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著名的私盜代表,在搬動屍體時噴出黑色粘液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縱觀中國幾千年盜墓史,那些能留下名字的,或是割據一方的軍閥豪強,或是名震一時的風雲人物,他們都屬「官盜」之列,而大多數的盜墓者還是「私盜」。

「私盜」由於其規模小、盜掘墓葬沒有名氣,而往往被人們所遺忘。

可還是有一些「私盜」因盜掘了大型墓葬而「名噪一時」,甚至「榮膺」史冊,宋末元初的朱漆臉就是這樣一個人物。

劉豫盜掘北宋鞏義八陵的行徑極大地刺激了北方盜墓者的貪慾,而五代以來興起的金石收藏之風也為盜墓者提供了廣闊的銷售市場。

於是,四方盜賊如同蟻聚,一時之間盜墓成風。

976年,宋太祖趙匡胤在京城皇宮的萬歲殿中離奇駕崩,遺命安葬洛陽鞏義。

宋代皇帝陵寢都是在皇帝去世後才開始修建的。

趙匡胤的陵寢叫做永昌陵,兆域4000畝,遍種松柏環繞陵園,鬱鬱蔥蔥,故名「柏城」。

神道兩旁石刻林立,渾厚古樸,又不失精緻細膩。

永昌陵的封土至今仍殘高21米。

據史書記載,地宮中埋藏著大量價值連城的隨葬品。

早在劉豫僭位期間,永昌陵便已遭隳突。

但作為帝陵,永昌陵龐大的地宮內所藏的無數金銀珠寶豈是一朝一夕間能夠搶掠一空的?因此,這便註定了後世盜墓者還要再度進入永昌陵。

而下一個盜墓者並沒讓永昌陵等侯太久,這個人就是洛陽著名盜墓賊朱漆臉。

在眾多的「私盜」中,朱漆臉在洛陽一代頗有名氣。

他率領手下人將洛陽附近大大小小的古墓幾乎盜盡。

一次次的得手助長了他的囂張氣焰,一般的小墓難以滿足他日漸膨脹的貪慾,他思量再三,竟然將目標定在了宋代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的永昌陵。

「朱漆臉」並非本名,而是諢號,其來由也和盜墓有關,還頗有些傳奇色彩,見於元代學者丁傳靖的《宋人軼事彙編》一書中。

朱漆臉在盜墓者中也算資歷深厚,他經過一番詳細勘察後,制定了盜掘永昌陵的計劃,帶領手下人順利地打開地宮,進入墓室。

永昌陵雖然遭遇過劉豫的洗劫,但劉豫並未打開趙匡胤的棺槨,因此,當朱漆臉見到石床上安然如初的棺槨時,心中一陣狂喜。

朱漆臉指揮手下打開棺槨,無數價值不菲的隨葬品映人盜墓者的眼帘。

當盜墓者們收斂盡覆蓋在趙匡胤身上的隨葬品後,這位戎馬一生的開國皇帝的屍體暴露在人們面前。

雖然經過幾百年,可由於防腐措施得當,趙匡胤的屍體並未腐爛,宛若未死。

他的腰間繫著一條晶瑩剔透的玉帶,經驗豐富的朱漆臉一看便知道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便想方設法地要得到這條玉帶。

然而由於屍體僵硬,棺內空間又比較狹小,朱漆臉和他的同伴們用盡各種方法也沒能挪動趙匡胤的身體取走玉帶。

最後還是朱漆臉想到一個辦法,他找到一條繩子,一端綁在趙匡胤屍體的肩膀上,一端系在自己腰間,他跨騎在屍體上,試圖用腰部的力量將屍體拉起來。

這個辦法果然奏效,朱漆臉甫一發力,趙匡胤的屍體便被拉了起來。

便在這一刻,一個所有人未曾預料到的意外發生了。

就在趙匡胤「坐」起來的一瞬間,屍體的嘴巴突然張開,一股黑色黏液噴射出來,不偏不倚正噴在朱漆臉的臉上。

朱漆臉驚得失魂落魄,以為是防盜的毒液,可是過了很久,他也沒有中毒症狀,便漸漸放下心來。

但是這黑色的黏液粘在臉上後卻無論如何也清洗不掉,於是「朱漆臉」的名字便流傳開來,久而久之,人們也就漸漸忘了他原來的名字。

其實,古代大型墓葬中都有各種各樣的防盜措施,下葬前給屍體服劇毒也是方法之一。

當盜墓者搬動屍體時,腹腔中的液體受擠壓噴射而出。

因年代久遠,毒液早已不毒,卻還是能夠灼傷人的皮膚,「朱漆臉」就是這樣形成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盜墓者群像(一)會傷人的屍體

金國末年,洛陽地方住著一個盜墓人,姓朱。這朱某是一個盜墓老手,經驗豐富,同時也有屬於自己的盜墓隊伍。有一天,朱某得知自己住處附近有宋太祖趙匡胤的墓地,也就是永昌陵,便打起心思來。經過一番考察,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