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市新增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1月24日,省政府批准公布三亞大雲寺遺址、高山窯址、保平村明經第、既濟亭熱水池、孫氏宗祠、保平村張家宅、三亞民國騎樓建築群共7處不可移動文物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截至目前,三亞市共有31處文物保護單位(見下表),其中海棠區(1處)、吉陽區(4處)、天涯區(3處)、崖州區(23處)。

保護文物,人人有責。

為了更好地展示我市文物風采,讓市民、遊客了解三亞文物、愛護三亞文物,從文物中了解三亞歷史文化,本報特圖文並茂介紹新增的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以饗讀者。

大雲寺遺址

大雲寺遺址位於三亞市崖州區水南村西南約2公里。

所有權:國家。

年代:唐代。

文物類別:古遺址。

遺址面積約250平方米。

清《崖州志》記載:唐天寶七年(748年),高僧鑒真第五次東渡日本,因遇風浪,漂流至崖州,並創建大雲寺,不久改名開元寺,後廢棄。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市文物工作者在第二次文物普查中發現該遺址,經省博物館文物考古專家現場踏查考證,從採集的遺物分析,這是一處年代較早(唐代)的建築遺址。

2002年8月,市博物館專業人員再次對該遺址進行調查,在茂密的荊棘灌木叢中,採集到青磚、板瓦、筒瓦、滴水等建築遺物。

這些建築遺物體形碩大,如筒瓦、板瓦、滴水在崖州地區的傳統民居、宗祠和廟寺建築構件中極為少見。

大雲寺遺址是我市唯一一處唐代建築遺址,對佛教傳入古崖州年代的考證、探討海南島佛教建築史,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既濟亭熱水池

既濟亭熱水池位於三亞市崖州區高地村東約200米,始建於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始用石砌池,為半圓、長方形兩池。

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48平方米。

所有權:國家。

年代:清代。

文物類別:古建築-池塘井泉。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知州唐鏡沅重修,並在熱水池北面10米處建「既濟亭」和「熱水神」廟堂,勒刻「既濟亭熱水池碑記」一通。

州人、福建候補道台吉大文以此定名為「玉井溫泉」,列入清代崖州新八景之一,並賦詩以志。

既濟亭熱水池是三亞歷史上最早開發利用的溫泉資源,在海南歷史上不為多見,溫泉的發現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為研究區域人文風物,提供了實物依據。

「既濟」一詞,出自《易經》第六十三卦「離下坎上」既「水在火上,既濟」。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孫氏宗祠

孫氏宗祠,位於三亞市崖州區梅山小學校園北側。

所有權:集體。

年代:清代。

文物類別:古建築-壇廟祠堂。

占地面積約1023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00平方米。

宗祠始建於清代乾隆十九年(1754年),清光緒年間重修,民國九年(1920年)擴建重修。

祠堂坐北朝南,磚木結構。

由前堂、后座等組成。

2012年,市政府撥出專款對宗祠落架修繕。

前堂:面闊三間11.65米,進深6.3米,高6.2米,五架抬梁式木構架,重檐九脊,灰布板瓦頂。

梁架穿枋與立柱之間結構精巧,木構件雕刻精美。

堂間牆壁、牆楣彩繪十分精美,表達內容豐富,色彩至今鮮艷如初。

緘言墨跡楷書,哲理深刻。

后座:面闊三間11.7米,進深9.85米十一檁,高6.4米,五架抬梁式木構架,灰布板瓦,硬山頂。

三級馬頭牆。

門額上方嵌掛「食德服疇」木匾一方,篆書陰刻,字大約50厘米。

兩側各有一間耳房。

孫氏宗祠的建築形制較為獨特,梁架穿枋木構架獨具一格,是三亞現存最為完整的氏族祠堂,為研究海南氏族宗祠的形成、演變發展和建築形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保平村張家宅

張家宅位於三亞市崖州區保平村。

所有權:私有。

年代:清至民國。

文物類別:古建築-宅第民居。

建築形制呈四合院格局,具有較好的隱蔽性。

所有建築隔間其梁架穩定,彩畫精美。

占地面積約104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50平方米。

門樓坐西朝東,牆楣彩繪豐富,體制較高大。

主屋(明間、次間)建於民國時期,面闊三間,進深11檁。

兩側有邊牆封閉形成走廊,在後廊上建有二層樓迴廊。

后座為清代建築,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9檁。

硬山頂,接檐,正脊雞頭形鴟吻。

東西廂房正對,面闊三間,與迴廊、後堂形成一個封閉的庭院。

該民居在保平村43處清代傳統民居中,其規模較大,布局嚴整,結構複雜,工藝考究,為崖州清代至民國傳統民居中最具建築特色的經典範例。

2012年,三亞市政府撥出專款進行修繕。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保平村明經第

保平村明經第位於三亞市崖州區保平村。

所有權:私有。

年代:清代。

文物類別:古建築-宅第民居。

占地面積約1142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60平方米。

主屋坐西朝東,門樓坐南朝北,廂房坐北朝南。

該宅居由門樓、照壁、主屋(明間、次間)、北廂房、書房、廚房、雜間和圍牆組成,是崖州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傳統民居。

正屋脊檁和二伏櫞下還留有升梁時的朱漆題字,內容為建築年月日時辰,以及方位、朝向、吉祥祝辭等。

門樓額上題墨書「明經第」三字,依稀可辨,字大約40厘米。

庭院地面墁磚一順一丁。

明經第是保平村保存至今較為完整的清代貢生(明經進士)的宅居,為研究崖州清代貢生的教育和人文環境,提供了實物依據。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高山窯址

高山窯址位於三亞市崖州區水南村東約200米。

所有權:國家。

年代:明至清代。

文物類別:古遺址-窯址。

占地面積約691平方米。

窯址坐南朝北,周長約9米,高2.3米。

馬蹄形窯。

窯址四周地表布滿陶片,從水沖溝剖面可見陶片疊壓堆積。

器形以缽、罐、盆、瓮、壇為主;器物口沿有圓唇、卷唇、直口、平口、折唇等;器底多見平底,矮圈足。

個別陶片施青釉、醬釉,火候較高。

高山窯址是古崖州迄今為止僅存下來的窯址,為研究崖州民間制陶年代、燒制工藝以及海南島明至清代民窯的分布、文化類型和各區域間的生活習俗、文化交流等提供了實物依據。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三亞民國騎樓建築群

三亞民國騎樓建築群位於三亞市崖州區東關街和鋪仔市。

所有權:集體及個人。

年代:中華民國。

文物類別:近現代代表性建築-代表性建築。

為崖縣最早的老商號建築群。

建築面積約7000平方米。

該建築群沿街市兩旁拼牆而建,前部為騎樓柱廊,後為店鋪。

樓間面闊3.5-4米,進深15-25米,通高約13-15米。

在立面造型上,其建築風格可為中西合璧,主要分為廊部、樓部、樓頂。

一樓樓面橫架檁條,上鋪木板,設「藻井」,「藻井」呈方形或八角形。

騎樓臨街牆面以浮雕圖案、窗洞形式、線角、陽台鑄鐵欄杆等裝飾,加上多道線條的聯接貫通,使牆面層次清晰,富有立體感。

騎樓,作為一種集商貿、居住為一體的建築,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崖州崖城東關街、鋪仔市頗為時尚的中西合璧新式建築。

2015年11月24日,省政府公布為第三批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歷經多年,騎樓已斑駁殘損,立面精美細緻的灰雕花飾藝術特色魅力猶存。

沿街的騎樓長廊既可避風雨,防日曬,又可作店鋪,樓上則住人,商業性十分突出。

崖州民國騎樓具有一定的時代建築特色,是近現代中國南方城市中較為典型的商業建築的一個重要標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修繕全面竣工

6日,商報記者從省文體廳獲悉,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經過近三個月的加固修繕,位於三亞市崖州區的海南省文物保護單位廣濟橋於8月底全面竣工,古橋得到了完整保護,也為當地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帶來了方便。...

崖州區23處文物實行一處一冊

本報三亞11月10日電(記者林詩婷)古樸廣濟橋、毓秀盛德堂、有「溫泉漱玉」之稱的既濟亭熱水池……三亞崖州區23處文物遺蹟傳遞著歷史聲音,如今將以「一處一冊」模式,有針對性地進行精準保護,推動三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