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朝古都洛陽:文化遺產正在講述絲路新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青在線洛陽6月10日電(常書香 王勤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蔣肖斌)今天是中國首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場城市洛陽舉辦了「一帶一路大遺址保護論壇」、文化遺產公開課、「絲綢之路與中原」文物展等一系列活動。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長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先後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

至今在洛河沿岸、東西不足50公里的範圍內,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沿洛河一字排開,形成「五都貫洛」的恢宏氣勢。

每天清晨,家住洛陽市洛龍區古城路的李先生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去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公園湖邊打太極拳。

2014年6月,洛陽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等3處遺產點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分別代表了不同時期、不同類型,洛陽作為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歷史體現。

其中,定鼎門始建於隋朝,隋煬帝曾登上這座城門環視萬國來朝,各國使節也由此進城,通過天街去覲見大唐皇帝。

3年過去了,這些考古遺址正悄然活化,實現了文化遺產與公眾共享。

昔日的定鼎門城樓早已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如今的定鼎門遺址公園已然成為市民休閒的「後花園」——飛廊倒映在廣場邊的湖面上,市民悠閒地散步,孩子們放飛風箏、玩航模……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也是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

不久,隋唐洛陽城定鼎門、天街、天津橋、應天門、明堂、天堂和九洲池等標誌性建築遺址將連為一體,成為洛陽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的新地標。

去年10月1日,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對公眾開放,每到周末,三三兩兩的遊客風塵僕僕趕來,就為了一睹雄關風采。

為活化利用漢函谷關遺址,目前,《漢關遺產城概念規劃》已經完成,正在對控制性詳規進行修編。

作為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和北魏王都或國都的漢魏洛陽城,上承三代、下啟隋唐,對後代都城的發展影響極深。

入選世界文化遺產點以後,洛陽加緊實施漢魏故城保護與展示工程,擬針對太極殿及其附屬宮殿群遺址,規劃建設大型遺址博物館,目前已獲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漢魏故城內城西城牆(南段)保護展示工程也進展順利。

從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前的駱駝蹄印,到洛陽博物館館藏的東羅馬金幣、波斯銀幣、胡人俑,從漢魏故城永寧寺殘缺而精美的泥塑像,到新安漢函谷關的關字瓦當、闕台、古道……歷經兩千年,絲綢之路留給洛陽的文化遺產依然光芒四射,吸引著公眾探究這條橫亘在亞歐大陸的文明交匯之路。

如何讓這些文物走出「深閨」?

文物的國內交流展在洛陽已經成為常態,通過與外地文博單位「聯姻」,洛陽把發掘的出土文物「請出」庫房,讓精美文物進入國內各地的文化藝術品殿堂,把「死」文物變「活」,實現異地共享。

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塘棲古鎮景區的運河穀倉博物館,設立了「洛陽精品文物展廳」,展出洛陽唐代文物;「絲路幻彩——洛陽博物館藏唐三彩精品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開展,一件件文物真實再現了盛唐時期絲綢之路上駝鈴悠揚、馬蹄聲聲的商旅景象。

此外,洛陽還先後與瑞典、韓國、日本、義大利、蒙古等國家進行學術交流,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開展文物交流合作,舉辦相關展覽。

2015年,「洛陽——絲綢之路上的世界大都會:唐代文明展」走進瑞典,引起瑞典民眾廣泛關注。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漢唐風。

絲綢之路不只是歷史,絲綢之路留下的文化遺產正在講述新的故事。

(文化副刊部編輯)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建一批文保工程 打造「博物館之都」

日前,《洛陽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出台,明確了全市加強文物工作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面摸清我市文物資源狀況,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明顯改善,二里頭夏朝遺址博物館、隋...

洛陽文物工作者周海濤眼中的大遺址保護

洛陽日報訊 近日,隋唐洛陽城九洲池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設工地上,一派火熱景象。瑤光殿形象初現,小橋、島嶼正加緊建設……望著正在「回歸」的皇家園林,一直奮戰在工地一線的周海濤揉了揉布滿血絲的眼睛,欣...

窮游 曹魏五都 之四 洛陽

凌晨到達 洛陽 ,來過數次,已然熟悉;直奔賓館,位於西工區凱旋東路、周王城廣場以東,使用網絡訂置,價格八十多塊,普通間、獨衛;

今年洛陽文保工作「任務清單」敲定

今年全市文保工作「任務清單」敲定——19日召開的全市文物工作會議提出,今年我市將重點推進新增世界文化遺產點的保護展示和環境整治工作,全力推進大遺址保護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進二里頭遺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