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南北諸侯王廣州相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山簡王劉焉(東漢)的鎏金銅縷玉衣很有可能為當時皇帝所賜。

長信宮燈(複製品)(西漢)。

綠釉陶井亭(東漢)。

文/圖 廣州日報記者 黃丹彤

今天起,「漢代諸侯王系列」展覽之一,《中山王與南越王——河北漢代文物展》將在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正式開展,河北中山王、廣州南越王兩位西漢時期的分封王將在廣州相會。

據介紹,本次展覽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舉辦。

展覽將展出包括漢代中山王陵墓出土的錯金銀鳥篆文銅壺、鎏金銅縷玉衣等在內的珍貴文物140件,讓觀眾領略大漢雄風、燕趙故地的風采。

展覽將持續至11月16日。

大漢絕唱盛世之音

本次《中山王與南越王》特展以滿城漢墓、定州三盤山漢墓、定州八角廊漢墓、定州北莊漢墓出土文物為主,囊括其他中山國時期的精美器物,包括「青銅」、「玉」、「陶」三個部分。

第一展廳「青銅」,以酒具、車馬器、燈具、爐具等青銅器為主,全方位展現了中山王的奢華生活與威儀。

部分器物上還刻有銘文,如長信宮燈(複製品)上的「長信家」、「長信尚浴」等字樣,記載了器物的名稱、高度、重量、容量、產地、製作或購買年月等信息,對研究漢代的冶銅業、度量衡、器物定名諸問題都具有極高價值。

第二展廳「玉」,展出了部分出自中山國的精美玉器。

本次展出東漢中山簡王劉焉的一套鎏金銅縷玉衣,對研究兩漢喪葬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展廳「陶」,通過用於陪葬的陶器變化,展示社會思想與喪葬習俗的變遷。

漢代諸侯王的陶器由陶禮器逐漸過渡為生活化的實用器,它們展示了漢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山王墓驚動周恩來

1968年,解放軍某部在滿城縣陵山戰備施工中,意外發現一座開鑿于山體中的巨大墓葬,在周恩來總理的安排下,原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親自主持發掘,並確認墓主人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

其後,根據漢代葬俗,在不遠處找到並發掘了王后竇綰的墓葬。

劉勝和竇綰玉衣是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玉衣,兩件玉衣的出土,震驚了考古學界。

除金縷玉衣外,出土於劉勝墓的錯金銀鳥篆文銅壺,竇綰墓的鎏金長信宮燈等文物也都堪稱驚世之作。

錯金銀鳥篆文銅壺周身用纖細的金、銀絲鑲嵌出鳥篆文字和動物紋帶,鳥篆文是篆書的變體,以鳥蟲之形組字,似書似畫,絢麗靈動。

本次展覽的精美文物,將展現漢代工藝水平的巔峰。

金縷玉衣

玉衣又稱「玉匣」、「玉柙」,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時殮服,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

玉衣由玉片組成,之間用纖細的金絲、銀絲或銅絲加以編綴。

漢代人認為玉是山嶽精英,將玉放置於人體上,可使人的精氣不外泄,保持屍骨不腐。

漢代皇帝死後使用金縷玉衣,諸侯王、列侯等使用銀縷玉衣,此外根據身份等級不同還有銅縷玉衣、絲縷玉衣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國內出土的10件漢代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玉衣也稱"玉匣"、"玉柙",是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

長信宮燈,一個漢代王國的背影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江西海昏侯大墓的進一步發掘及鋪天蓋地的報導,漢代考古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其轟動程度不亞於當年滿城漢墓。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因為一個偶然原因,位於河北滿城的西漢中山國國王劉勝及其...

漢代中山王文物 南越王博物館展出

日前,一場穿越千年的會面盛典在南越王博物館舉行——「中山王與南越王——河北漢代文物展」開幕。此次展覽時間將持續兩個月,展覽由西漢南越王博物館與河北博物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聯合舉辦,為南博館漢代...

夏日走山西之序曲-訪河北滿城漢墓

作者:愛行走的貓(旅行家)這篇遊記寫在走山西系列中,實在事出有因,今年8月與朋友計劃自駕山西,北京出發,第一天的第一站準備到山西榆次參觀常家莊園,結果路過保定時發現沒有及時轉向京昆高速,只得在保...

中山王南越王千里來相會

一截30多公分、竹子粗細的傘柄,不但鑲嵌了綠松石、瑪瑙石,還在145平方厘米的面積上雕刻了35個人物和119隻珍禽異獸,巧奪天工!今日,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推出「中山王與南越王——河北漢代文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