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王莊2號墓出土墓主銅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國徐州網-彭城晚報 訊 (記者 林剛 攝影報導) 東王莊漢墓1號墓、2號墓自發掘以來,備受市民關注。

昨天,考古專家成功提取了兩座漢墓的出土文物,結束對兩座墓葬的考古發掘。

其中,1號墓出土了玉口唅和部分陶器,2號墓出土了銅鏡、銅印等珍貴文物以及多件精美彩繪陶器。

兩座漢墓雖然都是石坑豎穴洞室墓,考古專家根據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斷,1號墓為西漢中期,2號墓則屬於西漢早期墓葬。

值得一提的是,2號墓出土的一枚精美銅印,可能會成為推測馱藍山楚王墓墓主身份的佐證。

東王莊1號、2號兩座漢墓位於原第二十五中學院內北牆的山坡上,1號墓在東、2號墓在西,兩墓相距20多米。

經過考古專家的細緻發掘清理,兩座漢墓的豎穴墓道均為東西向開鑿,1號墓豎穴底部向南側開鑿一間洞室,2號墓豎穴底部向北、東各開鑿一間洞室。

兩座漢墓在古代均遭到盜擾。

兩座漢墓的發掘進展和2號墓東側洞室出土多件精美陶器的情況,本報曾先後進行了報導。

墓主人下葬沒多久墓就被盜

昨天上午,記者再次來到考古發掘現場看到,2號墓豎穴墓道內橫向支撐著3根碗口粗的原木,洞室內也用四五根原木縱向支撐著。

2號墓北側洞室4塊封門石板中的3塊已經被放倒,洞室內的淤土已經清理結束,在考古隊員的細心清理下,墓主棺木範圍的紅色漆皮整體呈現出來,在幽暗的洞室里看上去莊重、神秘。

墓主人的頭骨、部分腿骨被清理出來,從位置上看,墓主人頭朝西、腳向東,但奇怪的是,骨骼並不完整,而且都不在棺木範圍內。

「北側洞室頂部的山體原石已經自然斷裂,最大的一塊得有好幾噸重,出於發掘安全的考慮,所以用原木對洞室上方的大石塊進行了支撐。

」徐州博物館考古部專家吳公勤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原木支撐,清理洞室內淤土時,洞室頂上的裂開石塊失去支撐就會落下來,所以先把北側洞室的結構進行加固。

墓主人頭骨、腿骨出現在棺木範圍外,恰恰印證了發掘之初在盜洞內出現陶器、人骨的發現:古代盜墓者曾將墓主人從棺木中拖出,尋找寶貝。

由此還可以推測,該墓葬被盜時,距離墓主人下葬時間不是很久。

墓主人可能是一位40歲左右的男子

考古專家通常根據墓主人盆骨的開口角度,來判斷墓主性別,但2號墓墓主人的盆骨已經「消失」了。

所幸墓主的頭骨和腿部脛骨、腳部踝骨都保存得相對完好,這為考古專家探究墓主性別留下了判斷依據。

市第二人民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王強應邀來到現場,他在細緻檢查墓主人僅存的骨骼後判斷:墓主人可能是一位年輕男子。

「頭骨上的下頜骨較寬,這是男性骨骼特徵,但脛骨比正常成年男子要相對細一些,這是年齡不會太大的特徵,再結合墓主人牙齒的磨損情況,推測墓主人可能是一位40歲左右的男性。

」王強介紹說,如果要獲得更準確的信息,還需要對頭骨進行細緻的CT掃描,對比骨性來判斷。

考古隊員將墓主人遺存的骨骼編號裝袋後表示,回到博物館再做進一步研究。

發現西漢早期風格銅鏡

在北側洞室內的棺木範圍內,考古隊員只清理出一枚玉片和一組銀質泡釘。

玉片大致呈方形,一邊為不規則斷面,中間有一個直徑約兩毫米的小圓孔,玉片顏色略微發黃,一面打磨得光亮,另一面能看出鋸痕,沒有打磨。

銀泡釘形狀和現代的圖釘類似,個頭也差不多大小。

考古專家判斷,銀泡釘應該是棺木上的裝飾物,但為什麼只有一枚玉片,而且是殘斷的,有些費解。

在棺木外靠近北側石壁的東部,考古隊員清理出一個直徑約兩厘米、長約10多厘米的圓筒狀銅器,上面可以看到金黃色的裝飾。

考古專家說:「這是錯金銅鐓,是長木柄最後端的器物,雖然木柄已經腐朽沒有了,但出土這個,說明石壁邊應該還會發現木柄另一端的東西。

」果然,考古隊員沿著石壁邊向西清理後,發現了一枚鐵鍤。

這枚鐵鍤寬約8厘米,長約10厘米,和剛剛發現的錯金銅鐓在一條直線上,距離約1.5米。

在墓主棺木西端外部靠近洞室西側石壁的位置,考古專家在一片發黑的物質中,清理髮現了一面銅鏡。

這面銅鏡直徑約20厘米,非常薄,出土前鏡面朝上,鏡背向下,看不到紋飾,而且已經有一小塊因腐蝕斷開。

徐州博物館考古部吳公勤介紹說,銅鏡周圍發黑的物質,是已經腐朽的漆盒痕跡,漆盒直徑大約30厘米,銅鏡在墓主人下葬時,就是放在漆盒內的,在以往考古發現中也有這種情況,從銅鏡的風格判斷,屬於西漢早期。

在銅鏡北側位置,考古隊員清理出一個銀白色的圓圈,斷成很多段,圓圈直徑大約25厘米,寬度約1厘米,厚度只有1毫米左右。

吳公勤介紹說,這是個銀質的箍,是箍在漆盒蓋上的裝飾物,因為漆盒腐朽了,箍在盒蓋上的銀箍就移動到旁邊了。

在提取銅鏡時,徐州博物館文物保護中心趙曉偉主任與考古隊員一起,用一塊白鐵皮從漆盒底部一點點插入,直至完全將銅鏡和漆盒托起,然後用保鮮膜將漆器痕跡和銅鏡一起包裹起來。

趙曉偉主任表示:「由於漆盒已經腐朽的不成形,而漆盒內的銅鏡現場提取可能會受到損傷,所以用鐵皮托底進行了整取。

」記者注意到,從銅鏡上腐朽斷開的一小塊銅鏡,在陽光下呈光亮的銀白色,光可鑑人。

棺木外漆盒內意外發現銅印

在整取銅鏡、漆盒時,突如其來的發現讓考古專家感到了意外驚喜:一枚銅印出現在銅鏡下的漆盒內部,銅印上還套著一枚顏色灰黑的物品。

考古專家細緻查看後介紹說,這枚印章為覆斗形銅印,印面1.5厘米見方,印文有兩個字,陰文篆書。

印章保存得非常完好,印文清晰,但現場還不好識讀文字內容,印文內容需要回博物館清理後再確定。

套在印章上的,是一枚銀質韘(音:射),因為銀質韘受氧化後發黑,就成了現在的顏色。

徐州博物館考古部田二衛介紹說,韘是在古代射箭時戴在手上的一種器物,類似於後來的扳指,這種器物出土的不多。

發現墓主人印章,讓考古專家們感到了意外驚喜,但同時也有所疑惑:以往發現印章,都是在墓主人的腰部位置,東王莊2號墓墓主人的印章怎麼會出現在棺木外的漆盒中呢?

1號墓出土多件陶器,但質地較差

在結束2號墓的文物提取後,考古專家們昨天下午對1號墓的文物也進行了提取。

1號墓洞室內和豎穴底部分別葬有一人,考古專家據此分析,該墓應是一座夫妻合葬墓。

除此前清理時在洞室內墓主頭部發現的3枚玉口唅外,豎穴底部墓主的頭部也發現了一枚口唅,但質地較差。

在洞室西南角,之前清理髮現的陶器堆積在一起,大多已經破碎,有的近乎粉化,只有痕跡,無法取出。

考古隊員耐心地用竹籤一點點剝離,最終出土了多件陶器:陶鍅、陶壺、陶鼎、陶倉、陶繭形壺、陶鐎斗、陶匜(音:咦,舀水用)、陶灶、陶井、陶豬圈。

「這座墓葬沒想到出土了陶豬圈,這是在西漢中期開始出現的明器,所以這座墓葬的時代應該屬於西漢中期。

」考古專家表示。

印章或成馱藍山楚王墓墓主身份的佐證

考古專家表示,考古發掘中,任何帶有文字性的物品都非常重要,因為傳遞的信息比較直接。

像出土墓主人印章這樣的發現,重要性不言而喻。

東王莊漢墓1號墓、2號墓位置距離馱藍山楚王墓很近,特別是2號墓和馱藍山楚王墓都屬於西漢早期,如果2號墓印文識讀後能確定墓主人身份,並且在史籍資料中找到墓主人的記載,那對判斷馱藍山楚王墓墓主人歸屬,可能會起到一定的佐證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青銅印章出土 墓主人叫周尚

晚報新聞熱線*******消息(記者林剛)去年10月23日,本報a6版刊登了《子房山發現西漢豎穴墓葬群》一文,介紹了子房山西南坡上民房拆遷後,徐州博物館發現多座漢代墓葬的事。記者了解到,考古人...

海昏侯墓考古背後的故事

這是在海昏侯墓主棺出土的金餅。 新華社備受矚目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墓考古發掘歷時5年,創造了很多「首次」、「最」、「罕見」,出土的1萬餘件(套)文物,再現了西漢時期高等級貴族的奢華生活,具有極高的歷...

中國發現保存最完整西漢列侯墓園

正文導航來源:新華網 11-04 17:43歷時5年考古發掘,出土各類文物1萬餘件,墓主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日首次對外公布了南昌西漢海昏侯墓階段性考古成果。秦...

海昏侯考古發掘工作結束 內棺發現100枚金餅

新華網南昌10月9日電(吳亞芬)10月9日,本網從「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發掘保護利用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歷經五年多時間,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已經圓滿結束,迄今出土各類珍貴文物1...

「六安王」大墓主棺外棺蓋板揭開

安徽六安市雙墩村自古「土墩」多,正在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的雙墩一號漢墓令這個村子備受關注。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介紹,此座漢墓是安徽省考古史上規格最高、價值最大的古墓葬之一;而其墓主,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