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有個響亮的名字叫:民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史傳承最完整有序的國家,這片古老的土地埋藏著上萬年的文明史,歷經改朝換代,大量宮廷珍寶流失民間。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興起了一次次基礎設施建設的浪潮。
修水庫、修電站,大量地下的文物被挖出來,其中很多寶貝連專家都沒見過。
有資料顯示,1980-2010的30年間,國土開挖的面積是1950-1980年的40萬倍,30年挖出的文物至少以億計。
各地大搞基建,文物部門不可能天天守在那裡,根本顧不過來。
況且基建都是承包性質的,包工頭挖出文物之後,基本上不會上報國家。
理由很簡單,按照《文物法》規定地下的文物都歸國家所有,一旦上報國家,文物部門肯定派人來封鎖挖掘現場。
這樣一來,工期延誤,包工頭可能賠償得傾家蕩產。
目前,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約有1800萬件,近10年走私出去的文物是八國聯軍搶走的30多倍。
除了走私出去的,還有一部分就是因國家不承認而被打上「工藝品」標籤正大光明出去的。
改革開放後,出土文物由國家館藏的很少,基本上都是流向民間。
或許是國家的無可奈何,民間收藏家主動承擔起了拯救出土文物、保護中華文化的歷史責任。
這些年來,我們總在被文化立國、文化強國的信念鼓舞著,另外又被藏家反饋的意見包圍著,藏家們總在擔心一件事,我們的收藏到底是合法?還是違法?
一個簡單而且通俗的民間收藏,卻被我們搞成了世界上最難解釋的行為。
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雲裡霧裡什麼都找不到北!
什麼是文物,不清不楚!古陶瓷鑑定,不明不白!祖宗文明,任意糟蹋!面對「國寶」,視如草芥!對於民間收藏,也就大帽子橫飛了!
民藏弱小時,沒人重視,我們都是在不經意中,慢慢地把藏品積累起來的,直到長成了巨人,才引起了震撼。
制定政策,理論在先,保護民藏,更要實事求是。
如今要真正認識民間收藏,只有深入看到民間大藏家們的藏品,一定茅塞頓開,原來真是天外有天啊,那些只在自己一畝二分地的上耕耘的人,需要洗把臉清醒一下,出發吧!
為了我們祖先的榮耀,一定不能把國家的「寶物」葬送在我們這一代手中。
中國的古代藝術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是引領世界向文明靠攏的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開展大規模基礎建設,出土文物的數量和種類,較建國初期有了大幅增長。
新出土的器物,與先前所熟悉的式樣和品種都不盡相同。
由於找不到歷史記載,無法「驗明正身」,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得不到承認。
正是因為這些不為書籍所承認的「歷史」,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文物開始大規模向海外流失。
不僅在市場上以較低的價格流通,還被以「工藝品」為名,大規模倒賣出境。
中國文物鑑別標準的缺失,是文物流失的主要原因。
用20世紀50年代的標準來衡量新出土的器物,導致大量的「錯判」。
民間中許多藏家都有將藏品捐給國家的打算,我也曾經試過,請教了著名大學的考古教授、考古專業的博士,左看右看,就是無法看懂而作罷!
這些曾經被我們任意丟棄,置之不理的古代製作,是被我們的「無知」而遺棄和流失。
沒有民間收藏的先知先覺,奮不顧身的保護,多少國寶會繼續蒙難,讓中國的文化遺存繼續蒙羞!
保管在誰的手中,都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國家持有,個人持有,目的都是為了保護。
保護起來不流失,就是最大的功德。
這就是民藏。
當前我們需要把民間文物普查清楚,要把文物和古代藝術品研究個明白!才能確診病灶,正確下方,治療頑疾。
過去文人是社會的醫生,可以出謀劃策。
今天民藏是拯救國寶的醫生,可以治病救「寶」。
當我們看到一件件珍貴的古代藝術品時,我們能夠做什麼?當然是義不容辭的保留下來。
這個歷史功績,就是今天中國民藏為這個國家做出的最大貢獻。
有人說今後十年是中國主動出擊的十年,也是樹立文化影響的十年,我認為更是中國民間收藏大展宏圖的十年。
從2013年開始,國家領導在多種場合論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意義與策略,形成了文化軟實力戰略發展的大思路。
「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係「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
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與其命運休戚相關。
一個國家如果硬實力不行,可能一打就敗;而如果軟實力不行,可能不打自敗。
」
「軟實力」概念的提出者、美國學者約瑟夫·奈認為:強調要提升中國的軟實力,這是一個「相當明智的戰略」。
中國的軍事和經濟硬實力在增長,如果不強調發展軟實力,一些鄰國會因為擔心中國崛起對他們構成威脅,進而結成平衡中國力量的聯盟。
如果中國在崛起的同時提高軟實力,就能『安撫』這些國家,『軟化』他們結盟的衝動。
在過去十幾年裡,中國的軟實力外交通常被稱為『中國的魅力攻勢』。
真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中國文物和古代藝術品是世界文明最重要的文化遺存,能夠訴說世界文明發展最全面的物證,也是最耀眼的一顆明珠。
放到二十年前,也許沒有這些矛盾,那時民藏還是小眾,如今成為一個巨人,文化做強做大需要大智慧。
文物管理更要務實,民間收藏被瘋狂打壓的時代該結束了。
今天的民藏已經成為歷史的潮流,不管認可也好,否認也罷,已經揚帆起航。
(本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中國文物災難:誰該負責?
中國文物災難:誰該負責?若您熱愛生活,喜愛傳統文化,請關注【雅谷堂】,這裡將時刻為您帶來不一樣的驚喜!當我們數以千萬、億萬計的流失文物卻在他鄉漂泊流浪。也許您會說,我們可以去將它們買回來呀!是的...
中國文物災難:誰該負責?
當我們數以千萬、億萬計的流失文物卻在他鄉漂泊流浪。也許您會說,我們可以去將它們買回來呀!是的,購買是讓文物回家的一種方式,但由於流失的文物太多太多,儘管他們在國內都是白菜價,在海外卻都是天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