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博物館的鎮館之奇珍異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我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

並且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展示著在不同歷史背景中的文化內涵。

接下來就讓我們從「鎮館之寶」中感受歷史的傳承。

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也為我們展現了九百年前的宋朝汴京城的盛世景象,雖然它也是一幅帶有憂患意識的「盛世危圖」。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同時,在現代視角的解讀下,《清明上河圖》已經不僅僅是一幅難得一見的名畫,它更是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一種文化的傳承,九百年來,以《清明上河圖》為主題的再創作層出不窮,直到今天,它依然深受現代人的喜愛。

中國國家博物館: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銅禮器,屬於祭祀用品。

是中國仍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在商代的青銅方尊中,此器形體的端莊典雅是無與倫比的:造型簡潔、優美雄奇,寓動於靜,被稱為「臻於極致的青銅典範」。

這件器物被認為是傳統泥范法鑄制的巔峰之作,由於這件傑作達到的水平令人難以置信,一度被誤以為採取了新的鑄造工藝。

中國國家博物館: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一稱司母戊鼎),全稱為后母戊大方鼎。

是商周時期青銅文化的代表作。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銅禮器,享有「鎮國之寶」的美譽。

后母戊鼎是中國殷代青銅器的代表作,標誌著商代青銅鑄造技術的發展水平和中國高超的鑄造水平。

天津博物館:《雪景寒林圖》

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

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

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

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

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

河北省博物館: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是中國漢代文物,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穿用的殮服,外觀與人體形狀相同。

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級的象徵,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線縷結,稱為"金縷玉衣"。

古代人認為玉能夠保持屍骨不朽,更把玉作為一種高貴的禮器和身份的象徵。

寧夏博物館:鎏金銅牛

鎏金銅牛是西夏時期的一件青銅器,它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

這件青銅鑄造的牛屈駛而臥,體態健壯,比例勻稱、造型逼真、個體碩大。

銅牛中空,外表通體婆金。

製作時需要將冶煉、模具雕塑、澆鑄、拋光和姿金等工藝集於一體,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

甘肅省博物館:馬踏飛燕

馬踏飛燕又名馬超龍雀、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雲奔馬等,為東漢青銅器,自出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古代高超鑄造業的象徵。

從力學上分析,馬踏飛燕為飛燕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

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託了駿馬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們豐富的想像力和感染力。

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

馬踏飛燕也是中國青銅藝術的奇葩。

不過馬蹄所踩的飛鳥,也有不同的認識,有「飛燕」說、「烏鴉」說、「龍雀」說、「飛隼」說、「飛鷹」說、「鷹鷂」說等等。

青海省博物館:銅鎏金觀音造像

銅鎏金觀音造像是國寶級文物。

由明朝皇帝賜給青海著名的瞿壇寺。

該器物身姿婀娜,站立在蓮花座上。

衣飾線條流暢飄逸,面含微笑,表情慈和,遍體鎏金。

其鑄造工藝代表了明代的最高技術水平。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鑲金獸首瑪瑙杯

獸首瑪瑙杯是唐代酒器,細微處刻畫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是至今所見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其選材、設計和工藝都及其完美,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

這件國之重寶,象徵著財富和權力,是一件高貴的藝術品,同時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亞某國進奉唐朝的國禮,意義非同一般,是在東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誕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陝西省歷史博物館:舞馬銜杯紋銀壺

壺的造型採用的是我國北方遊牧民族皮囊的形狀,壺身為扁圓形,一端開有豎筒狀的小口,上面置有覆蓮瓣式的壺蓋,壺頂有銀鏈和弓形的壺柄相連,這種形制,既便於外出騎獵攜帶,又便於日常生活使用,表現了唐代工匠在設計上的獨具匠心。

銀壺的兩側採用凸紋工藝各塑造出一匹奮首鼓尾、躍然起舞的駿馬。

江西省博物館:商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

該件獸面紋鹿耳四足青銅甗是最大的青銅甗,有「甗王」之譽。

此甗(yǎn)甑(zèng)鬲連體,鬲襠高,下四足。

耳上各立一鹿,一雄一雌,回首相顧。

鹿豎角,短尾卷,身披鱗片。

甑腹飾四組展體的獸面紋。

鬲足袋滿飾浮雕獸面紋,它體形巨大,氣勢雄渾,奇美詭,穩定性良好。

河南博物院:春秋蓮鶴方壺

春秋蓮鶴方壺是春秋中期青銅製盛酒或盛水器。

有蓋、雙耳、圈足,重心在下腹部,遍飾於器身上下的各種附加裝飾,不僅造成異常瑰麗的裝飾效果,而且反映了在春秋時期青銅器藝術審美觀念的重要變化。

蓮鶴方壺不僅紋飾細膩新穎,而且結構複雜、鑄造精美,堪稱是春秋時期青銅工藝的典範之作。

湖北省博物館:越王勾踐劍

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因劍身上被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而千年不銹。

刻有「鉞王鳩淺,自乍用鐱」八字。

此劍寒氣逼人、鋒利無比,歷經兩千四百餘年,仍然紋飾清晰精美,加之「物以人名」,歷史文化價值很高,此劍被當世之人譽為「天下第一劍」,堪稱我國國寶。

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編鐘

曾侯乙編鐘是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其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

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表明中國青銅鑄造工藝的巨大成就,更表明了我國古代音律科學的發達程度。

湖南省博物館:素紗禪衣

素紗襌(dān)衣是是西漢時期紡織技術巔峰時期的作品,是世界上最輕的素紗襌衣和最早的印花織物。

可謂「薄如蟬翼」、「輕若煙霧」, 且色彩鮮艷,紋飾絢麗。

它代表了西漢初養蠶、繅絲、織造工藝的最高水平。

這件素紗襌衣中,襌衣用紗料製成,因無顏色,沒有襯裡,出土譴冊稱其為素紗襌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些國寶級的青銅器,你見過幾個?

青銅器繁盛於夏、商、西周、春秋及戰國早期,延續了1600餘年,體現我國冶鍊金屬技術的精湛。中國青銅器製作精美,在世界青銅器中享有極高的聲譽和藝術價值,代表著中國4000多年青銅發展的高超技術與文...

各大博物館鎮館之寶

文物,承載著燦爛的文明,傳承著歷史文化。中國歷史悠久,作為世界文物大國,我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貴藏品數不勝數。並且每個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展示著在不同歷史背景中的文化內涵。接下來就讓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