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解密大唐乾陵之謎 親臨乾陵背後的情緣(連載之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咸傳媒網編者按】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10月6日乾陵開壇布道已過去多日。

當天本網對此文化盛舉做了圖、文、視頻並舉的報導,僅管截止於目前已有過30萬的點擊量,但我們覺得對於乾陵這座凝聚著李唐王朝、武周王朝政治密碼的絕版帝陵而言,無論從受眾的廣度及深度而言,都是顯欠缺的。

我們意猶未盡……

而我們在10月6日當天返回急著趕稿,並未發現乾陵管理處旅宣辦發來的通稿及相關資料。

後來在這些資料中發現了乾陵博物館資料研究室主任侯曉斌先生的署名長文《乾陵有約——蒙曼大唐之情緣》,值得一讀。

為此,我們媒體特定以連載的形式刊發此文,以饗熱愛大唐雄風那段歷史文化的廣大讀者,並妄自擬總標題《蒙曼解密大唐乾陵之謎 親臨乾陵背後的情緣》,希望得到侯曉斌先生諒解。

在此,向乾陵管理處、侯曉斌先生及關心乾陵的社會各界人士一併致謝!

乾陵有約——蒙曼大唐之情緣(三)

文∕侯曉斌(乾陵博物館)

序言:乾陵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自1978年正式命名以來以走過近40年的歷程,它承擔著乾陵及其陪葬墓的研究、保護、旅遊與社會教育服務等功能。

為了進一步深入研究,2005年乾陵博物館創刊了《乾陵文化研究》館刊,使乾陵的文化研究有了一個更好的平台。

石興邦、齊東方、張建林、趙文潤、曹發展等一批著名考古專家、學者被聘為學術顧問,來指導我們的研究工作。

蒙曼女士的加入,無疑又是錦上添花。

蒙曼被聘為乾陵博物館「榮譽館員」

2013年8月24日,蒙曼完成在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的《長安講壇》後來到乾陵參觀,主要是身臨其境的體會一下武則天為營造乾陵付出的辛勞和智慧。

當她參觀完這座讓世人為之讚嘆的陵墓時,感覺又有很多想法充實到她的腦海里,為此戀戀不捨。

鑒於蒙曼對乾陵和武則天的熱衷和摯愛,為了便於交流和互鑒,提升《乾陵文化研究》的研究高度,乾陵博物館當日特聘蒙曼為「榮譽館員」,並邀為《乾陵文化研究》顧問。

蒙曼,滿族人,出生在河北廊坊,從小就想當一名教師,可能跟父母都是教師有關係。

因此對教師有著一種特殊的感情。

對於蒙曼來說不管是大學教授還是中學教師,能當教師就很高興。

蒙曼對於教師這個職業很執著,她說:「教書育人,當我的學生都逐漸成熟,走出校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覺得我是最快樂的。

」蒙曼終於實現了她的夢想,成為中央民族大學歷史學院的一名副教授,享受著教書育人的樂趣。

她主要研究的方向是隋唐五代史、中國古代婦女史。

已發表《唐代前期北衙禁軍制度研究》、《唐代長安的公主宅第》等專著和論文。

自2007年以來先後五次在央視十套《百家講壇》講授《武則天》、《太平公主》、《亂世紅顏》、《長恨歌》、《大隋風雲之隋文帝》等系列節目,並出版同名系列圖書。

她的講座妙語連珠、引人入勝,語言風格平易而靈活,美妙而動聽。

近年來,又多次擔任央視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謎語大會等節目的評委嘉賓,受到廣泛好評。

武則天自唐以後一直受到貶毀,郭沫若首當其衝為武則天平反。

人們逐漸對武則天的功過有了清晰的認識和公正的評價。

蒙曼對武則天的看法有她的獨特之處,比如大多數人認為唐高宗是武則天的傀儡,但她認為,武則天和唐高宗一直相互信任,為共同的利益行動。

她想揭示一個真正的女性皇帝,當她想要衝破傳統文化為女性所設定的生活空間時,就需要做出很多現代人們所不能理解的殘忍的事。

研究歷史要設身處地地去包容和理解,如果單單站在現代人的角度評頭論足,那不可能客觀。

1985年,「中國武則天研究會」成立,秘書處就設在乾陵博物館,對武則天的研究目前已步入到一個國際化的領域。

乾陵有約——蒙曼大唐之情緣(四)

文∕侯曉斌(乾陵博物館)

序言:乾陵的魅力在何處?就看你用什麼樣的標準和角度去衡量。

它沒有青山綠水的俊秀,卻有著高山大地一樣的厚重;它沒有蓬萊仙島的逍遙,卻有著中華民族的驕傲。

讓我們審讀歷史文明,拿出不一樣的目光,去領略那個時代的輝煌!

魅力無限——《蒙曼重遊乾陵》

2016年3月26日下午,這是個愉快的周末,蒙曼女士再次來到乾陵探訪,乾陵博物館館長樊英峰聞訊陪同參觀了乾陵陵園及三座陪葬墓。

樊英峰館長是一位學者型館長,是中國武則天研究會秘書長,唐史專家。

他長期從事乾陵的文物保護、研究和管理工作,可以說對乾陵了如指掌,對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

樊館長和蒙曼已是多年好友,此次蒙曼重遊乾陵,定當盡地主之誼。

漫步神道,藍天白雲下乾陵依舊是那樣雄偉壯觀;勝讀石刻,一件件作品仍能感受到精雕細刻的入刀聲響;無字碑前,八螭盤繞卻空空如也留給世人無盡的遐想;凝神駐目,陵寢依山傍水如美人仰臥達到天人合一的絕妙。

乾陵自高宗死後,即開始定人選址,開鑿地宮,修建陵寢,輝煌無比。

1300多年來,有多少人在窺探它的地宮。

當上世紀50年代末人們無意間發現它的隧道口封石後,不禁驚嘆唐人的智慧與力量。

人們猜想著不知有多少無盡的寶藏在幽宮中沉積隱藏。

這裡聚集了武則天的愛和奇思妙想,翼馬、鴕鳥、石獅、蕃臣石像、述聖紀碑、無字碑等一系列的創新點綴了乾陵的神聖與博大。

站在乾陵,猶如站在大唐和武周的土地上一樣。

面對乾陵的景象,蒙曼不由得感嘆武則天選擇陵寢時獨特的文化眼力和政治素養。

在乾陵陵園中共有17座等級較高的陪葬墓,其中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兩墓「號墓為陵」,而永泰公主墓又是大唐公主中惟一被「號墓為陵」的一座。

陪葬墓出土文物中尤其是唐墓壁畫可謂精美絕倫,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已成為國寶級文物,它極富寫實的手法就是唐代現實生活的反映。

該三墓已揭取的壁畫是陝西歷史博物館「唐墓壁畫珍品館」的主要藏品。

陪葬墓墓室構造複雜,封土高大、斜坡墓道、多天井、多過洞、多便房、雙甬道、雙門戶、雙墓室,滿壁皆畫,藏物豐富。

乾陵目前對外開放的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章懷太子墓皆為唐代原始地宮,有很多人慕名前來一睹大唐皇家陵園之風範。

參觀遺址博物館是一個很費人的過程,整整一個下午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度過,當夕陽落下時才覺的有些疲憊。

揮手告別,驅車回家,被稱為「睡美人」的乾陵在餘輝下就像一張舊時的剪影,清晰可辨,楚楚動人。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雷小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