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三件國寶將亮相《國家寶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賈湖骨笛

婦好鴞尊

雲紋銅禁

河南博物院藏的8000多歲的賈湖骨笛、商代女將軍「婦好」享用的鴞尊、64件首批禁止出國的文物之列的「雲紋銅禁」,三件國寶級文物從中原大地眾多的文物中脫穎而出,入選中央電視台《國家寶藏》名單。

三位護寶人攜河南博物院的三件寶貝,本周日(12月17日)19:30即將在央視綜藝頻道與觀眾見面。

三件重器坐鎮中原

賈湖骨笛,1987年出土於河南舞陽賈湖遺址282號墓,長23.1厘米,七孔,距今8000多年,是賈湖骨笛中保存最為完整,經現代測量音準最佳的一支。

該遺址目前出土骨笛40餘支,多為七孔,個別為二孔、五孔、六孔或八孔,皆以鶴類禽鳥中空的尺骨製成,距今9000至7500年,按照年代早晚,依次可以吹奏出五聲、六聲至七聲音階。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時代最早的可吹奏管樂器,改寫了中國音樂史,堪稱中國古代音樂文明史的奇蹟,也是世界音樂文明的傑出代表。

婦好鴞尊,1976年出土於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為商代晚期酒器,通高45.9厘米,口長16.4厘米,是目前中國發現最早的鳥形銅尊。

器物造型生動、紋飾繁縟,把現實生活寫照與藝術誇張巧妙結合,蘊含著先民豐富的想像力和藝術創造力,反映出商代晚期濃厚的宗教情感和莊嚴獰厲的審美觀念。

器口內壁鑄造的「婦好」銘文可以確定,該尊是商王武丁配偶婦好的用器。

雲紋銅禁,1978年出土於河南淅川下寺2號春秋楚墓,通高30厘米,器身長103厘米,寬46厘米,是目前所見體量最大、紋飾最精美的銅禁。

作為盛放酒器的案子,周人稱之為「禁」,以示禁酒之意。

器身由粗細不同的5層銅梗組成,四周以透雕多層雲紋裝飾,上部攀附12條龍形怪獸,形成群龍拱衛的場面,下部12隻龍形怪獸蹲踞為足,承托器身。

銅禁用失蠟法鑄造,將中國採用失蠟法鑄造工藝的歷史提早至春秋時期。

它是目前經科學發掘的最早的禁類器物,見證了中國第一個禁酒時代,反映了古人治國理政的智慧。

劉濤、雷佳音、蔡國慶講述三件河南文物的前世傳奇和今生故事……

「我們力求讓這件文物和它的守護嘉賓有一種血脈相依、劍人合一、水乳交融的狀態。

」在於蕾看來,對於對國寶幾乎零認知的大部分普通觀眾來說,明星擔綱國寶守護人是一開始觸發他們前來觀看節目的理由,「但是我相信最終吸引並傳達給觀眾的,一定是我們國寶背後的故事,節目中間流露出的動人情懷和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

」之前,出於節目保密的要求,河南的明星護寶人一直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於蕾說:「護寶人的選擇,其實都是和他們所守護的國寶氣質非常相合的。

哪位演員的氣質與婦好契合呢?哪位演員與雲紋銅禁機巧有緣呢?誰又是八千年骨笛的護寶人呢?

近日,從《國家寶藏》官方微博傳來消息,河南博物院三件文物的護寶人為劉濤、雷佳音、蔡國慶父子。

本周日,不妨和蔡國慶一同聽聽8000多年前的笛聲,跟雷佳音一起看看春秋時期攝人心魄的青銅藝術,從劉濤身上感受一下中國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的巾幗風采,跟隨國寶和明星護寶人,暢遊歷史長河,開展一場跨越數千年的時空對話。

聽聽河南博物院院長怎麼說?

"河南作為華夏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千百年來,積澱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

中國現代考古學首先是從1921年在河南澠池仰韶村的考古發掘開始的。

20世紀80年代以前,很多重要考古發現都發生在河南。

1990年以來,河南考古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數量在全國高居榜首。

河南博物院是首批8家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之一,是河南文物的家,是見證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軌跡,展示中國古代歷史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殿堂。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如是說。

《國家寶藏》運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拍攝了每位明星去博物館與自己守護的國寶「遇見」的過程。

對於「國寶守護人」的邀約條件,於蕾表示,主要考慮明星是否符合國寶背後的文化內涵、精神氣質。

有的明星因其與某件國寶是「同鄉」被邀請,有的因其演繹過國寶歷史故事的相關角色被邀請。

素人國寶守護人則是在生活中與國寶有交集的人,比如國寶的研究者、發掘者、捐贈者、歷史學家、熱愛歷史的大學生、做文物講解的講解員,甚至普通的國寶愛好者等。

《國家寶藏》集結了國內9大頂級博物館,包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9家博物館每家挑選出3件鎮館之寶,在節目中為大家一一呈現,27件文物,件件都是「國之重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