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件禁止出國展覽的文物:一件疑似穿越之物,一件乃鎮國之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古代的文物,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只是覺得它們比較值錢,但對於歷史文化研究來說,具有無法替代的價值,決不能用金錢來衡量。

多年來,經過考古專家的努力,曾發掘出不少令世人矚目的文物,其中有些因太過稀有等原因,被列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今天給大家介紹其中的四件,金縷玉衣墊底,最後一件被譽為「鎮國之寶」。

第四名:金縷玉衣

古人為了保持屍身不腐,可謂是絞盡腦汁,如古埃及的木乃伊。

漢朝時期,人們十分迷信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王公貴族就花重金讓人用金絲和頂級玉片打造了金縷玉衣,它就是漢代規格最高的喪葬殮服。

因金縷玉衣的製造難度很大,加上古代很多墓地被盜,留存於世的極少。

據統計,幾十年來,只有十幾件金縷玉衣出土,其中劉備的先祖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的兩件最為完整,是難得的曠世瑰寶。

第三名:素紗襌衣

上世紀70年代初,考古專家在長沙馬王堆漢墓發掘出的一件絲質文物,即素紗襌衣。

據了解,素紗襌衣每平方米紗料僅重15.4克,輕若煙霧,薄如蟬翼,織造技術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奪。

經過專家測定,素紗襌衣的蠶絲纖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現在生產的高級絲織物還有14旦,足見漢代繅紡蠶絲技術的高度發展。

素紗襌衣是我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剛一出土就被震驚了考古界,現為國家一級文物,被列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第二名:戰國水晶杯

對於現在發達的只在水平來說,若要做出一件精美的玻璃杯,簡直是易如反掌,分分鐘就可以搞定。

但是,在兩千多年的戰國時期,聰慧的古人就能靠純手工打造出與現代媲美的杯子,而且其材質為天然水晶,這並不是天方夜譚,而是有確鑿的證據。

1990年,在杭州的一座戰國古墓中,考古專家就發掘出一個水晶杯,僅從外觀來看,幾乎與現在的玻璃杯沒有任何差別,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

甚至有些腦洞大開的人認為,這個精美無比的戰國水晶杯,也許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

因水晶杯非常稀有,而且是件易碎品,果斷被列為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

第一名: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是商朝青銅器中的代表作,也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被列為國家一級文物,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鼎重超過1650斤,鼎身雷紋為地,四周浮雕刻出盤龍及饕餮紋樣,反映了中國青銅鑄造的超高工藝和藝術水平。

該鼎被發現於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曾多次想要據為己有,幾位農民與日軍鬥智鬥勇,將其掩埋在地下,才躲過此劫。

起初,它被成為「司母戊鼎」,是郭沫若先生所命名。

後來,經過專家的進一步研究,認為鼎內的銘文不是「司母戊」,而是商王武丁的后妃婦妌的廟號「后母戊」,故將其名字改為后母戊鼎,2002年列入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單,現在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