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古墓被挖出,屍體身穿龍袍,漢族傳統髮髻,轟動了考古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十年前的北京石景山挖出了一座清朝時期的古墓,通過陪葬品的研究而確定這座古墓為清朝時期的,考古工作組在清理古墓中的屍體時驚奇地發現,古墓主人身穿龍袍且沒有剃髮,頭髮仍是漢族傳統的髮髻,這件事情一經公布震動了整個考古界,這位古墓主人的身份更加令人好奇。


清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最為森嚴的時候,古墓主人能夠身穿龍袍下葬非常地令人匪夷所思,況且不是清朝特有的裝束,而是漢族傳統的髮髻,考古界的專家們一時眾說紛紜,其中有一種猜測最為盛行,人們認為這是康熙廢太子胤礽的古墓,胤礽是最被康熙寵愛的兒子,在一歲半的時候就已經被冊立為太子,成為大清帝國的繼承人,然而由於他屢屢犯錯,直至第二次被廢前預謀造反,想要將父皇~康熙趕下台,這觸動了康熙皇帝的逆鱗,因而被打入萬丈深淵,不過被廢前的太子在被冊立為太子之時就已經製作好了龍袍,隨時預備在皇帝出現意外駕崩後立即登基,況且在後繼之君雍正看來,這位不爭氣的哥哥畢竟也算是一位預備皇帝,因此在死後下葬穿著和陪葬龍袍並不是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順便也可以體現雍正皇帝的親情觀念和大度之心!

不過這種說法很站不住腳,因為古墓的主人不僅穿有龍袍,而且在下葬時沒有剃髮,是漢族傳統的髮鬢,即使廢太子胤礽就算再大逆不道,也不可能棄滿族而歸漢族,所以說古墓主人肯定不是胤礽。


最後經過多位考古專家從各個角度的考證,以及復原專家對古墓屍體的復原,終於解開了石景山乾屍的謎團:「中憲大夫、四品文官黃拙吾,歷經明末清初,在清朝為官,不得已剃髮易服。

」黃拙吾為官期間,因工作有所建樹,被封為四品「中憲大夫」,並得到皇帝賞賜的一品「麒麟補服」和「五爪龍袍」。

晚年黃拙吾因病臥床,彌留之際,滴水不進,臥床而亡。

死後其家人將其髮辮挽成髮髻,依然保存漢族傳統髮式入葬,以示慰藉。

雖說這是權威性的解釋,也是經過長期考證而得出的結果,但是古墓主人的身份仍有許多謎團,首先屍體頭上沒有留清代男性的辮子,而是盤起的髮髻,這是明朝的髮式。

屍體的髮式與清朝法規中的「剃髮令」不符,別說在朝為官了,即使當時的平民百姓隨時都可招來殺身之禍,還有就是「中憲大夫」,這個官職相當於四品文官,那時別說是四品官員,就是立有大功的一品文武大臣也不可能身穿龍袍下葬!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石景山乾屍身著龍袍疑是順治

石景山乾屍是北京出土的唯一一具乾屍,令人奇怪的是這具石景山乾屍出土時身著龍袍,要知道,在古代能穿龍袍的只有皇帝,更有人推測這具石景山乾屍就是順治皇帝,也有很多說是多爾袞,究竟石景山乾屍是誰呢?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