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 一個讓傳統優秀文化煥發勃勃生機的地方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輞川山水話王維
藍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這裡是人文始祖的誕生地、華夏民族起源的核心區,人類祖先在這裡繁衍生息,留下了史前文明的印記;這裡是「中國廚師之鄉」、「陝菜之鄉」,也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的藍田玉原產地;這裡是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無數題詠和傳奇故事的人文聖地,唐代大詩人王維隱居藍田輞川三十餘載,構建了「勝冠秦雍,極園林之勝」的輞川二十景;這裡還有「天下第一立體連環壁塑」的佛教聖地水陸庵,見證著古代佛教文化的輝煌;這裡更有中國第一部鄉約——《呂氏鄉約》影響世世代代社會風俗;這裡還是革命搖籃,紅色之地,葛牌蘇維埃政權是我黨在關中地區建立的第一個紅色政權。
近年來,藍田縣委、縣政府按照紮實加強文化建設要求,深挖地域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讓傳統優秀文化在這裡煥發出勃勃生機。
文化自信
從詩歌中潺潺流淌出的藍田文化精魂
藍田自古就有「終南之秀鍾藍田,茁其英者為輞川」的美譽。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藍田輞川的山水成就了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美學境界。
同時也讓藍田彪炳於中國文學史,成為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心中的聖地。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一句句「藍田詩」,無不展示著藍田深厚的文化底蘊,彰顯著藍田獨特的文化自信。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魚舟」,舒緩的音樂讓聽眾陶醉,這是藍田宣傳官方微信平台《慢城·詩韻》欄目用名家朗誦和書法作品相結合的方式再現「藍田詩」的繁榮盛況;藍田灞河生態走廊的輝煌畫卷、藍田城鄉如詩如畫的和美風光,還有民俗民風淳樸恬淡的感人瞬間,在「春天,我和藍田有個約定」主題攝影展上,一幅幅作品無不展示著藍田人文歷史的積澱之深;十二組展示藍田文化主題的大型花燈與千畝灞河水面水光相映,通過每一句承載藍田文化的詩句,讓廣大遊客在「詩意慢城2017
年藍田縣迎春燈會」上,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詩詞之美。
「美食美玉美湯泉、古道鹿原王順山、革命宗教始祖遠、王維文姬四呂賢」,歷史賦予了藍田厚重的文化沉澱和豐碩的文化遺產,同時也奠定了藍田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傳承
鄉約、鄉愁、鄉土文化融入藍田人的血脈里
2017年,新學期第一天,藍田縣各中小學的每一名學生,都領到了一本由縣委宣傳部和縣教育局共同編寫的,從《呂氏鄉約》中提取契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要義的《藍田新鄉約中小學生讀本》。
「德業相勸,愛國愛鄉;過失相規,不污環境;禮俗相交,友善禮讓……」朗朗的誦讀聲,不僅迴蕩在教室里,也慢慢滲透到孩子的心裡。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丁酉新春佳節前夕,藍田組織以鄉賢鄉愁為紐帶,凝聚鄉賢智慧反哺家鄉、支持家鄉建設,鼓勵鄉賢回鄉積極參與鄉村社治理,引領鄉風文明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鄉賢大會。
近年來,藍田縣在探索鄉賢能人治理鄉村的同時,把《呂氏鄉約》發展成「一約四會」的新鄉約。
「四會」即「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和禁賭禁毒會」,並通過「立約、傳約、踐約」把「鄉約」延伸到鄉村管理,推動精神文明建設。
2月13日,在藍關街道黃溝村,一場道德評議會在村委會舉行。
「在評議會會員和鄉鄰的教育和勸導下,被評議人當著評議會會員和鄉鄰的面,表示今後一定要擔起起敬老愛幼的責任。
這新鄉約和村道德評議會,還真管用」,今年60多歲的村民雷群群,在評議會結束後高興地對筆者說,「我們村的『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婦』、『好婆婆』也越來越多嘞!」黃溝村村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人家潘家的媳婦就是孝敬老人,怪不得進了咱村的村史館」,青坪村村民劉大媽說。
位於藍田縣灞源鎮美麗鄉村青坪村的灞源生態民俗館,從「百善孝為先」展示廳、灞源古客棧展示廳、豆腐坊展示廳、傳統農具展示廳、關中民居展示廳等全方位展現青坪風土民俗,激發村民認識家鄉、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
同時,讓久居鬧市的遊客有種穿越和回歸的感覺,為青坪旅遊添加新亮點。
藍田縣按照分類指導、層級建設、內外兼修、整體推進的原則,建設美麗鄉村文明家園。
留住村落記憶的同時,本土紅色文化也是藍田縣傳承的重點。
秦嶺腹地的紅色小鎮葛牌——關中地區最早的紅色革命根據地,在原「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鄂豫陝省委擴大會議舊址」上建成陝西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西安市黨風廉政教育基地——鄂豫陝蘇維埃政府葛牌紀念館,成為廣大黨員接受「紅色洗禮」的愛國主義基地。
文化保護
藍田的好故事從來離不開
這些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春節期間,曲風旋律委婉、清雅細膩、悅耳動聽,被稱為「唐風古韻」的普化水會音樂在藍田縣西區廣場展演,給前來遊玩的遊客增添一份聽覺盛宴,這正是藍田文化人鄧印海的發掘傳承的結果。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讓藍田玉美名傳世,「頭上藍田玉,耳後大秦珠」道出了藍田玉曾被火熱追捧的程度。
如今,藍田玉在眾多傳統工藝美術大師的技藝傳承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
在藍田縣玉雕大世界、玉石商業街,各種玉石產品種類繁多,玉石雕刻在已形成一個產業,藍田玉成為來藍遊客鍾愛的文化禮品。
這些得益於藍田對非物質文化遺產「藍田玉雕工藝」的傳承和保護。
2017年,最新公布的西安市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上,藍田縣苦蕎餄餎製作技藝、藍田茂盛扯麵製作技藝、神仙粉製作技藝作為傳統技藝成功入選。
吃上一口正宗的藍田餄餎、神仙粉、糍粑正成為遊客來藍旅遊「品文化?嘗美食」的火爆賣點。
每逢周末,藍田美食一條街、獨秀小吃城、茂盛小吃城等餐飲名店一座難求,這都是藍田縣對傳統技藝的挖掘和市場品牌化運作的結果。
普化水會音樂、藍田玉雕工藝、藍田餄餎製作技藝只是藍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個縮影。
據藍田縣文化館工作人員介紹,藍田縣按照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要求,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和合理利用工作。
截至目前,藍田縣成功申報普化水會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肖家坡社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戲劇盔帽製作技藝、華胥上許道情等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2項,葛牌花鼓戲、藍田九大碗等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9項。
文化產業
文化旅遊逐漸成為
藍田追趕超越的靚麗名片
生態是發展的根基,文化是發展的底蘊。
藍田把獨有的文化優勢融入「旅遊 」戰略,以文化為魂推進全域旅遊,引領建設「人文山水藍田絲路生態慢城」。
「這的年味特別濃,高蹺開道、社火巡遊、還有鑼鼓拜年等各種老習俗都特別好玩,讓我有了原來小時候熱熱鬧鬧過大年的那種感覺。
」2月1日,大年初五,在白鹿原影視城白鹿村,來自西安的遊客張先生興奮的說。
據統計,2017年春節假期,藍田共接待遊客243.5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29億元,分別較去年同期增長189%、325%。
隨著「星期天到藍田」的家喻戶曉,藍田已成為西安近郊遊必選目的地。
通過白鹿原文化研討會深挖白鹿原歷史積澱及文化蘊含,提升白鹿原文化品牌的價值。
同時,在招商引資上招大引強,積極引進白鹿原生態旅遊觀光帶項目。
目前,圍繞白鹿原文化已引進白鹿原文化產業基地、白鹿原民俗村、白鹿溪谷、白鹿春曉苑、灞上藍田、女媧生態藝術園等10餘個項目,藉助文化產業項目再發力,帶動全域旅遊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
文化旅遊已經成為藍田追趕超越的靚麗名片,在白鹿原影視城,行走於明清關中古城鎮,漫步在《白鹿原》小說里的白鹿村,深刻感受著在藍田鄉約文化治理下原汁原味的關中農村生活形態;白鹿原民俗村芸閣書院外,響起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朗朗書聲……藍田白鹿原文化產業帶已經成為弘揚關中文化的特色休閒旅遊目的地。
文/牟榮榮
藍田縣:傳承崇禮尚德 培育鄉風文明
北宋時期藍田呂大忠、呂大防、呂大鈞、呂大臨「四呂」兄弟制定的《呂氏鄉約》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鄉約,被譽為「開關中風氣之先」。《呂氏鄉約》內容豐富,分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