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博物館日|流落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977年,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並創立,決定每年5月18日為國際博物館日。

2017年的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為:講述難以言說的歷史

以此契機,我們來談談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博物館的敦煌文物和文獻。

1900年6月22日,道士王圓籙意外發現藏經洞,我國正處於清王朝末期。

當時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了高潮,帝國主義列強公然派遣八國聯軍侵入我國,中華民族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日趨嚴重,正忙於奔跑逃命的清廷最高統治者既不知也無暇顧及西北邊陲發現藏經洞的事。

當時甘肅、敦煌地方官員大多昏聵無知,遂使這一寶藏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

而西方列強組織的所謂「探險」隊卻將他們的魔爪伸到了敦煌,致使珍貴的敦煌文物流落到世界各地。

英國國家圖書館

1907年,英國籍匈牙利探險家奧里爾·斯坦因(1862—1943年)在敦煌用40塊馬蹄銀從看護藏經洞的王圓籙道士手中換來了29+5箱珍貴的寫經、絹畫和絲織品。

其中寫經最早可至北朝,最晚至西夏王朝統治河西走廊時期;絹畫大部分是唐代作品。

斯坦因帶走的敦煌寶藏抵達英國後,文書部分入藏大英圖書館印度部,絹畫和絲織品則分為兩部分,具有印度風格的200多件保存在印度,其它存放在大英博物館的斯坦因密室內。

大英博物館亞洲部的瑪麗女士拉開斯坦因密室中的儲存櫃,一幅五代時期的敦煌藏經洞出土絹畫呈現在燈光之下。

圖/孫志軍

唐代刺繡《涼州瑞像》刺繡內容為西方三聖,中間立者為阿彌陀佛,左右兩側分別大勢至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在唐代阿彌陀佛和彌勒佛的信仰極為普遍,有廣泛的信徒。

圖為《涼州瑞像》的局部特寫,可以清晰地看到唐代高超的刺繡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圖/孫志軍

這是五代時期後梁開平四年(公元910年)張承奉統治敦煌時期的絹畫觀音像,現藏大英博物館斯坦因密室。

觀音的面頰、手掌以于闐暈染法描繪,瓔珞以黃金鑲嵌青玉而成。

圖/毛銘

《金剛經》,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確刊印日期的印刷品,經卷最後題有「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四月十五日」字樣。

曾藏於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現藏大英圖書館。

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負責人魏泓女士展示來自敦煌藏經洞的散頁文獻。

圖/孫志軍

這些散頁文獻,都用無酸塑料封裝保存。

圖/孫志軍

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

1908年7月,法國人伯希和來敦煌,賄賂王道士,盜走珍貴文物6000餘卷,其中部分藏於巴黎吉美博物館。

巴黎吉美博物館的敦煌文物展廳。

據統計,吉美博物館藏有伯希和帶回的中國文物有繪畫(220卷)、木雕(21件)、三角幡頭、紡織飾品殘片、絲錦和竹編經帙等。

巴黎吉美博物館藏敦煌弟子頭像。

巴黎吉美博物館藏敦煌過去七佛像,隋,六世紀末—七世紀初。

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1914年,俄國人奧登堡和他的考察隊前來搜集敦煌洞窟內殘留的文物:洞內的塑像、脫落斷裂的壁畫、被踐踏毀壞的絹畫等被考察隊一一清理出來,全部裝箱帶回了俄國。

如今這些文物主要存放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也就是冬宮之中。

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敦煌絹畫行腳僧像。

2014年,部分俄藏敦煌文物出展荷蘭阿姆斯特丹,這是展廳內復原的唐代石窟一角,三件雕塑均是奧登堡百年前從甘肅敦煌莫高窟運走的。

圖/毛銘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1911年10月,日本人吉川小一郎和橘瑞超潛入莫高窟,先後住了4個多月,並從王圓籙手中騙買走近500卷、精美彩塑兩尊。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敦煌雙菩薩立像幡。

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

1923華爾納任福格藝術博物館東方部主任,隨即組織考古隊遠赴中國敦煌,剝離莫高窟窟唐代壁畫精品10餘幅,並盜走第328窟彩塑供養菩薩像等。

為了能夠如願盜取壁畫,華爾納給了當時看管莫高窟的王道士一些禮物之後,王道士同意他揭取壁畫。

他用特製的膠布——塗有粘著劑的膠布片敷於壁畫表層,剝離了莫高窟第320、321、323、328、329、331、335、372等窟的唐代壁畫精品十塊。

這些壁畫如今保存在美國哈佛藝術博物館。

圖/孫志軍

從敦煌莫高窟335窟南壁取下的壁畫,三位虔誠跪拜的菩薩,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

從敦煌莫高窟320窟(8世紀初 唐代)南壁取下的菩薩壁畫,現藏於哈佛藝術博物館。

歷史並不都是美好的,展示不可言說的歷史,提倡的是一種直面過去、思考未來、勇於擔當的精神,歸根結底,是為了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案,實現世界和諧穩定。

*感謝敦煌研究院孫志軍老師供圖

*參考資料《敦煌遺書》、《中國國家地理》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告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