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謹防盜墓文化助推文物犯罪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原標題:謹防盜墓文化助推文物犯罪

一幫迷戀盜墓類小說、電影和鑒寶節目的人,通過網際網路結識後組團流竄各地盜挖古墓,分工明確:有人負責出資,有人負責看風水、勘探地形,有人負責打挖盜洞……但卻因組織鬆散、相互猜忌,最終爆發內部矛盾,有人給警方打了舉報電話。

警方從舉報電話入手,經過近10個月的艱苦偵查,一舉摧毀5個涉及9省30多個市(州)的盜掘古墓葬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34名,破獲盜掘古墓葬案件5起,制止盜掘古墓葬案件7起,追繳文物9件,收繳洛陽鏟、探測儀、挖掘工具等一大批作案工具(9月15日《法制日報》)。

近些年來,盜墓文化可謂是紅透了文化市場。

比如,盜墓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因情節驚險刺激而廣受關注。

小說火了之後,《九層妖塔》《尋龍訣》等以盜墓為題材的電影陸續上映。

今年夏天,網絡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也開始熱播。

這些都說明盜墓文化擁有廣泛的受眾基礎。

盜墓文化帶有驚險刺激的元素,這些元素能夠充分滿足人的好奇心。

如果再添加些愛情、英雄等炫酷色彩,盜墓文藝作品自然能夠賺足眼球,收穫大量粉絲。

在盜墓文化的影響之下,盜墓迷們都有去盜墓獵奇的想法和衝動,只是大部分人因為理智而沒有付諸行動。

但是對於某些缺乏理智、被利益驅使的盜墓迷來說,盜墓文化的耳濡目染極可能讓這種想法和衝動成為行動。

湖南警方偵破的這起大型盜墓案就充分說明,盜墓文化對盜墓犯罪確實存在助推作用,盜墓團伙的分工方式、工具技術等都能在盜墓文藝作品中找到原型。

當然不能將盜墓文化視為犯罪的始作俑者,也不能盲目批評盜墓文藝作品的創作者。

但必須認識到,文藝作品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

盜墓文藝作品放大了盜墓的經驗刺激,卻掩蓋了盜墓對歷史文化、人倫道德的傷害,忽視了對盜墓行為需要負法律責任的闡述。

須知,盜墓行為在古今中外都屬於性質嚴重的犯罪。

我們不苛求盜墓文藝作品成為反盜墓的宣傳陣地,但是盜墓文化助推盜墓犯罪的現象確實值得警惕。

從現實來看,文物犯罪形勢日益嚴峻。

公安部刑偵局副局長陳士渠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談到,近幾年,每年全國涉文物犯罪立案數量都在2000起以上,一些職業盜墓犯罪團伙流竄各地盜掘古墓葬,給國家文物安全帶來嚴重威脅。

猖獗的盜墓極不利於文物保護工作,再加上民間收藏熱以及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犯罪不再適用死刑等背景,更是讓文物保護工作面臨巨大壓力。

根據文物保護法及刑法等法律規定,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屬於嚴重的犯罪行為。

這種盜掘對歷史文化的破壞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大量的歷史文化信息可能就在盜墓過程中灰飛煙滅,尤其是多數盜墓犯罪分子文化水平不高,只是為了盜取陪葬物品。

因此,必須警惕盜墓文化對犯罪的助推作用。

除了嚴厲依法打擊之外,還要做好反盜墓的宣傳工作,各地的歷史類博物館要承擔起應有的責任,文保部門、公安機關等單位或組織也要積極參與宣傳活動,創新宣傳方式,講好保護歷史文化的故事,還原盜墓行為最真實、最完整的模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