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口述史形式呈現遼寧藝術精神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文章來源:遼寧日報
《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封面□隋文鋒 攝
12月18日,記者從省文化廳了解到,我省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即將結題,記者採訪了該項目負責人、瀋陽市藝術研究所副所長鄭永為。
據了解,課題組由九人組成,自2013年12月12日開題以來,歷時四年完成。
完成基礎卷三冊60餘萬字。
形成遼寧藝術學研究第一手素材。
「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主要聚焦遼寧各舞台藝術門類的領軍人物,以及為遼寧藝術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藝術名家,不僅考慮其藝術成就與社會影響,也兼顧其與所屬藝術門類發展的歷史性關聯。
他們是遼寧藝術史的親歷者和見證者,也是遼寧藝術精神的承載者。
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工作分為基礎卷和深入研究,目前該項目的基礎卷《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三冊60餘萬字的成果已經完成,其中匯集了83位藝術家的口述實錄,形成了遼寧藝術學研究的第一手素材,也是研究遼寧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記錄著李默然、筱俊亭、周仲博、秦詠誠、徐占海、單田芳、張護立等文藝名家的精彩敘述,引導讀者走進遼寧藝術的歷史。
老藝術家承載著大量藝術資源和文化信息
新中國成立後,遼寧的藝術發展不僅基礎堅實,並構建了中西兼備的舞台藝術體系,形成均衡的舞台藝術結構。
遼寧的舞台藝術體系完整、歷史沿革清晰,話劇、歌劇、歌舞、芭蕾、京劇、評劇、曲藝、雜技等藝術門類各領風騷,同時,遼寧的舞台藝術名家雲集,「關外唐」「韓花筱」等,他們作為所屬藝術領域的領軍人物,承載著大量寶貴的藝術資源和文化信息,他們的藝術經歷、經驗、成就、人生感悟成為他們所處時代風貌的縮影。
目前,那些支撐遼寧舞台藝術發展一個時代的老藝術家正在漸漸老去,他們的藝術人生經過時代的考驗與沉澱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因而,對老藝術家的珍貴資料進行搶救、挖掘、整理和研究,對於搶救、保護珍貴歷史資料,記錄和豐富遼寧藝術發展史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
正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顯得適逢其時。
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第一個口述史立項課題
口述史是史學研究學科分支,如今在我國其研究方法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各個學術領域。
2011年2月,國家社科基金將藝術學從文學中獨立出來,正式列為獨立學科,口述史研究也成為藝術學科基礎理論建設的基石。
「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該類別第一個口述史立項課題,不僅對於遼寧省藝術研究領域搶救珍貴史料,豐富研究手段,突破研究領域局限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肩負著為全國同類研究探索方法、體例、結構的重任。
目前,在省文化廳的大力支持下,經過省藝術研究院全力推進,帶動了瀋陽市藝術研究所等口述史研究的展開。
因此,遼寧藝術學口述史研究的前期成果、硬體投入、研究規模,在全國均呈現出優勢。
還原遼寧藝術發展的重要節點
「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力求以口述史的視角反映地域文化藝術發展的全貌,在遼寧文化與藝術家個案之間構建體系完整的學術空間。
其成果形式既有專著,也有影像資料,立體地呈現了波瀾壯闊的遼寧藝術發展史。
該項目無論選題立意、研究形式、呈現方式均具有創新性和挑戰性。
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大視角,以具備一定高度的學術研究視角,涵蓋我省所有具備歷史厚度和代表性的舞台藝術門類;第二是大縱深,力求全面梳理各藝術門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脈絡和藝術成就;
第三是大主題,以點帶面從藝術主旨、審美追求、藝術風格、創作手段等多個層面,總結、提煉深具地域文化特質的遼寧藝術精神。
「遼寧藝術名家口述史研究」主要採用人物傳記和藝術史論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把對藝術史發展的梳理與學術問題的思考有機地結合起來。
注重第一手資料收集的原始性,並在此基礎上通過辨析和研究,以歷史的角度,以點帶面地還原遼寧藝術發展的重要節點。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與歷史文化資料整理研究》開題
南昌新聞網訊 日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委託項目《海昏侯墓考古發掘與歷史文化資料整理研究》開題報告暨「海昏簡」專題學術研討會在江西師大白鹿會館學術報告廳舉行。據悉,《海昏侯墓考古發掘與歷史文化資料整...
海昏侯墓考古發掘與歷史文化資料整理研究項目開題
中國江西網訊 (記者陳斌華)3月11日,我省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海昏侯墓考古發掘與歷史文化資料整理研究》開題報告暨「海昏簡」專題學術研討會在南昌召開。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趙力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