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發掘真實性的巨大爭議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墓出土以後,引起極大爭議,但考古學界和史學界卻鮮有異議。

只要嚴格遵守田野考古的操作規程,出土遺蹟和遺物地層關係明確,墓葬形制和出土文物符合曹操生活的時代特徵,就能夠證明曹操墓的真實性。

1 出土的文物是真實可靠的

曹操墓受到質疑的原因是:(1)曹操墓一直沒有線索,千百年來都是苦苦尋找的目標,特別是宋以後廣為流行的七十二疑冢之說早已深入人心;(2)曹操墓經過多次盜掘,按照一般人的思維,怎麼還會遺留下能夠證明曹操身份的文物;(3)一般人不了解考古隊的工作程序;(4)缺乏對魏晉時期文物和墓葬特徵的了解;(5)沒有到考古現場進行實地調查。

其實,曹操墓出土的層位十分清楚,其上面疊壓的地層最早是現代人活動層,其次是明清文化層,再次是唐宋文化層,在下面是北朝文化層。

這就從地層上保證了曹操墓的時代不會有任何問題。

關於這種地層關係和曹操墓的出土層位,國家文物局曾經多次派專家組到現場進行驗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後有數十位專家來現場考察。

尤其是2010年9月17日,參加「漢代城市與聚落考古與漢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國內外100多位專家到現場實地考察後,對發掘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對曹操墓的內部清理,同樣按照這種層位關係進行。

磚室墓密封較好,內部往往會有一定的空間。

然而這種墓葬一旦被盜掘,泥土會通過盜洞隨雨水滲透到墓室內,形成淤積。

曹操墓早年被盜掘過,墓室內部淤積了大量泥土,其厚度達3米左右,這些泥土幾乎將其四個側室淤滿,尤其是在其門道部位,人們只能爬行通過。

也正是這些深厚的泥土對其中的文物進行了有效保護。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早期曹操墓曾經被盜掘,為什麼當時沒有將其中的文物全部盜走?從曹操墓遺留下來的文物保存特徵來看,曹操墓的首次被盜,是出於政治性報復的破壞行為,不是以盜掘文物為目的。

由於墓室內有大量淤積土,現代盜墓分子進入墓室,也是一片茫然。

要想盜掘下部文物,就必須向下挖掘深達兩三米的盜坑,而這種挖掘也是盲目的。

由於文物都在墓室的底部,所以其盜掘效果就要看盜墓分子所挖盜坑面積的大小、深淺和他們的運氣。

由於空間位置的限制,限制了盜墓分子的這種瘋狂挖掘行為。

如在墓室與側室的門道部位,由於門楣較低,上下活動的空間較小(盜墓分子只能爬行),盜墓分子無法伸展手腳實施盜掘,這便阻礙了盜墓分子的盜掘行為,使其下部的文物得到了較好的保護。

而那些石牌也正是在後室和南側室的門道部位出土的。

另外,文物的遺留也取決於盜墓分子對文物的喜愛取向,如那些陶器,盜墓分子一般因為其價值較小,尤其是早年已經被破壞,多已破碎,即使盜墓分子遇到了這些東西,往往會將它們棄置一旁。

而這些破碎的陶器卻正是考古工作者重點研究的對象。

這些陶器最具時代特徵,它們的特徵、種類涉及對墓葬時代、級別、喪葬制度、隨葬制度的判斷和研究。

比如,在對曹操墓內出土的部分陶片進行拼對粘接後,我們發現了十一個釜型陶鼎,另外還有一些殘片存在。

這就解決了墓葬的時代和墓主人生前身份級別的重大學術問題。

關於用鼎制度,周代的禮制規定:天子用九鼎,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到了東周,則是天子、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但是,根據《後漢書·禮儀志下》記載,天子隨葬的用鼎制度是「瓦鼎十二」,這就為判斷該墓葬的時代和墓主人的級別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

即使墓葬經過多次被盜,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過程中,仍然嚴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規程,先晚後早,分層清理,將各次盜掘所造成的不同堆積嚴格區分開來,並嚴格記錄發掘經過和文物出土的狀況。

我們的記錄包括文字記錄、繪圖、攝影、照相,並將每個遺物出土的位置、深淺層位,進行精確的測繪,記錄其完整的三維坐標。

力爭保留墓葬的完整信息,為今後的研究工作和墓葬的復原工作提供更多的科學依據。

我們在發掘曹操墓的過程中發現,除現代盜墓分子遺留下來的一些現代照明工具、礦泉水瓶、方便麵袋子和煙盒外,剩下的都是東漢晚期的文物,並沒有其他時代的東西。

這就從技術上保證了這些文物的時代是準確無誤的,從而也保證了墓葬時代定位的準確性。

經過嚴格清理,我們發現墓室底部的文物基本上還保持了早期被盜時遺留下來的原始狀況。

墓室底部還保留有部分漆木器和木棺殘部,個別石牌和文物直接疊壓在倒塌的漆木器下,雖然這些漆木器部分被盜墓分子破壞了,但是有的還能夠看出其形狀。

由於漆木器早已經腐朽,是極易損壞的東西,後人不可能翻動,否則就會變成一堆碎土,更不可能保持什麼形狀。

以上情況說明了曹操墓出土的文物是真實可靠的,是經得起科學檢驗的。

2 曹操墓的形制符合漢魏帝王陵墓特徵

曹操墓為「甲」字形墓,坐西朝東,由墓道、前室、後室和4個側室構成,屬於斜坡墓道的大型雙室磚券墓。

墓道長39.5米、寬9.8米。

墓門寬1.95米,高3.02米,墓門4層,外3層為磚砌,內層為墓室門。

墓壙平面東邊22米、西邊19.5米,東西長18米。

墓室有前室與後室,二室平面均為方形,邊長約3.8米,四角攢尖頂。

前室與後室南北兩側各設置一個側室,側室平面均為長方形。

墓室石板鋪地,石板長95厘米、寬90 厘米。

4個側室均置有墓門。

這種「四角攢尖」式墓室頂部結構,是東漢中期以後才出現的,因此,具有東漢晚期的特徵。

結合這種墓葬結構特徵,以及層位關係和出土文物等判定此墓為東漢末年墓葬,是完全沒有疑問的。

在西高穴曹操墓發掘之前,考古發掘的漢代諸侯王墓有近50座,其中東漢時代諸侯王墓有7座。

在7座諸侯王墓中,前期有2座、中期3座、晚期2座。

考古發現的東漢晚期的諸侯王墓有河北定縣(今定州市)北陵頭村43號墓(東漢中山國中山穆王劉暢墓)、江蘇徐州土山墓(東漢晚期某代彭城王或王后墓),二者均由墓道、前室、後室與左右耳室或側室組成。

墓葬等級主要表現在墓葬平面形狀和建造結構的差別。

西高穴曹操墓的墓室結構,與東漢時期等級相近的墓葬類似但又略有差別,呈現由東漢向魏晉墓過渡的特點。

與西高穴曹操墓形制最為接近的東漢諸侯王墓,是靈帝熹平三年(174)去逝的中山穆王劉暢夫婦墓。

兩座墓的平面形制接近,都是前、後室外加雙側室。

前、中、後三個墓室均為長方形,且後室的雙側室是左右排列。

而曹操墓前、後室均為正方形,四個側室兩兩對稱分布,因此其結構與之相比更加規整。

這說明:西高穴大墓的年代接近公元174年死去的劉暢夫婦墓,但可能地位比諸侯王劉暢還要高。

藏品徵集中,瓷器、玉器、青銅器、古錢幣。

活動官方微信平台:artpm28

與收藏專家交流不吃虧微信ID:18516582708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晉古墓里出土20枚五銖錢

時報訊(記者 張永黎 通訊員 包永斌) 近日,海東市互助縣高寨鎮東莊村道路施工現場發現了一座魏晉時期墓葬,互助縣文管所會同省文物研究所立即對該古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勘探發掘,共發掘出陶器、銅器及...

安小新聽說,曹操高陵又要有動靜了!

日前,河南省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河南省文化產業投資推介項目指南,擬對全省39個文化產業投資項目進行招商。4月10日,記者留意到,曹操高陵遺址公園項目也在其中。根據項目介紹,...

實拍安陽"曹操高陵"發掘現場

曹操高陵一號墓,與二號墓處於同一水平線。墓室後側,靠著一把十幾米高的梯子,是供發掘者進出墓室使用的。墓室內,還搭建有腳手架。墓室距地面,約 有近10米高,從地面向下看,在墓內的感覺墓室的規模比二...

詭異!神秘墓地反盜墓措施竟難倒考古專家

在未考古前,當地稱南唐陵為「太子墩」,「太子墩」的規模較大,地表上部為一圓形土墩,周長170米,高出地面12米。真正發掘,比盜墓要困難多了。或許有讀者會問了,不是有盜洞麼,還有什麼難?考古要按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