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都是用來鎮墓的嗎——圖文並茂講述銅鏡發展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從前,先民們用自然界中的水映照,而後於陶鑒中盛水映照,甲骨文中,「監」字的寫法就是以器皿盛水而人觀照於水。

又因受到銅製工具光潔表面成像的啟發發明了銅鏡,基於某些原因,銅鏡雖已發明,但未廣泛使用,這才出現了銅鑒,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共存後,鏡終於打敗了鑒,取代了陶鑒的地位,成為主要映照方式。

戰國鏤空鈕蟠螭紋銅鏡

在土耳其新石器時代遺址中,我們發現了黑耀石製成的鏡子,它被認為是西亞銅鏡的始祖。

類似的「石鏡」在我國也曾發現,羅振玉先生《遼居雜著》中記載:「唯往歲於定海方氏見一鏡,其質介玉石間,黑光如漆,背平無紐而有穿,如古玉臻,平漫無花紋,詫為古鏡中奇品。

戰國獸紋銅鏡

清冶銅華以為鏡

作為日常用物的銅鏡,在我國的使用源遠流長,公開資料顯示,戰國時期以前的銅鏡就發現了三十多面。

而銅鏡的發明可追溯到上古的傳說時代,據說黃帝曾鑄神鏡。

20世紀7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青海省貴南縣齊家文化墓葬中發現了兩枚小型銅鏡,距今約四千多年,其時代與黃帝鑄鏡的英雄時代相近,由來已久的聖人制鏡的說法得到了實物的印證。

戰國四山紋銅鏡

隨著青銅時代的發展,冶鑄業日趨發達,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殷商貴族墓中均發現早期銅鏡,那時卻只有少數王室、高級貴族才可能擁有,貧民百姓無緣享用。

商周時期銅器鑄造十分發達,出土的銅鏡數目卻很少,相比較而言,早期銅鏡鑄技較差,紋飾古樸簡單,遠不如同時期青銅禮器那樣渾厚、紋飾那樣神秘繁縟、數量那樣眾多,銅鏡發展滯後於青銅禮器的進步。

戰國菱格蟠螭紋鏡(拓片)

鄂爾多斯地區曾收集到5面銅鏡,其中3面的時代相當於商周時期。

這3面鏡皆為圓形,鏡面平整,背面飾拱形紐,形制及紋飾特徵與殷墟婦好墓出土的銅鏡相似。

1963年,寧城南山根發現兩座夏家店上層文化的墓葬,出土了11面銅鏡。

商代後期,銅鏡開始傳入黃河下游。

然而直到西周時期,銅鏡在中原地區還是作為「泊來品」僅為個別貴族所持有。

唐螺鈿高士宴樂鏡

戰國雲錦紋地連弧蟠螭紋鏡

銅為鑑 正衣冠

銅鏡在古代也稱「鑒」或「照子」。

春秋戰國之前,銅鏡是只有王公貴族才用得起的奢侈品,尋常百姓要照自己模樣,只能端一盆水來看水中的倒影。

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鑒」字,意為盛水或冰的金屬容器,盛水後可以用來映照,因而「鑒」字就成為了銅鏡最常見的別稱,習語「以銅為鑑,以正衣冠」便由此出。

戰國嵌金銀狩獵紋鏡

銅鏡廣泛的製作和應用是在戰國時期,特別是位於南方的楚國更為普遍。

戰國銅鏡通體質薄,背面中央有小橋形或三弦紋鈕,鈕上穿繩系帶,方便抓握。

紋飾除素麵外,多流行蟠螭紋、勾連雷紋、菱形紋、山字紋、羽狀紋、四葉紋、連弧紋。

戰國銅鏡紋飾比較稠密,有的用一種或幾種細線條布滿鏡背,也有用單一或多種紋飾混合的細線條密布鏡背作為地紋,再在底紋上加雕粗線條作為主紋,此外,更有錯金銀與鑲嵌綠松石的銅鏡。

戰國以後,銅鏡可以隨身攜帶,也常鑲在鏡架、鏡台上陳設室內。

西漢四乳四螭紋鏡

西漢草葉紋銘文鏡

瑩光如水照佳人

時間到了漢代,銅鏡業變得特別發達,製作精巧,紋飾豐富,暢銷國外,日本、朝鮮,以及俄羅斯境內的匈奴墓葬中均有發現。

漢初,鏡銘開始出現,吉語「長相思,毋相忘,常富貴,樂未央」等時常出現,陝西寶雞市鳳翔縣一座比較完整的漢代磚室墓內發現了1面刻有6言情詩的漢代銅鏡。

漢代銅鏡大多鑄有銘文,最常見的有四字、八字、十二字等,這枚48字的銅鏡實在少有,不僅對研究漢代民間詩歌創作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為研究女性內心豐富的感情世界提供了寶貴的文物資料。

東漢銀殼畫像鏡

東漢侯氏七乳環帶自卑紋鏡

漢代銅鏡的合金成分相比戰國已經有了些許進步。

對一部分傳世銅鏡的分析後,我們發現,在戰國,銅鏡內已加入一定量的鉛來降低熔點、減少氣泡,是鏡面更光滑,但是那時候鉛、銅、錫的比例極不穩定,時多時少,就拿鉛來說,多的時候高達10%至17%,少的時候僅有0.45%到2%。

而到了西漢,鉛含量一般穩定在4%至6.8%,銅含量在56.64%至69%之間,而錫的含量則穩定在21%到26%之間,這種比例最適宜鑄鏡。

三國三獸紋鏡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銅鏡鑄造隨社會動盪而衰退。

秦漢以降,尤其是唐宋,銅鏡得以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用具。

當青銅時代結束,各種青銅禮器逐漸銷聲匿跡時,銅鏡卻伴著社會的嬗變,超越了早期的原始粗陋,邁入千餘年的繁榮昌盛時期。

宋元以後銅鏡製作業走向衰退,其間雖有精品,但多為重實用、輕裝飾的商業格調。

直到明代中葉,在玻璃鏡推廣以後,銅鏡最終於清代被完全取代。

宋雙魚紋大銅鏡

走近一面面古銅鏡,《木蘭辭》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景象雖已不再,但那些漢風唐韻,仿佛就從鏡中流淌出來,婉約而又風姿綽絕。

那些靜靜躺在博物館中古蹟斑斑的銅鏡,已照不見當年的美麗容顏,可它們積澱的四千年的銅鏡文化,依然散發著恆久魅力。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