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發掘的絕世珍寶,排第一的居然人人都可以擁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人類將死者的屍體或屍體的殘餘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場所,稱為"葬"。

用以放置屍體或其殘餘的固定設施,稱為"墓"。

在中國考古學上,兩者常合稱為 "墓葬"。

在墓葬中,往往還包含著各種隨葬的器物。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偉大的祖先們留下了無數的寶物,凝聚了中國人的智慧。

在歷年的考古發掘中,發掘了無數的珍寶,無不代表先人們的智慧。

下面介紹幾件最具代表的寶物。


第八名:金縷玉衣

我國目前已經出土玉衣的西漢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縷衣墓只有八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滿城一號墓出土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絲連綴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個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完成。

整件玉衣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曠世難得的藝術瑰寶。

1968年,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時,轟動了國內外的考古界。

由於金縷玉衣象徵著帝王貴族的身份,有非常嚴格的制工藝要求,漢代的統治者還設立了專門從事玉衣製作的「 東園」。

這裡的工匠對大量的玉片進行選料、鑽孔、拋光等 十多道工序的加工,並把玉片按照人體不同的部分設計成不同的大小和形狀,再用金線相連。

製作一件中等型號的玉衣所需的費用幾乎相當於當時一百戶中等人家的家產總和。

用金縷玉衣作葬服不僅沒有實現王侯貴族們保持屍骨不壞的心愿,反而招來盜墓毀屍的厄運,許多漢王帝陵往往因此而多次被盜。

到三國時期,魏文帝曹丕下令禁止使用玉衣,從此玉衣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

第七名:梁莊王寶物

2001年4月中旬至5月初,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荊門市和鍾祥市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參加,共同對鍾祥市長灘鎮大洪村梁莊王墓進行了發掘。

發掘表明,該墓是一座王與妃的合葬墓,有其獨特的葬俗,墓內隨葬品十分豐富。

據初步統計,隨葬品有金、銀、玉、(珠)寶石、銅、鐵、鉛錫、瓷、陶、漆木、石、骨角器等共計5300餘件,其中金、銀、玉器有1400餘件,珠飾寶石則多達3400餘件。

一墓隨葬如此大量的金銀珠寶,在已發現的明代親王墓中未見,僅次於明代皇陵--定陵,是繼定陵之後的又一明代重要考古發現。

第六名:明定陵寶物

明定陵是明朝萬曆皇帝和皇后的陵墓,它是分布於北京的十三座明代皇陵中唯一座進行了考古發掘的陵墓。

定陵於萬曆十二年(1584年)動工,歷時6年完成,共耗用白銀八百萬兩。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

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孝端、孝靖)。

定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定陵的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占地182000平方米,是明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發掘了的陵墓。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定陵被當做"牛鬼蛇神"批鬥,萬曆皇帝及兩位皇后的屍骨棺槨被毀。

且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不強和當時特定的歷史時期(主要指文化大革命和破四舊),使定陵出土的大量絲織品未得到有效保護,迅速風化,因此,定陵的發掘也被認為是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第五名:越王勾踐劍

中國春秋晚期的越國青銅器。

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號墓出土。

劍長55.7厘米。

劍首為圓箍形,劍格正面用藍色玻璃背面用綠松石嵌出花紋,劍身飾菱形暗紋。

劍身有「越王勾踐自作用劍」8 個鳥篆銘文。

製作精良、犀利異常,是東周兵器中的精品,反映出越國當時制劍工藝的高水平。

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第四名:法門寺佛指骨舍利

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在拘屍那揭城郊娑羅樹下圓寂,遺體火化後共得8萬4千顆真身舍利,其中19份傳入中土,並在東漢桓帝的資助下,在全國設立19座設立寶塔,其中最早設立的阿育王寺,也就是現今的法門寺內,則存有4枚佛指骨舍利。

由於在歷史上,曾經先後有四位皇帝發動過毀佛、滅佛的事件,分別是韓愈諫佛骨之前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韓愈諫迎佛骨之後的唐武帝、後周世宗,史稱"三武一宗",因此在中國的佛骨舍利在當時也大部分遭到毀壞。

不過為了避免佛指骨舍利遭到損毀,不少僧尼則是製作仿佛祖真身靈骨製造附屬品,也就是所謂的"隱骨"。

1987年法門寺重建時,工程人員才從傾倒的寺廟底下,發現法門寺塔基地宮遺址,並在遺址中找到4枚佛指骨舍利,4枚佛指舍利,除第三個發現的靈骨微黃,質地似骨以外,其餘特一、二、四號三枚質地均類似白玉,根據地宮志文碑稱之為"影骨",也就是仿佛祖真身靈骨而造的附屬品。

不過在佛教界來看,影骨也是聖骨,同是佛的真身舍利。

中國陝西法門寺地宮發現的佛指舍利,其中有釋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靈骨"一枚,同時出土的還有三枚"影骨"。

真身舍利為釋迦牟尼佛的一節中指骨。

這枚指骨舍利在唐人和後代文獻中有"佛骨"、"佛指骨"、"真身"、"金骨"等不同稱謂,但所指相同。

第三名:曾侯乙青銅尊盤

青銅尊盤,祭祀時就擺放到曾國國王的寶座前。

與編鐘相比,雖然體積較小,但它的地位卻絲毫不亞於編鐘。

尊盤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面的叫做尊,高30.1厘米,口徑25厘米;下面是一個大盤,高23.5厘米,口徑58厘米。

尊盤合為一器,尊上鑄有28條龍,盤上鑄有56條龍,共84條。

在尊上還飾有32條蟠螭,盤上飾有48條蟠螭。

玲瓏剔透的蟠螭和鏤空花紋,形似朵朵雲彩,上下疊置,整件器物精美絕倫。

尊盤上的龍和蟠螭象徵著大大小小的諸侯,這套青銅尊盤一直從先君傳到曾侯乙的手中,成為曾國的傳國之寶。

第二名: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為戰國早期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市)成功發掘。

出土後的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

鍾是一種打擊樂器,用於祭祀或宴飲時。

最初的鐘是由商代的銅鐃演變而來,按其形制和懸掛方式又有甬鍾、鈕鍾、鎛鍾等不同稱呼。

頻率不同的鐘依大小次序成組懸掛在鍾架上,形成合律合奏的音階,稱之為編鐘。

鐘的大小和音的高低直接相關。

商代的鐘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期有8枚一套的,東周時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套。

春秋戰國時期編鐘風靡一時,和其它樂器如琴、笙、鼓、編磬等成為王室顯貴的陪葬重器。

第一名:《論語·知道》

《論語》是一本以記錄春秋時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言行為主的彙編,又被簡稱為論、語、傳、記,是儒家重要的經典之一。

一共20卷。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一串的意思,語是話語在漢武帝時期,董仲舒建議漢武帝採納儒家思想,於是便有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口號。

論」讀音為「輪」,從字面上理解,《論語》即為言論的彙編。

東漢班固的《漢書·藝文志》:「《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

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論纂,故謂之《論語》。

」《文選·辨命論注》引《傅子》也說: 「昔仲尼既沒,仲弓之徒追論夫子之言,謂之《論語》。

」 論語是世界上發行量最高的書本,也是中國上千年的學習教材。

《論語·知道》篇的發現,補充了論文的內容,讓古人的知識文化再現傳承,所以排在第一位。

而且等修復完的《論語·知道》篇,到時候人人都可以擁有,不愧為第一大至寶。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震古爍今 揭秘中國七大絕世寶藏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古人更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中國七大絕世寶藏,張漲姿勢。第七位:梁莊王墓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七名2001年...

中國七大絕世寶藏,猜猜第一是什麼?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古人更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中國七大絕世寶藏,張漲姿勢。第七位:梁莊王墓  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 綜合評定:第七名

日本算什麼,給我一件,我給他買下來

中國前史悠久,地大物博,古人更是為咱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小編就帶咱們去看看中國七大絕世瑰寶,據前史學家泄漏, 每處古墓里寶藏的價值之高,買下當時的日本都不是疑問。第七位:梁莊王墓珍惜指數:★★...

震古爍今!盤點中國七大絕世寶藏

導讀:中國上下五千的的悠久歷史,地大物博,古人更是為我們留下了無數奇珍異寶,小編就帶大家去看看中國七大絕世寶藏,看看都有哪些奇珍異寶。第七位:梁莊王墓珍奇指數:★★ 技術難度:★★ 考古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