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級青花瓷器2016最新成交價格與鑑定方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高安市地處江西省西北部,有著悠長的前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漢高祖期間,已經建縣。

唐時改為州,始命名為高安,並設置靖州。

至元代,高安改州為路,歸瑞州路治。

高安城自古就沿錦河而建,漕運非常興旺,商賈聚集手工業老練。

這兒曾是江西第二電機廠的廠址。

1980年11月29日,時任高安縣博物館館長的劉裕黑接到一個緊迫電話:電機廠的工人在施工進程中發現了一個土窖,裡面藏有很多的瓷器。

劉裕黑接到音訊後立刻與四五個搭檔趕到工地,工廠工大家已自覺中止施工,將土窖維護起來。

為了保證文物的安全,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進行了連夜開掘,到第二天清晨才基本開掘結束。

這是一個圓形窖藏,在窖藏上鋪了一層錫片,離地表深約1.6米,直徑約2米,器型大的罐子放置於土窖外表,翻開大罐,很多小件物品放置於內部。

其時清理出的文物裝滿了整整6個籮筐,共計瓷器239件,並被立即送往高安縣博物館保存保藏。

開掘後,其時的高安縣博物館館長劉裕黑、副館長吳萍生、考古組長熊琳等相關工作人員立刻對開掘文物進行研討。

研討進程是漫長的,在比對很多的材料後,發現其間一件青花梅瓶與大英博物館館藏的元代無蓋青花梅瓶的造型、紋飾、胎質如出一轍。

「這是元代的東西!國寶出土了!」劉裕黑說,其時激動得「心臟都要蹦出來了」。

隨後,因為安全要素和展出條件缺乏,出土的包含高足杯9件、雲龍紋蓋罐1件、雲龍紋荷葉蓋罐2件、雲龍紋帶蓋梅瓶3件、纏枝牡丹梅瓶3件和蕉葉紋花觚1件在內的寶貴元青花,被用一米厚的鋼筋混凝土貯存倉隱秘封存於地下,期間除了少量幾件借調去外地以及出國展出外,從未一起向觀眾展出。

2010年,中央及地方政府出資5000多萬元,開端建造高安元青花博物館,2015年8月,保藏了35年的國寶總算與觀眾碰頭。

後來又通過專家的仔細比對研討,高安開掘的這批瓷器首要來源於景德鎮的窯口,還有龍泉窯、鈞窯、磁州窯的器物。

其間最令人驚嘆的即是19件元代青花瓷器。

從器型、繪畫、胎土等方面看都是那個時代的典型特徵,是景德鎮元青花的代表。

令人矚目的元青花

青花瓷作為我國具有民族特徵的瓷器,在國際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起源於唐代,開展至宋代幾近阻滯,直至元代才日臻老練。

在遠銷至國際各地的青花瓷中,14世紀前後的青花瓷,以其精深的技能而享譽國際。

據不完全統計,元青花瓷在國內約100件,國外有200多件,首要散布在埃及開羅、伊朗德黑蘭、土耳其伊斯坦堡、英國、美國、日本的博物館、美術館中。

其間土耳其和伊朗的保藏無論從數量上仍是質量上均可謂國際保藏之冠。

1929年英國人霍布遜在大維德基金會所藏青花瓷中,發現一對帶「至正十一年」(1351年)銘款的雲龍象耳瓶,並將其從明代眾瓷器平分辨出來,認定為元代瓷器。

1952年美國人波普博士在霍布遜的基礎上,比照土耳其和伊朗保藏的青花瓷後,將學術效果宣布在1952年版的《14世紀青花瓷器:托普卡帕·撒萊宮所藏一組我國瓷器》和1956年版的《阿德比爾神殿保藏我國的瓷器》中,並將與之類似的、14世紀在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都歸作「至正型」青花瓷——元青花瓷器研討的前奏才真正擺開。

青花瓷萌生於唐,但因為胎質疏鬆,瓷化程度低,故有專家稱之為「白釉藍彩陶器」。

到了元代後期,景德鎮窯選用瓷石加高嶺土的「二元配方」,借鑑磁州窯和吉州窯釉下彩繪技能,引入西亞「高鐵低錳」的鈷料,才將青花瓷器創燒成功。

元青花開闢了由素瓷向彩瓷過渡的新時代,其富麗雄壯、畫風豪宕,繪畫層次繁複,被稱為我國陶瓷史上的一朵奇葩。

2005年,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倫敦佳士得舉辦的「我國陶瓷、技能精品及外銷技能品」拍賣會上,以1400萬英鎊拍出,加佣錢後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元,創下了我國藝術品在國際上的最高拍賣紀錄,也開端令元代青花瓷器走進更廣泛的群眾視野

南京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2500年的建城史、1700年的建都史,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數量眾多的珍貴文物。

坐落於朝天宮的南京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達10萬餘件,藏品上溯遠古,下迄民國,其中,南京人頭骨化石、青釉羽人紋盤口壺、青瓷蓮花尊、「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七寶阿育王塔等一批國寶級文物蜚聲中外,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本報將從今日推出《南京國寶檔案》欄目,帶領讀者走近南京的文物珍品,感受博大精深的古都文明。

南京市博物館收藏的「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出土於將軍山的明代黔寧王沐英墓。

自上世紀50年代出土以來,這件國家一級文物一直是市博的鎮館之寶,也是足以留名中國陶瓷藝術史的一件傑作。

梅瓶最早出現在唐代,流行於宋、元、明之際,是我國古代一種盛酒用具,因其口部小巧只能插入梅枝而得名。

梅瓶以小口、短頸、豐肩、長脛,上部豐滿、下部頎長的造型在瓷器中獨具一格。

市博珍藏的這件梅瓶高44.1厘米,肩部繪有珊瑚、靈芝和纏枝蓮花等吉祥紋飾,下部為卷草紋和寶蓮紋,瓷器腹部則以較大篇幅描繪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歷史故事。

據市博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件梅瓶的絕妙之處,在於成功地將水墨畫技法運用到瓷器繪畫當中。

工匠用蘇泥勃青釉料為墨,以白瓷胎為底,憑藉嫻熟的勾、皴、點、染的筆法,在乾澀的瓷胎上盡情揮灑,巧妙地運用了青花所特有的清冷意境來表現月光如水的夜晚,濃淡暈染相宜,紋飾主次分明。

作者的構思布局打破了時空的限制,把故事中三個不同空間的人物,用連環畫的結構展現出來。

畫面中,蕭何求賢若渴的急切心情,韓信急於負氣出走的灰心落寞,艄公不急不慢、悠閒自得,這些心態細節,均在藝人的筆下表現得淋漓盡致,細膩傳神。

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博物館收藏的各地傳世、出土的元代青花瓷器只有100多件,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元青花另有200多件。

在此之中,繪有人物故事圖案的少之又少,因此世界上許多大型博物館都將元青花作為藝術珍品收藏。

專家表示,這件青花梅瓶在制胎、繪畫、燒造等方面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在現今存世的元青花中未見相同者,加上以歷史故事為裝飾題材的元青花瓷器在繪製和燒造上難度很大,堪稱「稀世珍瓷」。

2005年,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2.3億元人民幣的高價,創下了當時中國藝術品成交價的世界紀錄。

而「蕭何月下追韓信」青花梅瓶一直被視作市博價值連城的鎮館之寶,外界流傳有「十億不賣」的說法,其珍稀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幾次大型拍賣會上的元青花都賣出了天價,這引發了各界對元青花的熱烈追捧。

「像倫敦 拍賣會上以及高安出土的元青花,十分精美,確實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但是我們民間也有元青花,不那麼完美,或者有殘損的,不太可能賣到那麼高價,我覺得一般 大器上百萬元還是比較合理的,適合流通」,文物鑑定專家蔡國聲在談到元青花收藏時如此說。

他談到,我們國家真正開始研究元青花是在改革開放的上世紀80年 代,而民間真正開始關注元青花就是由於本世紀初倫敦拍賣的那件天價「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所以研究的時間並不長。

由於數量稀少,難見真品,價格高昂,元青花身世的奧秘被造假分子所利用,社會上出現了大量仿製的贗品。

在制瓷業發達的景德鎮,有許多工坊都在承古創新,生產精美的青花瓷工藝品。

然而也有不法分子,製作贗品牟取暴利。

那麼,作為收藏者從哪些方面可以鑑別真假青花瓷呢?

首先,從胎土方面,「像高安這批元青花瓷器底比較粗,是由於底部沒有墊圈直接放在窯里燒,所以和窯裡面的窯沙黏在一起,但是表面很光滑,這是元 代麻倉土和祁門土燒制的特色。

」蔡國聲說,現在麻倉土沒有了,代用品雖然看上去類似,但是由於成分不同,燒制的成品胎色還是有差距的。

其次,元青花瓷的青料——蘇麻離青需要從西域進口。

在元代時已是價值連城,有「1克黃金換不到1克青料」的說法。

如今又由於歷史、地理等因素, 當時青料的配製秘方已經失傳,現代人雖可以採用化學配製,但是不同配比的價格相當懸殊,好的青花料每千克可以賣到數萬元人民幣。

青料中含有三氧化二鐵,高 溫條件下燒進胎體,繪畫的線條里就產生了不規則的黑色沉澱,在積料的地方形成天然的凹陷,用手就可以感受,這種凹陷本來是一個工藝缺陷,但在制瓷業高度發 展的今天,對這種缺陷模仿的逼真程度卻成為判斷仿製元青花水平高低的一個必要條件。

另外,真品元青花的白釉是比較肥厚的,帶有青色,在放大鏡下看有大大小小、層層復復的氣泡,類似明代初期的「米湯釉」,這是由於景德鎮位於黃山 南麓,黃山產松,元、明、清的景德瓷窯用的都是松柴窯,現代燒窯是用氣窯、電窯、油窯,就算是柴窯也不可能都是松柴,窯爐燃料里二氧化硫的含量不一樣,氧 化還原程度不同,出來的釉面自然也就不一樣了。

「現代仿製品的釉面大氣泡浮在上面,小氣泡沉在下面,不像米湯,而像開水泡。

」蔡國聲解釋道。

再者,蔡國聲談到從青花表面的繪畫上看,「每個時代的藝術品都有其時代風貌,宋元是我國繪畫史上傑出的時代,線條的比例、結構與現在是完全不同 的。

就算是當代的大師去模仿也難免會露出只屬於我們21世紀的風格。

」元青花繪畫的圖案有中國傳統的蓮花、牡丹、人物故事等,還有中東地區的花卉圖案、類 似巴洛克風格的圖案,這是漢文化和歐洲、中東、羅馬文化的交匯。

造假者很少能有機會見到真品,在沒有標準器比對的情況下,大部分贗品都是通過圖片來仿製, 因此很多紋飾、布局是憑空想像捏造的。

元青花紋飾的暈散感也是一種古代制瓷的技術缺陷,但這種朦朧卻給人飄逸的想像力,這也是現代仿製所無法達到的。

因此,完全模仿克隆元青花是不可能完成的。

就如同劉金成所說的「仿製品永遠不可能達到真品的神韻和效果。

加之,有造詣的研究者、有眼力的鑑賞家、負責任的專家在把著關,容不得贗品渾水摸魚」。

元青花是東方古國高超的制瓷工藝、審美觀念與西方世界的繪畫材料、文化宗教的完美結合,亦是浩浩絲綢之路上的見證者,見證了文化的交融、歷史的流轉、時代的變遷。

元 青花雲龍紋象耳瓶 (一對) 2013年澳門中信拍賣天價398,160,000RMB

盤口,長頸,瘦腹,台足,頸部兩側各附一象首環耳。

形制高大魁偉。

胎質潔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澤靚麗濃艷。

自口至足共繪八道紋飾,分別為纏枝菊 花、蕉葉、雲鳳、纏枝蓮、海水雲龍、海濤、纏枝牡丹以及回文,層次清晰,繁而不亂,。

它造型精美雄渾,其紋飾的歷史的、哲學的、人文的藝術價值高。

是中國 瓷器史上的巔峰之作。

與英國倫敦大維德中國美術館藏不同之處雖然該瓶頸部無銘文,底部畫回文但顯然出自同一畫師和工匠。

此瓶為一對,是現存海外最為重要和珍貴的元代青花瓷器。

元 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 2005年倫敦佳士得拍賣價格2.3億RMB,創下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此罐使用進口鈷料蘇泥勃青繪出的青花紋飾共分四層,第一層頸部:飾水波紋;第二層肩部:飾纏枝牡丹;第三層腹部:為「鬼谷子下山」主題紋飾;第 四層下部:為變形蓮瓣紋內繪琛寶,俗稱「八大碼」。

主題畫面描述了孫臏的師傅鬼谷子在齊國使節蘇代的再三請求下,答應下山搭救被燕國陷陣的齊國名將孫臏和 獨孤陳的故事。

鬼谷子端坐在一虎一豹拉的車中,身體微微前傾,神態自若,超凡如仙,表現出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神態。

車前兩個步卒手持長矛開 道,一位青年將軍英姿勃發,縱馬而行,手擎戰旗,上書「鬼谷」二字,蘇代騎馬殿後。

元代 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 2011年於澳門中信秋季拍賣會685,440,000 rmb 成交

青花瓷器中的極品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口部短小,肩腹部渾圓,下腹部瘦長,平底。

通體繪有青花紋飾,肩部繪雜寶及纏枝牡丹花紋,牡丹可謂 花中之魁,象徵「雍容華貴,大氣超凡」;整件器物造型端莊、穩重,胎質潔白緻密,青花發色蒼翠濃艷,而瓶中所繪人物的生動神情尤其精彩:蕭何策馬狂奔時的 焦慮、韓信河邊觀望的躊躇不定、老艄公持槳而立的期待,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而空白處則襯以蒼松、梅竹、山石,顯得錯落有致。

紋飾宜人漂亮,青花用料濃淡 相宜,發色明麗,富有層次感,周身散發著美器的光澤,繪有象徵「身份尊貴、帝王之氣」寶蓮紋,堪稱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絕品佳作。

像這樣的青花梅瓶全世界只有三件,一件收藏於江蘇省南京市博物館,系該館的「鎮館之寶」號稱十億元不賣,一件仍在海外下落不明。

這是其中一件。

元 青花四季花卉紋八方執壺帶蓋2014年澳門中信春季拍賣92,460,000RMB 成交

元 青花龍紋四系扁瓶 2007年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拍賣以97,900,000 RMB 落錘

唇口,器呈長方體,肩部襯著四條花尾螭龍為系。

通體青花繪紋飾,腹部上方繪如意頭,下部一條蛟龍翻騰,龍身呈「S」形,動態非凡。

整器簡潔大方,畫筆流暢,極具時代特徵。

元代隨著國內外貿易的發展需要,中國瓷業較宋代又有更大的進步,景德鎮窯成功的燒制出青花瓷器。

青花瓷的普遍出現和趨於成熟,產銷興旺,元人蔣 祁著《陶計略》(記元代景德鎮瓷業情況的唯一書籍)中記述:「窯火既歇,商爭取售,而上者擇焉,謂之撿窯。

交易之際,牙儈主之……,運器入河,肩夫執券, 次第件具,以憑商籌,謂之非子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中華陶瓷燒制工藝的珍品。

是 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 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 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

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 湖田窯。

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明清時期,還創燒了 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 青花紅彩、黃地青花、 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更多古玩藝術品資訊加小編微信:15102116935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元青花瓷罐市值連城?——福羲國際拍賣

青花瓷為元景德鎮窯代表瓷器,這是兩種極具特色和名貴的品類。青花著色力強,呈色穩定,紋飾永不褪脫,且風格幽靚典雅,素凈秀麗。光潤透亮的青花釉與素雅明凈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襯托,頗具中國水墨畫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