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顧|李見深:東西三寶·造村制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如何造一座世外「陶」源?景德鎮的這個村子是如何成為一個博物館的?李見深,從制陶到造村,他與三寶國際陶藝村又有著怎樣的情誼?
2017年6月17日下午3:00,以「造村制陶,東西三寶」為主題的講座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二樓多功能報告廳成功舉辦,著名陶藝家、藝術家,景德鎮三寶國際陶藝村創始人李見深對此做精彩講解。
中原國學講壇本期嘉賓:李見深
千年瓷都景德鎮,遍地陶瓷,無論是陶瓷作坊、陶瓷商鋪、陶瓷工人、大師、陶瓷研究所、學院、博物館,滿目陶瓷,初到之時令人眼花繚亂。
然而,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景德鎮的市中心傳統的窯址、工坊,已被林立的樓房商鋪所代替。
景德鎮的文化傳統、陶瓷傳統正在日益消亡。
景德鎮的無形資產將在何處承載和依託,景德鎮的文化傳統在何處存續?6月17日,河南博物院中原國學講壇講座現場,李見深在這場講座中給出了答案。
中原國學講壇講座現場,李見深以「造村制陶,東西三寶」為主題進行分享。
講座開始,李見深用通俗易懂的話語分享了自己行走在烏克蘭、荷蘭、義大利、德國、法國等國家的交流和學習經歷。
隨後,李見深講述了他緣何花費十餘年的時間搭建三寶村的心路歷程以及三寶生活短片《三寶•聲音》。
「當我決定做這件事的時候,並不是一時衝動,只不過沒有想到,怎麼這麼艱難。
」他用十餘年的時間,搭建整個三寶村的空間與環境來述說傳統的中國思想,述說景德鎮的陶瓷文化。
如今,三寶的小路上雖然穿梭著外國藝術家,畫廊中雖展示著國際化的作品,而整個氛圍卻依舊瀰漫著濃濃的中國意味。
中國氛圍的營造與外國藝術家的簇擁,都使三寶國際陶藝村成為景德鎮一個特立獨行的路標。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環境裡,三寶陶藝村試圖打造一個世外『陶』源,能夠讓做陶的人在這裡靜下心來做點東西,在原生態的環境中體會景德鎮的傳統和魅力。
」李見深言辭犀利、富於個性,飽含著一位藝術家對理想的執著和對信念的堅守。
在他看來,景德鎮有著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資源和條件,對於陶瓷文化、對於千年瓷都,他心中有著更高的期待。
「對我來講,做陶、構築村舍,都是一種精神和慾望的物質再現。
製作過程本身往往是把一些游離不定的想法不斷地完善,把點點滴滴的觸動用不同的方式凝聚在一個可視的形具之中
;把中國文人許多世紀的形而上的追求變成一種形而下的實現」。
從講座現場的言辭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製作陶瓷、建造三寶村、經營藝術空間,李見深看似紛繁的創作形式背後,不變的是對傳統陶瓷的珍重,對於傳統文化的眷戀,那是一種中國文人式的理想和追求。
中原國學講壇講座現場,李見深傾情講解中。
中原國學講壇講座現場,聽眾認真記錄。
三寶國際陶藝村開創至今已近二十年,從原來無人問津的窮鄉僻壤到現在聞名陶藝界的世外「陶」源,李見深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樂此不疲。
「做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插花,一種是栽樹,我是栽樹,根就在這,我永遠走不了了,會一直做下去。
」講座現場李見深感性地說,生命非常短暫,不想留下太多遺憾,應該多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應該做的事情,「青春留不住,但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精神可以永遠留下去。
陶瓷也是一樣。
」
講座現場觀眾提問環節。
在講座最後,李見深回答了現場聽眾的多個問題,李見深說:「在那個沒有選擇的年代,我選擇了一件自己最喜歡的事」。
因此,他希望大家也能夠試著去專注於一個小目標,並且去花費長一點的時間去將它做好:這樣而來,人生也增加了一種可能性。
下期預告
下期主題:《正說中原歷史文化》
主講嘉賓:劉慶柱(著名考古學家、鄭州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原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所長)
講座地點: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二樓
領票地點:河南博物院志願者之家
諮詢電話:0371—63582521.
版權聲明:
【文博河南】文博+文學+文史,一起品味傳統文化的魅力!
長按,識別二維碼,加關注
中原國學講壇本周開講:《嶺南文化之大美廣西》
詩云:「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中國的版圖上,有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被稱為五嶺。從古籍中考證中凡屬五嶺以南,即為「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