一直沒有動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