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魚的傳說,這裡的圖真是好美哦,你懂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世界各地有著許多關於美人魚的傳說,十分美麗動人,其中要算安徒生童話里的「海的女兒」,最為感人。

它不但打動過無數讀者的心,也給飄泊在海洋中的海員以美好的憬憧與祝願。

1912年,丹麥雕塑家愛德華。

埃里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並加上自己的想像力,用紫銅雕塑了「海姑娘」的塑像,置放在哥本哈根港口海濱公園的沙灘上。

至今那半魚半人的「海姑娘」的雕像成為丹麥的象徵和驕傲。

在航海史上曾經有這樣的傳說:一天,一艘威尼斯商船正從印度返航,當天夜晚,皓月似銀,海平如鏡,水手們忽然看見水面遠處出現一個人身尾魚的美人,裸著胸懷,抱著恬靜吸奶的嬰兒,但等到他們駛近,卻什麼也不見了。

這些遙遠的傳說和童話里的故事,相信的人畢竟不多。

70年代,流傳著在阿拉伯西洋岸曾發現一種上半身是魚,下半身像人體的魚的說法,而且拍下了照片。

有人卻不信,認為這是憑傳說和想像繪製後拍攝的偽造。

關於美人魚的古老傳說,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紀,在世界上廣泛傳播。

美人魚的離奇故事曾激發了人們豐富的想像力。

按傳統說法,美人魚以腰部為界,上半身是女人,下半身是披著鱗片的漂亮的魚尾,整個軀體,既富有誘惑力,又便於迅速逃遁。

她們沒有靈魂,像海水一樣無情;聲音通常像其外表一樣,具有欺騙性;一身兼有誘惑、虛榮、美麗、殘忍和絕望的愛情等多種特性。

歷史上,有不少自然歷史學家和探險家都深信她的存在。

博物學家普利尼是最早對美人魚作出詳細記錄的人,他在公元1世紀所著的不朽名著《自然史》中寫道:「人們稱作『海中仙女』的美人魚,決非寓言故事,她們同畫家筆下的美人魚完全相符,只是皮膚格外粗糙,全身上下長滿了鱗片,連那極像婦人的上半身也不例外。

1492年,哥倫布航海歸來,也提到美人魚。

他描述了他的一個海員的故事:他看到了3個美人魚高高地挺立在海面上。

不過,她們不像畫中那麼漂亮,她們的臉有某些同人相似的方面。

但到18世紀初,人們對美人魚的傳說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懷疑,博物學家們開始重新估價自己的見解。

埃利克·蓬托皮丹在《挪威自然史》中認為,大多數關於美人魚的傳說純屬無稽之談。

他指責一些人把虛構的故事同歷史混為一談:「顯然,稍有頭腦的人絕不會對這類奇談怪論感興趣,甚至會懷疑這種生物存在的可能性。

然而,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美人魚的民間傳說,它那持久的生命力說明,美人魚的故事很可能以某種事實為依據。

事實上,遠遠看去像美人魚的動物大概有這樣幾種:海牛、儒艮及各種海豹等海牛目動物,雖然它們其貌不揚,但同傳說中的美人魚卻有幾分相近。

海牛的軀體幾乎無毛,比人體略大,雌海牛突出的胸乳在某種程度上同女性的乳房相似。

海牛沒有其它肢體,多脂肪的軀幹末端有一個由兩個水平鰭組成的尾巴。

儒艮的體形類似海牛,突出的口鼻上生著粗糙的鬍鬚。

據說它在哺乳時常常把上身探出海面,用一隻鰭把幼仔抱在胸前。

海豹不僅有類似海牛的前鰭和桶狀身體,而且它的眼睛格外溫柔,富有吸引力。

海豹的跳躍和慣常姿態也很像傳說中的美人魚。

今天,美人魚仍以她那古老而又神奇的魅力吸引著我們。

在世界一些遙遠的地區,還不時傳來發現美人魚的報導。

但總的說來,當今的美人魚主要存在於民間傳說、藝術和神秘動物學的範疇之內。

誠如美國「史密森學會」的自然博物館脊椎動物館主任喬治·朱克所說的:「沒有一個真實的美人魚標本,一切結論都只能是猜想。

有關美人魚的傳說,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跨越了文化、地域和世紀,在全世界廣泛流傳著,許多國家都鑄有美人魚雕像。

不過,丹麥這尊小美人魚雕像是歷史之最。

傳說很久以前,一位王子乘船經過哥本哈根,因遇到風暴,船沉沒,王子被一位美人魚冒險救起,兩人一見鍾情,墜人愛河,並立誓永遠相愛。

王子離別時答應有朝一日乘船來迎接美人魚姑娘進宮。

自那以後,痴心的姑娘每天都坐在海邊的岩石上等候王子歸來:歲月流逝,好夢難圓,王子最終沒有歸來,可憐的美人魚姑娘就像長江邊上的望夫石那樣,變成了一尊雕像。

哥本哈根的美人魚雕像是丹麥的藝術珍品,名揚世界。

據報導,每天有上萬名遊客來遊覽觀光,每天給人拍照多達5萬張,數目之大,可謂世界之最。

由於世人愛她,常有人悄悄地給她戴上花環桂冠,有關部門收藏起來的花環桂冠就多達數萬件。

每當天氣轉冷時,人們怕她凍著,總是給她披上各種毛衣花衫,儘管有關部門為了保持她婀娜的身姿,一千次地收掉衣衫,但還是一萬次地發現她身上披紅掛綠。

為了滿足國內外遊客的心愿,她被仿製成由各種材料製成的紀念品,被帶到世界各個角落。

1983年,當她70歲大慶時,哥本哈根市長特意授給她一枚銀制榮譽勳章,表彰她對丹麥旅遊業帶來的巨大貢獻。

所以每當她遭到歹徒傷害時,消息一傳開,人們會從四面八方趕來看望她,忍不住流下眼淚。

瑞士慕名美人魚的「引力」,於1965年在日內瓦城北的蕾夢湖畔,仿造了一尊美人魚雕像,作者大膽創新,美人魚姑娘居然拾起頭,瞪眼回顧,好像是剛躍出水面爬上岩石,驚奇所見到的一切,並隨時準備再躍回水中。

這種具有異域風情的美人魚雕塑,使得到過哥本哈根的遊客無不想一睹日內瓦美人魚姑娘的風采為快。

在波蘭,出海口在彼羅的海的維斯瓦河,傳說也有美人魚。

當時有一個名叫華爾的男青年和一個名叫沙娃的女青年結伴,順流乘舟來到現在的波蘭首都華沙開拓家園,當時河中的美人魚是他們的見證人和庇護者。

這裡逐漸發展成一座城市,後人為了紀念他們,便把他倆人的名字合稱「華沙」作為該城的名稱。

同時,把美人魚形象作為華沙的城徽。

1936年波蘭著名雕刻家魯德維卡·克拉科夫斯卡一一尼茨霍娃女士開始雕塑美人魚雕像,這尊雕像與其他美人魚一樣,上身為裸體妙齡女郎,下身為魚尾。

不同的是華沙美人魚雕像高大,姑娘昂首挺胸,左手緊握盾牌右手高舉利劍。

原來,當時歐洲戰爭風雲密布。

作者憂慮祖國命運,才決心塑造一個保護祖國的英雄形象。

現在美人魚雕像前,終年花束不斷,表現了波蘭人民對祖國的熱愛。

泰國南部濱海名城宋卡府,也有一尊美人魚雕像,這裡瀕臨暹羅灣,不僅氣候宜人,風光特別旖旎,在玄黃錦緞般的金黃沙灘右側上的這尊美人魚雕像,雙手撩著飄逸的長髮,嬌娜多姿的體型特徵,顯示出東方姑娘的風采,遠近看去很令人傾心。

慕名來宋卡的遊客,大都醉心於這尊美人魚的魅力,有的遊客為了能坐在美人魚姑娘的膝蓋上拍張合影,不惜排長隊等候。

她顯示了宋卡的特色,也成了該府的標誌。

老普利尼是一位記述過「人魚」生物的自然科學家,在他的不朽著作《自然歷史》中寫到:「至於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這並非難以置信.她們是真實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象女人的那些部位也有鱗。

一些科學家正在竭力設法找到這一當今考古學最驚人的發現,一個3000年前美人魚的木乃伊遺體的由來。

一隊建築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邊附近的一個放置寶物的墳墓里,發現了這一難以相信的生物。

這一發現的消息是由俄羅斯考古學家耶里米亞博士在最近透露給西方的。

她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黑皮膚公主,下面有一條魚尾巴。

這一驚人的生物從頭頂到帶鱗的尾巴,計長有173厘米。

科學家相信她死時約有100多歲的年齡。

可惜作者不再畫下去了。

唉。

我們說得很多,但我們真正的愛太少,怨恨太多

We talk much, we love only a little, and we hate too much.

我們已經征服了太空,卻征服不了我們的內心

We have conquered the outer space, but not our inner space.

新加坡《聯合日報》發表了題為《南斯拉夫海岸發現1.2萬年前美人魚化石》的報導:科學家們最近發掘到世界首具完整的美人魚化石,證實了這種以往只在童話中出現的動物,的確曾在真實世界裡存在過。

化石是在南斯拉夫海岸發現的。

化石保存得很完整,能夠清楚見到這種動物擁有鋒利的牙齒,還有強壯的雙顎,足以撕肉碎骨,將獵物殺死。

「這隻動物是雌性的。

大概1.2萬年前在附近海岸出現。

」柏列·奧干尼博士說。

奧干尼博士是一名來自美國加州的考古學家,在美人魚出現的海域工作了4年。

奧干尼博士說:「它在一次水底山泥傾瀉時活埋,然後被周圍的石灰石所保護,而慢慢轉為化石。

化石顯示,美人魚高160厘米,腰部以上像人類,頭部發達,腦體積相當大,雙手有利爪,眼睛跟其他魚類一樣,無有眼帘。

明野枵子《平山草堂筆記》記載:「太祖十三年,洞庭焦郡,一士子過海遇大風,沒於浪。

數日屍浮於岸,有漁人見其口噙一珠,如鴿卵,華光煜煜,觸之則灼痛難忍,以為不祥。

俄頃生醒,自雲入龍宮與龍女繾綣,突覺水波翻湧,而不知身在何處也.」在這個故事中,美人魚換了空間,她不在是南海的水下,而是洞庭湖龍王的小女。

並具有救人於水災厄運俠義心腸和溫柔情濃的女性角色本位了。

一位瀟洒曠達溫文儒雅的士子乘船於海上,被遇上的風暴顛簸,被搖落於船下,沉沒于波濤之中。

正巧落入鮫人懷中,這位美麗的水下女子,輕展玉臂一把將其接住,然後魚尾輕擺,游入湛藍的深處,帶他入了金壁輝煌的鮫室,接下來鮫人與之燕好,告訴他說,你可這樣在行宮住上三天。

士子自然免不了吃驚又感激,無奈他是凡人思陸心切,鮫人頗為通情達理,只幾天的與士子纏綿,也了卻了她在水下自由世界偏思人間的心愿,這三天的人魚與士子的交歡,似乎滿足了她千年的等待,於是鮫人答應三天充他返回陸上。

眨眼之間三天就過去了,到了臨別前夕,鮫人遞給了士子一顆鴿子蛋大小般的鮫珠。

士子不解這東西何用?鮫人告訴他說,這鮫珠乃是水下龍宮之國寶,你只有靠它才能跨過水陸兩界。

她就慷慨地將國寶借於了心愛的情郎,臨別時她還教與了他銜珠之法與要領,這樣,士子就將一顆海底最好的珍珠叼住,眠後被鮫人驅水送到岸邊。

三天後,士子飄到了海岸邊上,口銜著光彩奪目的鮫珠,如死人一般,有膽大的人上前去摸那珠子,被著實地燙了一下,就再也不敢貿然去觸它,過了一小會,士子漸漸地有了呼吸,並醒了過來。

圍觀的人詢問他這是怎麼回事,士子只記得落水與龍女纏綿之事,然後就是波浪翻湧,至於與鮫珠相關之事,他一概都不記得了。

關於人魚最美麗的傳說,還屬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兒》。

《海的女兒》講述了善良與執著的人魚公玉救了英俊的王子後自己變成了泡沫的故事。

一個小人魚嚮往人間生活,到了15歲生日的那天,她終於如願以償浮出了水面,她看見了有太白金星點綴的夜空,聽見了美妙的歌聲,也看見了美麗的煙火,還有英俊的王子,並在暴風雨中救了落水的王子一命後,竟執著地愛上了這位人類的王子,為追求愛情和幸福,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終於獲得了一個人類的靈魂。

她用舌頭換來巫婆的一劑藥,以便脫去魚身變形。

在一個月夜,她毅然離開海底珊瑚宮,向岸上心愛的王子的宮殿走去。

她慢慢走上王宮的台階,同時服了從巫婆那裡換來的烈性藥。

片刻間,她覺得好像一把雙面快刀剪開了她那纖細的身體,她昏倒在地,不省人事。

第二天,她醒來時,她擁有比任何人都曼妙的身材,動人的眼眸.一位英俊的男子,也就是她心愛的王子,已經站在她的面前,用深黑的眼睛望著她。

可是王子卻誤認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愛上了公主。

可是王子卻誤認為是另一位公主救了他而愛上了公主。

小人魚是多麼傷心,她為了能再一次見到王子,用交出了自己美麗的聲音和巫婆交換了人類的雙腿,還謝絕了姐姐們犧牲頭髮換來的重返大海的匕首,終沒有讓她心愛著的人類的血濺到她身上一滴,就在第二天日出的瞬間,她看著自己心愛的人和他的新娘的臉龐,慢慢地變成水上的泡沫.

這個淒婉動人的悲劇故事,真不知道催出了這個世界上多少女孩子的眼淚啊。

這類傳說故事的存在還可以證明一點,即古老的海洋自然生態的豐富——那時的這一帶的海域也存在著人魚之類的海洋生物。

這就是說那時的大海里的海洋動物的富足,而人又與這些奇特的海洋動物有過接觸,在接觸的過程中,發生了許多他們解釋不了的現象,於是摻和著他們那有限的思維與想像,就留下了那麼多人魚的美妙動人的傳說。

而今,當大海里的珍稀的海洋動物越來越少了起來的時候,人類的高科技術已經勘破了那片孕大涵深、動盪不安的湛藍色深處的一切的時候,特別是那些往來如梭的船隻、林立的桅牆涌盪其上,而採掘海底油藏氣藏的井架的無限制地延伸其間,還有人類把各種各樣的垃圾全傾倒在這裡以後,赤潮千里,惡臭的氣味早熏沒了蔚藍色的雅致與浪漫。

當死蝦死魚漂起來無無數的時候,當成群的鯨魚唱著哀歌搶灘救助的人拽都拽不回去的時候,當粘著海灘上泄露的石油的螃蟹爬出兩三米就斃命的時候,別說是珍稀人魚的生存受到了威脅,一些珍貴的海洋生物也日趨衰竭,就連大宗的魚蝦品種也難成汛了,哪裡還會再產生出人與人魚的故事了呢?

於是,大海也就變得不再充滿了神秘與誘惑了,於是,我們的形象思維也就日漸枯竭了起來。

我是真的從心裡嚮往那個產生了人魚故事的年代。

假如安徒生銅像真的站起來走走,他最想做的事,應該是到附近的新港運河邊,看看他的小美人魚。

從市政廳廣場沿岸邊往東走,經過著名的徒步購物大街和新國王廣場,以及泊滿船艇、充滿浪漫風情的新港,便來到有美人魚銅像的海濱公園。

美人魚銅像是丹麥卡士伯啤酒廠創辦人出資,邀請丹麥著名雕刻家愛德華·埃里克森於1912年根據安徒生童話故事《海的女兒》中的主人翁雕鑄而成,1913年8月23日移到現在的哥本哈根港入口處。

姿態優雅的美人魚孤獨地坐在海邊一塊巨石上,魚尾人身,羞怯安詳,以若有所思的神情望著大海,顯露出少女純真的美,深受人們喜愛。

它是哥本哈根最吸引遊客的景點,既是丹麥文化藝術的傑作,也是哥本哈根城市的象徵,因此在丹麥人民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

正因為名氣太響,美人魚銅像三度遭人「解體」,1964年4月24日第一次被人切下頭部,1985年其胳膊又被鋸掉,1998年1月5日美人魚頭部第二次被盜竊,幸好雕刻家的模具還保存著,才使雕像得以復原,銅像不大,但是要拍到好照片,還真不容易!

原因是美人魚側著身對著岸邊,身體一半轉向丹麥海灣,雙目凝視波光鱗鱗的海面,因此一定要站在銅像左邊斜45度,才能拍到美人魚的臉龐;此外,早上陽光在銅像背後,背光的結果使到銅像一片漆黑.

如果你將要乘搭下午5時開航的DFS遊輪離開丹麥前往挪威的奧斯陸,建議你在乘船前兩小時來看美人魚像,一來遊人不多,二來陽光正中或偏西,拍照比較理想。

此外,遊輪駛出海港時,從甲板上看金光燦爛的波光陪伴著美人魚銅像,別有味道。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