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餘尊大足石刻有位女「御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陳卉麗在修復現場

人物素描

陳卉麗,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護工程中心主任,被稱為「石頭御醫」,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2年來,她修復過大足石刻千手觀音造像等,並總結出看氣色、聞氣味、問病症、拿手摸的文物「四診法」,可初步診斷石質文物病害20多種,準確率達到95%。

故事背景

陳卉麗和她的文物修復團隊,將投入新的修復項目中,其中包括國家文物局川渝石窟保護示範項目——大足石刻臥佛、小佛灣摩崖造像修復工程。

人物感言

我們會盡力在工作中攻克這些技術性難題,同時也會總結以往科研保護的成果和經驗,運用到以後的保護工作中。

「黨的十九大開幕式和閉幕式,單位都組織了集體觀看,大家不僅認真學習了報告內容,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也會認真貫徹落實。

」昨日,「石頭御醫」陳卉麗接受重慶晚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內容中,她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文化的內容。

作為一名文物修復工作者,讓她感觸頗深的便是黨和國家對文化工作的重視。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十九大報告中還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在未來的工作中,我的第一要務,是用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大足石刻文物保護工作中。

」陳卉麗說。

大足石刻在與重慶高溫高濕這一「天敵」對抗一千多年後,進入了高速風化期,多數造像都「病害纏身」,從2008年到2015年,在千手觀音修復的近8年時間裡,陳卉麗和她的同事們每天都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面對石壁,或站、或蹲、或躺,一個姿勢就是一整天……因為文物保護環境的限制,修復空間不能使用空調和火爐,陳卉麗和同事們不得不克服凍瘡、蚊蟲叮咬、化學試劑過敏等身體上的折磨,完成了千手觀音的修復工作。

眾所周知,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遺產,它不光屬於重慶,也屬於全世界,因此保護工作義不容辭。

陳卉麗表示,從具體的工作來說,她和她的文物修復團隊,將投入到新的修復項目中,其中包括國家文物局川渝石窟保護示範項目——大足石刻臥佛、小佛灣摩崖造像修復工程。

「這兩個項目和千手觀音修復項目一樣,任務很複雜,是一個需要多學科、多家單位聯合實施的示範項目。

」陳卉麗告訴重慶晚報記者,他們希望通過這兩個項目,培養一批新的文物保護修復人才。

「目前文物修復人才比較匱乏,我們急需培養一批練得好技術、有責任心、有擔當的人,加入到文物保護隊伍中來。

「另外,文物修復也會遇到很多困難,例如在潮濕環境下,如何完成彩繪的保護修復,以及風化砂岩的加固技術等。

通過這兩個項目,我們會盡力在工作中攻克這些技術性難題,同時也會總結以往科研保護的成果和經驗,運用到以後的保護工作中。

」陳卉麗表示,除了團隊的努力,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文物修復理論水平和修復的技術能力。

除此之外,大足石刻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也不可或缺,因為大足石刻有5萬餘尊。

重慶晚報慢新聞APP,全心關注重慶,深度解讀重慶,名家名記名專欄齊聚,做最有重慶特色的小、精、深原創客戶端。

並且還能加入重慶晚報抗癌愛心互助會,為家人健康做一個保障哦!蘋果商店及部分安卓商店可以下載。

——END——

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 范聖卿 受訪者供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