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概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位於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

距京城40公里,距京石高速公路琉璃河出口2公里。

博物館建於商周遺址的墓葬區,占地20667平方米,樓閣式建築,仿唐風格。

館內有展廳、文物庫和二處墓葬處,二處車馬坑。

展示的文物有陶、銅、原始青瓷、玉、漆、俑、石等器物數千件。

其中包括北京歷史上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堇鼎和矩鬲、刻有43字銘文,記載燕馬公長子克受封燕侯史實的克雷(雷為同音字)及克禾(禾為同音字)等國家級文物。

展館概況

展覽共分8個單元,主要介紹西周時期燕國都城的城坦與燕國貴 族墓葬出土文物。

陳列的主要文物有原地保留的兩組墓葬,有奴隸殉葬的車馬坑;西周燕國貴族墓出土的青銅器,特別是堇鼎(所有青銅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伯矩鬲、克盉、等重要文物;全國西周早期唯一能復原完整的觚、豆等漆器大量製造精美的陶、玉、石、瑪瑙器。

這些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及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

通過展覽,將會看到迄今為止北京地區最早建立的燕都城址的概況,並了解北京這座古老城市的變遷。

燕國的歷史,還有很多問題不清楚,考古工作還在繼續。

在春、秋二季,有興趣的同志還可參觀考古工地。

墓葬、車馬坑概述。

考古發現

琉璃河西周燕國墓地是琉璃河商周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

墓地位於城址東南部的黃土坡村。

現已發掘西周時期墓葬共三百多座。

墓葬按其規模可分為大、中、小三種類型。

大中型墓都陪葬有車馬,隨墓主人生前身份高低而在陪葬車馬的數量方面有所差別。

已發掘的車馬坑有數十座,多數為長方形豎穴坑。

車皆為獨轅雙輪。

車馬坑的方向和車馬的相對位置並不固定。

馬匹排列整齊。

坑中多有車馬飼飾件。

少數車馬坑有殉人,殉狗現象。

墓地發現兩輛帶有傘蓋的馬車,這在我國西周時期的考古發現中尚屬首例。

過去,北京被稱為「三朝古都」、「四朝古都」或「五朝古都」,玻璃河的考古發現,把北京作為都城的歷史,提前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時期,由此算來,北京當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古都。

1988年,該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市政府決定建館予以保護和展覽,1995年8月建成並對外開放。

建築風格

博物館為方形建築,建築風格採取對稱四合院式布局,中心以文獻記載之周「明堂」特點為主體,用五組(一高四低)四角攢尖式大屋頂覆蓋,頂為棕紅色色調;外形作「五室」、「重屋」、「四旁」等,四周展室為單層,用平頂、出瓦檐的形式,使外形取得廊廡及圍牆效果,以襯托中心主體。

按照周代制度在序廳對面設屏風式影壁一座,上嵌大理石石面,雕刻有蘇秉琦先生題寫的館名;在大門入口處設石柱斗拱,配以用饕餮、夔龍等紋飾為題材的浮雕飾物,起「符號」作用。

整座博物館氣勢宏偉,格調典雅莊重,整體氛圍強烈感人。

基本陳列

博物館由考古界前輩蘇秉琦先生題寫館名,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

基本陳列「燦爛的古燕都文化」分八個單元,用1000多件文物、複製品、文獻資料、模型和原址保存的墓葬和車馬坑等,系統、形象地展示出燕都遺址的範圍、布局及全貌等,再現了西周燕國燦爛的文化與高度的文明成就,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及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原狀保存的幾座墓葬及車馬坑,以新穎、高超的展陳手段向觀眾展現了墓葬的原貌。

通過展覽您會看到迄今為止北京地區最早建立的城市遺址的歷史面貌,並了解北京這座古老名城的變遷。

發展歷史

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琉漓河鄉董家林村村東。

自60年代起,經過20多年對該遺址的發掘,不僅發現了城址,還有燕國貴族墓葬區,並出土一批帶有燕候銘文的青銅器,從而確定了這裡就是西周時期北方重要邦國--燕國的都城。

這是我國西周時期各諸侯國中最重要的一處遺址。

因此1988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三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市政府決定建館予以保護和展覽。

1995年8月建成並對外開放。

展廳分布

本館的基本陳列為《燦爛的古燕都文化》。

館內共七個展示廳:有序廳、青銅禮器廳、墓葬車馬坑廳、青銅酒器兵器廳、陶器玉器漆器廳等。

以大理出土的西周燕國文物(102組件),重點展示古燕國文化的風貌神韻。

西周燕都遺址面積5.25平方公里,涉及6個自然村。

遺址發現、試掘於20世紀60年代,正式發掘始於1972年,1973年~1974年有重大發現,定性為西周早期燕國始封地。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西周燕都遺址經過了4次大規模的發掘。

西周燕都遺址不僅有西周時期的城垣,還有西周時期的燕侯墓葬,這在我國西周各諸侯國的考古中是獨一無二的。

大量(?#93;)燕侯銘文青銅器的出土,充分證明這裡就是燕國的始封都邑。

據《史記》記載,周武王十一年(前1045)克商封召公於燕。

而我們今天的首都北京,是和琉璃河董家林的燕都古城一脈相承的,於是北京建都建城的歷史可以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國,由此,此遺址被稱為「北京城的發源地」。

遺址包括古城遺址、生活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

其中,古城遺址約為南北向方形或長方形,北城牆全長829米,東、西城牆僅存300米左右。

城外有深約2米的護城壕。

宮殿區位於城址的北中部,附近有祭祀和生活遺址。

墓葬區位於城址的東南,被京廣鐵路分割為Ⅰ區、Ⅱ區。

Ⅰ區為中、小型墓葬,隨葬品少,多殉人、殉狗,是商遺墓地;Ⅱ區多大、中型墓,隨葬品豐富、規格高,但極少見殉人、殉狗現象,可能是周人墓地。

兩區中的大、中型墓葬多陪葬有車馬,最大的車馬坑陪葬有42匹馬。

出土文物數千件,以陶器、青銅器為主,還有原始瓷器、鉛器、玉器、石器、瑪瑙器、角器、骨器、牙器、蚌器、漆器、木器以及蚌殼等。

陶器有壺、鬲、鼎、簋、罐等明器或實用器。

青銅器包括禮器、容器、兵器、車馬器、工具等類別。

其中青銅禮器有鼎、簋、爵等,兵器有戈、矛、匕首等。

館藏文物

1995年8月21日在遺址上建成了博物館,並正式對外開放。

館內陳列有西周時期各類器物等300餘件,這些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不僅生動形象地展示了北京作為都城3000多年前的建城史及其燦爛的古燕都文化,更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及對人類文明的卓越貢獻。

墓葬:遺址保留的2座燕國貴族墓葬,其中有陪葬的燕國貴族使用的文物珍品和2處陪葬的車馬坑等。

漆器:出土了罍、觚、盾等成組的漆器,並且大部分能夠復原,在商周考古中尚不多見。

青銅器:遺址中出土了數件國家一級文物。

其中,通高0.62米,重41.5公斤的堇鼎,是北京地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青銅器。

饕餮獸面紋鼎

饕餮獸面紋自良渚文化時期就存在,但它一直被稱作獸面紋,直到宋代宣和時的《博古圖錄》才開始稱此類紋飾為饕餮紋。

它的涵義有「通天地」、「通生死」、「驅鬼避邪」、「威猛、勇敢、公正」、「祭神」等象徵說法。

饕餮紋雖然是拼合組成的,但並不意味著它是隨意拼湊的。

古人對於饕餮的具象並無概念,但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動物(尤其是大型禽獸)身上發現了其應有的特質,於是在塑造饕餮形象時,他們便整合了羊(牛)角(代表尊貴)、牛耳(善辨)、蛇身(神秘)、鷹爪(勇武)、鳥羽(善飛)等,神秘的怪獸有著人們熟悉的動物的器官,這就使人們能夠迅速體驗出應對饕餮紋懷有怎樣的情感。

富有神話氣息的來歷和外形的誇張,又使得饕餮紋猙獰恐怖,神秘威嚴,令人望而生畏。

饕餮紋最重要的特徵應當就是它的眼睛了。

無論怎樣變化,饕餮紋都少不了那一對炯炯有神、不怒自威的巨目。

它瞪視著外界,震撼著人心,但同時也強烈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饕餮紋多作為主題花紋出現在青銅器的腹部,少量在足部。

寬闊的空間給了它足夠的施展餘地,醒目的位置則賦予了它更多的支配性與威嚴感。

大型盛酒器和禮器。

流行於商晚期至春秋中期。

體量略小於彝,《詩經·周南·卷耳》有:「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古文中與篚連用,指代祭祀。

造型有圓形、方形兩種。

圓形理造型為斂口,廣肩,豐腹,圈足或平底;肩部兩側有兩耳或四耳,耳作環形或獸首形;下腹部一側有穿鼻。

方形罍多為小口,斜肩,深腹,圈足式,亦有少數為平底;有蓋,蓋作斜坡式屋頂狀;下腹近圈足處亦有穿鼻。

罍的器身一般都滿飾花紋,常見紋飾有饕餮紋、龍紋與蕉葉紋等。

其衍生式樣有:方體小口圓肩平底式、方體小口圓肩圈足式、方體高頸狹圓肩高圈足式、大口短頸廣肩低體平底式等。

繁縟的花紋配以厚重的胎體,顯得深邃神秘,凝重大方。

參觀信息

地址: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辦事處董家林村

行車路線:自備車竇店--董家林村(博物館)--琉璃河--涿州,天橋917支線開往張坊十渡方向,董家林村口下車

門票:免費參觀

開放時間:常年開放,每日8:30--16:30

郵編:102403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滕州歷史:前掌大遺址

前掌大商周遺址位於滕州市官橋鎮政府駐地2.5公里,前掌大遺址距薛國故城僅一河之隔,通過考古部門的文物普查和多次勘探表明,前掌大村前村後有20萬平方米的土地下面,埋藏著商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和薛國王...

領隊說考古

口述人: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高明奎 考古發現檔案:高青陳莊西周遺址位於魯北平原的小清河北岸,隸屬於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入選200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8年至2010年,高明奎...

北京建城3059年了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李亞紅)今年是北京建城3059周年。北京市文物局、首都博物館聯盟等25日在北京市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舉辦「鼎天鬲地 敬德保民——2014紀念北京建城3059周年系列活動...

河北行唐發現東周時代古墓群

光明日報訊(耿建擴、郝子朔)6月8日,河北行唐縣南橋鎮故郡村北,考古隊員小心翼翼地在大小不一的探方里忙碌著。這是一處約有50萬平方米的古墓群,經專家初步確定,為春秋晚期至戰國早期貴族墓地以及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