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銅佛像藝術展盛大啟幕 皇家工藝開啟漢風藏韻密碼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16年4月28日,《漢風藏韻—金銅佛像藝術展》暨李巍先生佛像捐贈儀式,在吉林省長春市吉林博物院舉行。

吉林博物院成立於1951年,建館以來,先後舉辦各類陳列展覽800餘個,接待觀眾達1300餘萬人次,是一座歷史與藝術博物館。

現有文物藏品12萬餘件,其中一級文物295件、二級文物3379件、三級文物14280件、其它文物近10萬件,始自遠古,及至現代,精華薈萃,內涵豐富。

2016年,這座擁有六十五年歷史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喬遷新址,面向社會開放試運行。

《漢風藏韻—金銅佛像藝術展》為吉林博物院六十五周年院慶,帶來一個重量級的高規格展覽。

這批金銅佛像以散失在青海、甘肅等安多藏區的各類藏傳佛教佛像為主,這些佛像大多是元、明、清中央政府,頒賜給藏區領袖的,是古代中國中央和西藏之間往來溝通的重要紐帶和歷史見證。

這些金銅佛像匯集在吉林博物院,全方位向公眾展示中國元明清時期宮廷佛造像藝術的魅力,《漢風藏韻—金銅佛像藝術展》展出的102尊金銅佛像,無論從工藝等級、年代跨度、藝術高度都堪稱這一領域中,集大成的一次藝術盛宴。

展覽分三個部分,分別是:

第一部分: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多元的造像藝術風格

第二部分:永宣風華鑄成至美——明宮廷造像藝術風格

第三部分:皇室氣度漢藏一家——清宮廷造像藝術風格

《漢風藏韻—金銅佛像藝術展》展示的三個部分,通過不同的視角展示金銅佛像的藝術魅力,本次展出的金銅佛像全部出自收藏家李巍先生的收藏。

收藏家李巍發言

李巍,上世紀60年代參軍入伍,在條件極艱苦的大西北服兵役,一個偶然的機會他與金銅佛像結緣,從此便走上了保護和收藏金銅佛像之路。

然而,收藏金銅佛像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上世紀90年代,他轉業到地方後歷經艱難困苦,經營企業和文化產業,在40多年的寒來暑往中,有時為收藏一尊佛像,數十次往返雪域戈壁,風餐露宿、受凍挨餓。

從第一尊佛像,到後來的幾十尊,上百尊。

李巍往返於青藏高原的收藏往事,成就了數不清的傳奇經歷,而那些最終得到搶救和保護的精美金銅佛像,也用他們蘊藏的美,成為李巍收藏經歷中最閃光的註腳。

李巍先生收藏的金銅佛像,數量大,等級高,品相好,一直是中國文博界、收藏界所關注的焦點。

李巍所藏金銅佛像以明朝永樂、宣德時期的鎏金佛像的工藝最為精湛。

其數量之大,藏品品質之精,超過許多國家級博物館。

其中不少鐫有「大明永樂年施」、「大明宣德年施」的楷書款識,是永樂、宣德時期皇家金銅佛像精品。

這些佛像對於研究西域文化、藏傳佛教與河西走廊各民族的交融、藏漢交融有著非常重要的史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本次吉林博物院舉辦的《漢風藏韻—金銅佛像藝術展》,李巍從他的藏品中甄選出99尊代表元、明、清不同時期造像工藝和風格的金銅佛像。

公眾通過展覽能夠感知到古代宮廷頂級工藝的美,和蘊藏在金銅佛像中的漢風藏韻。

幾十年的艱辛收藏和保護,李巍的金銅佛像藏品頗具規模。

收藏界、文博界和一些藝術品機構開始關注李巍的藏品。

然而,面對收藏和藝術品市場的熱度,李巍希望讓這些標誌著人類文化歷史的燦爛明珠再現輝煌,他希望通過展覽、捐贈,傳達金銅佛像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希望能夠實現把這批藏品變成展品,把文物變成文化的收藏夙願。

2009年,李巍將自己收藏的22尊金銅造像,捐贈給了中國國家博物館。

2015年,李巍捐贈500件金銅佛像及佛飾法器給普陀山佛教協會。

本次吉林博物院《漢風藏韻—金銅佛像藝術展》中,李巍先生再次從自己的收藏中,精選三尊金銅佛像,捐贈給吉林博物院,永久入藏。

本次捐贈的三尊佛像分別是一尊藥師佛,一尊彌勒佛和一尊阿彌陀佛。

三尊佛像各具神態,工藝精湛,代表了元明清時期的頂級宮廷造像技藝,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美學價值。

藥師佛

彌勒佛

阿彌陀佛

《漢風藏韻—金銅佛像藝術展》中102尊金銅佛像,集合了漢藏兩種文化區域中,多元的佛教藝術,並結合中國傳統鑄造工藝,和豐富多彩的造型藝術。

把漢藏交融的歷史脈絡傳達給公眾,為公眾了解西藏與甘青地區的漢藏佛像藝術與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尤其是明代永樂宣德時期的金銅佛像,作為中國明代最強盛時期造像藝術的工藝代表,其至美神韻中難以掩藏中國頂級藝術的高度和大國風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