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帝王墓竟然無法下鏟 何等保護措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埋藏了210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

1983年6月,廣州市北郊一座稱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民工伴著推土機的轟鳴正在鑿石刨土。

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鑿掉17米。

正幹得起勁,民工們突然發現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岩石塊不見了,代之而來的是一塊又一塊整齊排列的砂岩石板。

每塊足有5平方米大,3600公斤重。

動用吊車吊起石板後發現下面有一條神秘的通道,共用750多塊紅砂岩石塊砌成,上蓋28塊大石板,估計當年建造開挖土方3000立方米,450多噸,可見工程量之浩大。

廣州市文管會考古隊得到消息,很快派考古人員趕到現場。

經勘查,這是一座石室古墓。

考古人員感到事關重大,迅速向文管會作了匯報。

20分鐘後,廣州市文管會副主任、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來到了象崗山。

他掏出裝有五節電池的大號手電筒,從縫隙中向下窺視。

隨著手電筒光柱不斷移動,麥英豪先是看到用石塊砌壘的墓壁,碩大的石制墓門,墓室中一堆凌亂不堪的器物。

在這堆零亂的器物中,一個大號銅鼎和幾件陶器格外顯眼。

麥英豪將手電的光柱停駐在這幾件器物上,上下打量,從形制、特色等多方面觀察判斷,這應是兩千多年前漢代的一座石室墓葬。

任何朝代的帝王都會想方設法避免自己的墓葬被人盜掘

為了進一步弄清情況,當天晚上十點鐘,麥英豪率領幾人悄悄來到象崗工地,令考古隊員黃淼章拽著一根繩索從裂隙進入墓穴探個究竟。

藉助手電的光亮,黃淼章穿過一條過道,跨入廳堂的一個耳室,眼前的景物驚得他目瞪口呆:只見碩大的銅壺、銅缸、銅提桶、銅鍅和無數的玉飾零亂陳列於一層辨不清質地的零碎器物之上。

這些器物光芒四射、燦爛奪目。

十幾分鐘後,黃淼章根據麥英豪的指示,懷抱一件大玉璧、一個銅編鐘、一個陶罐,來到了墓室的裂縫之下,先讓上面的考古人員把文物小心翼翼地用一個布包提了上去,然後自己藉助繩索鑽出墓穴。

隨後又派專人到北京向國家文物局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詳細匯報,最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和廣東省博物館聯合組成象崗漢墓發掘隊,經過考察和發掘,證明這就是在地底埋藏了2100多年的第二代南越王趙眜墓。

這是嶺南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完好、隨葬品最豐富的一座漢代彩繪壁畫石室墓。

關注注今日頭條訂閱號,每天為您分享歷史文化知識。

聯繫小編V信 15821371961 諮詢關於古董知識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歷史上防盜功能最好的皇帝陵在哪?

八十年代,廣州市北郊一座稱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民工伴著推土機的轟鳴正在鑿石刨土。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鑿掉17米。正幹得起勁,民工們突然發現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岩石塊不見了,...

中國古代最牛帝王墓 2100年沒人挖的動

1983年6月,廣州市北郊一座稱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民工伴著推土機的轟鳴正在鑿石刨土。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鑿掉17米。正幹得起勁,民工們突然發現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岩石塊不見...

中國古代最牛帝王墓 2100年沒人挖的動

1983年6月,廣州市北郊一座稱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民工伴著推土機的轟鳴正在鑿石刨土。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鑿掉17米。正幹得起勁,民工們突然發現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岩石塊不見...

中國古代最牛帝王墓 2100年沒人挖的動

1983年6月,廣州市北郊一座稱為象崗的小山上,幾十名民工伴著推土機的轟鳴正在鑿石刨土。海拔高度為49.71米的小山包,已被鑿掉17米。正幹得起勁,民工們突然發現那風化得有些零碎的花崗岩石塊不見...

麥英豪與南越王墓的發掘和保護

麥英豪是廣州現代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的主要開拓者,他所做的貢獻碩果纍纍,其研究成果和學術思想對於廣州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具有重要的開拓和指導意義,在中國現代考古學界有著深遠的影響。1983 年6 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