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官窯玉壺春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宋代是以釉美為最的單色釉瓷器高度發展而著稱,追求色澤瑩潤,清素淡雅,純凈細膩是宋瓷審美的主要趨向。
作為我國古代南方著名青瓷窯場的龍泉窯,就是在這樣一種氛圍中發展成熟,邁向巔峰的。
龍泉窯是中國陶瓷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因位於浙江龍泉而得名,鼎盛於南宋,延續至元明,歷史悠久,以青釉瓷著稱於世,憑其肥美的釉汁和優雅的形態稱絕於世。
龍泉舊屬處州,故又稱「處州窯」。
《處州府志》中曾有記龍泉窯:「極青瑩,純粹無暇,如美玉。
」
龍泉窯屬於南方青瓷類型,北宋初期受越窯、甌窯、婺州窯影響,所燒青瓷釉面常採用刻花裝飾,並輔以蓖點或蓖劃紋,釉色呈淡青色,器物造型以日用瓷為主。
北宋中晚期龍泉窯青瓷釉色逐漸轉為青黃色,產品雖仍以碗、盤、壺、杯等日用器皿為主,但造型變得更加規整。
此時,釉面裝飾普遍使用刻花、劃花、印花等手法,紋飾主要有花卉、游魚、飛雁以及嬰戲等。
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開始盛行大寫意刻花,這類刻花大膽隨意,一刀一莖、兩刀一葉、四刀一蕾、毫不含糊。
刀法老辣嫻熟,線條簡潔流暢,刻花技術達到了一個空前的歷史水平。
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達到了青瓷燒制歷史的頂峰,被譽為「是巧奪天工的人工製造的青玉」。
此時青瓷的品種迅速增加,出現了各式碗、盤、碟、盞、盆、壺、渣斗等日用品和文房用具硯滴、水注、筆筒、筆架、棋子與佛前供用的各式香爐,還有八仙塑像等等許多新器形。
尤其是南宋晚期的龍泉青瓷,胎色白,釉色青翠的梅子青釉或粉潤如玉的粉青釉,達到青瓷釉色之美的頂峰,窯業大為發展,對浙江、江西、福建境內的窯業產生影響,形成燒制龍泉風格的青瓷窯系,產品暢銷南北各地,並遠銷東亞及東非、阿拉伯諸國,當時歐洲人對釉色青如美玉的龍泉青瓷情有獨鍾,貴族們以擁有龍泉青瓷為榮,還起了個特定的名字「Celadon」譯音「塞拉同」,一直沿用至今,影響十分深遠。
宋人的審美重視一色澄凈、予人以靜謐遐想的空間、後世妝彩縟紋之舉則無關乎宋瓷質樸自然的格調,故鑑賞宋瓷當出乎高古的審美趣味,品其溫雅渾厚的線條,賞其蘊藉含蓄的釉色之美。
這件龍泉官窯玉壺春瓶,撇口,細頸,溜肩,鼓腹,造型勻稱、和諧;薄胎,通體施粉青釉與刻花工藝結合,色澤均勻、明凈,
肩部刻蕉葉紋一周,腹部刻劃開窗內繪大幅牡丹花,其餘部分繪簡單花瓣紋裝飾,脛部飾變形蓮瓣紋一周,足牆刻回紋與肩部回紋相互呼應。
整體布局錯落有致,繪畫活潑生動,反映了這一時期龍泉窯制瓷業的技術進步。
這件藏品的珍貴之處,還在於它是經典器型與千年名窯相結合的產物,是宋代龍泉窯瓷器中的精品之作。
玉壺春瓶,是瓷器中最經典的器型之一,腹部肥碩、渾圓,肩部漸收,頸部細長,瓶口稍敞,整個器型呈S形曲線,給人以無限的美感。
加之「玉壺春」之名,更具詩意,相傳語出北宋大文學家蘇軾之口:「玉壺先春、冰心可鑑」。
或曰玉壺春瓶因裝「玉壺春酒」而得名,如此詩意更為其增添了幾分韻味,極具審美意味和收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