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踏墓地 象泉河流域考古最新進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3號墓出土彩繪木案。

西藏除了眾所周知的壯美迷人的自然景觀,還有博大精深的人文內涵。

大部分遊客只能匆匆看上一兩眼絕美的風光,更多歷史文化的神秘還等著人們進一步挖掘了解和慢慢品味。

2014年6-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區聯合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在兩處象雄時期墓地共發現並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出土了一批珍貴文物,對於古代象雄文化的復原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資料。

首次出土精美天珠

第一處為噶爾縣故如甲木墓地。

繼2012-2013年的工作之後,本年度進行了第三次發掘,發現了一座大型豎穴土坑墓葬,墓室保留有完整的墓頂橫木,發現有多人合葬,並有木棺遺蹟。

該墓葬位於墓地南端,有助於我們界定墓地分布的範圍。

第二處為札達縣,也是本次發掘的重點。

曲踏墓地位於札達縣城西郊的象泉河南岸,2010年因修建公路發現過兩座墓穴,2012年因為修建自來水管道又發現了一座,相繼出土了箱式木棺、黃金面具以及青銅器、鐵器、木器等。

但由於都是基建中的偶然發現,墓葬的形制遭到嚴重損壞,周邊區域是否還存在更多墓葬不得而知。

2013年考古隊首次進入曲踏墓地,展開了一些小規模試掘,但因為地表堆積砂石較厚,雖經過艱苦努力,仍無法尋找到任何有價值的線索。

今年6月,考古隊藉助科技手段,並通過微地貌的觀察分析,用探溝發掘方法最終找到了五座洞式墓葬,獲取了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

彩繪刻紋陶罐。

這五座墓葬一字排開,埋藏於深約2米的次生砂石堆積之下,都屬於帶有豎井墓道的洞式墓。

墓道為長方形,長2.5米、寬0.5米左右,深達5米。

墓道狹窄,僅能容一個人上下,在兩側壁的積沙上掏出成排的腳窩以供攀爬。

墓道下挖約2.5米左右出現二層台,上面橫置了一排青石板封頂,將墓道分為上下兩段,下段墓道因為青石板的阻隔,形成沒有填土的空間,也使位於墓道底部的墓室近兩千年來未經侵擾,保存相當完好。

在墓道底部向山體方向開挖圓拱形墓門,墓室有單室墓和雙室墓兩種類型。

單室墓如同一個小房間大小,長3米、寬2.5米、高1.6米左右,平面略呈方形,頂部略平,空間較寬敞,可以容納四五人。

雙室墓有左右並列的兩個墓室,形制較大,面積寬敞,為多人合葬墓。

各墓室都保存有較好的長方形箱式木棺、成組的大小陶器以及大量馬、羊等動物骨頭。

木棺內有墓主人屍骨及大量隨葬用品。

墓主人都採用側身屈肢葬式,身上覆蓋厚厚的服飾殘片,上面殘留有成組的青銅飾片。

墓主人周邊擺放大量隨葬品,包括精美的彩繪木案、方形木梳、帶柄銅鏡、刻紋木條、紡織工具以及大量玻璃珠、長方形木盤、草編器物和彩繪陶器等。

其中一座墓葬中出土精美的天珠(蝕花瑪瑙珠),這是青藏高原首次考古出土。

銅鏡帶有短柄,應該與歐亞草原的帶柄銅鏡同屬一個系統,在阿里地區屬首次發現。

兩件四足木案上分別有彩繪對鳥紋和對羊紋及其他豐富的幾何紋樣,是象雄時期少見的彩繪器物。

各類隨葬品都有特定的位置:靠近墓壁都隨葬一組陶罐用於儲藏,其中都有一件大型陶罐;炊煮用的陶器用三塊石頭支起,裡面一般都有鐵質棒形攪拌器,用火痕跡明顯;棺下有石頭堆砌成棺床和大量羊骨,隨葬馬匹一般都放置於靠近墓室門口的位置;墓室四周壁面上開有方形或者長條形的小龕,龕內放置成排的草編器物,內裝盛食物。

有的墓壁上刻劃有摺尺形幾何符號,似乎與墓葬的喪葬習俗和宗教信仰有一定的聯繫。

4號墓墓室。

五座洞式墓葬發掘意義

根據曲踏墓地以往的發現所提供的數據,這批墓葬的年代距今1800年左右,這一時段正是象雄國的強盛時期,而象泉河上游地區是古代象雄國統治的核心地區,也是整個阿里地區人口最為集中、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因此墓葬主人很可能是象雄國貴族。

這五座墓葬是迄今為止西藏阿里地區首次在主動性發掘中發現的洞式墓群,其層位清楚,形制完整,未經盜擾,內容豐富,使我們對以往在阿里地區發現的零散文物的出土背景有了清晰明確的認識。

同時由於隨葬品種類特別豐富,涵蓋了當時社會物質生活的諸多方面,對於我們重建古代象雄國的社會生活面貌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材料。

墓室的形制很有可能是模仿當時的洞穴居址修建的,墓室內還根據活人的生活需要進行功能分區,這種墓室結構與古格時期普遍流行的穴居遺蹟非常接近,對於我們考察象雄時期的建築形式及其使用的詳細情況提供了參照。

墓室內隨葬大量青稞種子和牛羊馬動物,說明當時象泉河流域半農半牧的生活方式以及經濟上的繁榮。

當然由於阿里地區自然資源匱乏,大多數墓葬出土物並非本地生產,而是來自於周邊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帶,甚至是更為遙遠的新疆、中亞和北印度地區,形成了阿里地區文化的多樣性特徵,對外來文化的吸納和融合成為象雄文化的一個主要方面,這也是考古出土物對象雄古代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補充。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4號墓出土彩繪木案。

墓道二層台蓋石。

原標題:曲踏墓地 象泉河流域考古最新進展

(責編:范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西藏發現古象雄王國時期高等級墓葬群

新華網拉薩11月2日電(記者許萬虎、張京品)「西藏阿里地區兩處古象雄王國時期墓地遺址處,新發現並清理了一座土坑墓和五座洞式墓,並出土大批珍貴文物。」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近日公布的這一考古成果...

哪一顆才是中國最早的天珠呢

中國現存最早的天珠是哪一顆呢?這是一個問題。2014年6月至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在西藏阿里象泉河上游地區聯合開展考古發掘工作,在兩處象雄時期墓地共發現並清理了...

第一例西藏考古出土天珠-曲踏墓

曲踏墓地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西郊象泉河南岸的一級台地。2012年因修建公路,發現了古代墓葬。在搶救性發掘中,墓地1曾發現一枚羊眼板珠(應為馬眼板珠)。2014年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山西汾西郝家溝發掘金元、明清時期墓地

郝家溝金元、明清時期墓地位於山西省汾西縣永安鎮郝家溝村北山樑上,山樑呈南北向,北高南低,東西兩側均為水蝕嚴重的陡峭山坡,屬典型的黃土高原殘垣溝壑區地貌。墓地東隔山溝與S204 省道(汾西-交口段...

西藏阿里札達縣曲踏墓地的發掘

2015年5—8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研究所合作對西藏阿里地區札達縣曲踏墓地進行了考古調查和發掘,並對噶爾縣加嘎子墓地等遺址進行了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