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研究歷程初覽(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這一時期,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提倡事實求是,解放思想。

恢復高考招生後培養出來的一批學者漸居學術主導地位。

大鼎為中國歷史博物館(現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和展覽陳列。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繼續在安陽殷墟展開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與探討大鼎有關的考古工作有清理髮掘相傳出土大鼎的墓。

出 土

這一時段補充介紹大鼎出土信息的文章較多,以張恩言《國寶罹難錄——殷墟司母戊鼎出土前後》(《中州今古》1984年第2期)、楊小林《司母戊鼎訪談紀實》(《中國文物科學》2006年第3期)為代表,增加細節或不同信息。

「增加吳希增探出大鼎,先後有20至40餘人參與挖掘,區公所用兩個排的兵力保護挖掘現場。

盜坑尺寸長六尺、寬二尺,深10米左右。

大鼎口朝東北,足向西南,斜橫在泥水裡,只存一耳。

或推測認為,安陽殷墟王陵在早期盜掘時因鼎太重而未能盜走,但被截去一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殷墟的發現與研究》科學出版社1994年)。

「古董商蕭寅卿以20萬銀元唆使村民分解司母戊鼎,村民嘗試用60根鋼鋸條和錘砸,最終只砸下鼎耳,未能分解鼎體。

「吳培文在自家院內轉移埋藏地點。

日偽聞訊數次搜查,日軍搜查兵力的人數、車輛及武器配備,搜查過程中颳起大風,吳培文藉口為病人買藥脫身。

「王仲廉因獻鼎遭蔣介石責罵並被禁閉三天。

1984年9月至1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清理髮掘傳出大鼎的墓(編號84AWBM260,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工作隊《殷墟259、260號墓發掘報告》《考古學報》1987年第1期),發現從商末周初到現代的6個盜坑,大部分隨葬品已被竊走。

有學者根據墓中檢測金屬元素,判斷墓中應隨葬有大量青銅器(申斌《司母戊大鼎埋藏位置初探》《殷都學刊》1986年第3期)。

有學者稱該墓為「司母戊」墓(石璋如《殷墟婦好墓的五點疑問》《紀念殷墟甲骨文發現一百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司母戊鼎研究歷程初覽(上)1949年以前

內容摘要:出土1928年至1937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殷墟開展了十五次考古發掘(包括西北崗商王陵區),獲得豐富的古代遺物(甲骨文、青銅器、玉器、白陶等),使殷墟揚名海內外。這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