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 PK 台北故宮博物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由明清皇宮建為博物院的北京故宮博物院,超過了100萬件的珍藏無人匹敵,文物依託於紫禁城古建築群,兩者表里相應,在文化上是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
台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
兩院孰優?還是各有千秋?一起PK一下。
特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
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於清代宮中舊藏,是第一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
北京故宮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物中的精品。
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所有建築物為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遠看一片金光閃閃。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故宮即紫禁城內。
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國立故宮博物院(National Palace Museum),即為「台北故宮」。
是台灣著名的中國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座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始建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
為中國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
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內設有20餘間展覽室,文化瑰寶不勝枚舉。
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北京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熱河行宮運到台灣的二十四萬餘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盤等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占地面積1200畝。
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從外觀上看,台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築的設計理念顯然秉承了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碧瓦黃牆,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下,顯得典雅而壯麗。
關於館藏
故宮珍寶:北京故宮的藏品包括了古代藝術品的所有門類,具有級別上、品類上、數量上的優勢,是中國皇家收藏傳統的延續和僅存碩果,如:貴妃的金璽印,紅珊瑚鑲金蓋碗,青玉、白玉制水仙,中國最珍貴的碗:白玉錯金鑲寶石碗,上有180顆寶石,中國古代最大的玉雕:大禹治水玉雕,高224厘米,寬96厘米,重5330千克,中國最大的摺扇:共15股,扇面縱59.5厘米,橫152厘米……這些珍藏是國之瑰寶,是民族文化的歷史縮影。
台北故宮博物館:台灣故宮博物院藏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瑯、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
這裡展出的文物常換常新,但是有三件寶物始終沒有換過,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館之寶,除此之外,還有精美絕倫、巧奪天工的宋代定窯的嬰兒枕、明朝的青花龍紋天球瓶、清朝的御用雕花帽架等等。
下面一起來看看各館寶貝大PK:
青銅器系列:
酗亞方樽 (北京故宮博物院)
青銅之寶酗亞方樽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
青銅器的產生是古代中國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
樽是盛酒器,流行於商早期至春秋戰國時期。
方樽傳世較少。
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了幾件帶有亞銘文的青銅器。
毛公鼎 (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厘米,清道光年間於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毛公鼎繫於清代末葉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後,在陝西省岐山縣出土。
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台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並展示。
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書法系列:
陸機《平復帖》(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復帖》為晉代陸機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9行84字。
《平復帖》書寫於西晉,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
有「法帖之祖」的美譽。
陸機《平復帖》被評為九大「鎮國之寶」。
作者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墨色微綠。
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
《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
2011年4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代書法——草書》特種郵票1套4枚。
其中之一為陸機章草書《平復帖》。
顏真卿《祭侄文稿》(台北故宮博物館)
縱28.2厘米,橫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
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采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
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
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
」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
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繪畫系列: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設色。
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
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
房屋、橋樑、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趙干繪畫,李煜題字《江行初雪圖》(台北故宮博物館)
絹本水墨設色 縱25.9厘米,橫376.5厘米。
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
天色清寒,葦業樹林,江岸小橋,一片初白,寒風蕭瑟,江水微波;漁人衛寒捕魚,騎驢者縮瑟前進,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積傳神。
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瓷器系列: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北京故宮博物院)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清康熙年制,高20.8厘米,口徑6.1厘米,足徑9.1厘米。
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
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
在容器上系帶是對無梁、無系、無扳手的器物進行提拿的傳統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實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擺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損壞。
明高廉《遵生八箋》中記載:「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於幾足,不令失損。
」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
外底施白釉並鐫刻乾隆御製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
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
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
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
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
」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郎窯紅瓷器的喜愛和推崇。
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台北故宮博物館)
北宋宮廷御用瓷器,高6.9厘米,橫23厘米,縱16.4厘米,口徑 23 厘米,足徑 19.3×12.9厘米,重670克,橢圓形盆,侈口,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
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
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
全器釉面寧靜開朗,純潔無紋片,據考證為傳世僅存的一件。
玉器系列:
大禹治水玉山(北京故宮博物院)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翠玉白菜(台北故宮博物館)
翠玉白菜一直是台北故宮博物院最高人氣的藏品,從不外借展出。
翠玉白菜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
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
傳國璽系列:
傳國之璽- 鎏金質(北京故宮博物館)
清嗣天子寶,通高7.6厘米,印面7.9×7.9厘米。
金質,交龍紐。
據《交泰殿寶譜》,此梁海燕裝置藝術大清嗣天子寶寶作「以章繼繩」之用。
璽文朱文,玉筋篆,左滿文本字,右漢文篆體。
制度規定其"以章繼繩〃,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標準而行事。
傳國碧玉璽- 玉質(台北故宮博物館)
加上現存寶璽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寶,清以前的寶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寶璽知之甚少。
精美的琺瑯系列
琺瑯之寶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北京故宮博物館)
琺瑯之寶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為故宮琺瑯的代表作品。
元代出品,通高13.9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13.5厘米,清宮舊藏。
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瑯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
明景泰掐絲琺瑯番蓮紋盒(台北故宮博物館)
掐絲琺瑯番蓮紋盒,鑄成浮雕式八瓣蓮花形,是世界上現存少數大明景泰年間製作的琺瑯器真品之一。
高:6.3厘米,口徑:12.4厘米,重:634.6克。
銅胎,蓋與器身鑄成浮雕式八瓣蓮花形,器外施淺藍釉為地色,蓋頂平坦飾蓮心紋,蓋壁與器身各蓮瓣內飾以不同顏色的折枝番蓮花葉,矮圈足;底及盒內光素鍍金,盒心陰刻「大明景泰年制」自右向左一行楷書款。
收藏生活館系列
歲月弗奪,璀璨如金
金絲楠具有璀璨如金和輝煌多變之美。
用金絲楠木製作的器物,柔中有剛、華貴高雅,清幽高雅,嫻靜低調。
金絲楠的美是流動的、立體的、縱深的,步移景換,光影搖曳,金波如幻,令人心醉神迷。
由於它的光澤很強,所制器物即使不上漆,也會越用越亮。
芳香自許,百年難遇
金絲楠具有攝人心魄的氣場,氣場來自於它的王者之香。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楠香壽人」的記載,久居楠香之屋,可以延年益壽。
用現代的科學解釋是,金絲楠木發出的香味持續而精準地刺激人的神經系統從而有助於人的身心健康。
物我相融,天人合一
金絲楠木紋理細密瑰麗,細膩似脂,光滑似綢,有如嬰兒之肌膚。
冬暖夏涼,益身護體,精美異常。
撫摸金絲楠,沒有堅硬的感覺,可以感受到木的微溫和大自然的律動,能達物我相融、天人合一之化境。
莊嚴瑰麗 大美無言
金絲楠文化體現的是中國文人士大夫和皇家文化的審美觀,是中國高雅文化的極致代表。
千百年來,金絲楠已然成為中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聖殿,金絲楠文化成為古典文化中最典雅、最高貴、最神聖的部分。
金絲楠十二子手串
歷史意義: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又稱紫禁城。
歷代宮殿都「象天立宮」以表示君權「受命於天」。
由於君為天子,天子的宮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宮」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宮始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4個皇帝。
台北故宮博物館,1948年底至1949年初,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故宮部分文物分為三批運抵台灣。
三批文物共計2922箱 。
1965年台北故宮博物院落成,這批文物便入藏該院。
其中包括器物、書畫類文物5萬餘件,善本書籍近16萬冊,清官檔案文獻38萬冊,加上遷台後徵集的文物總計70萬件左右,稱得上「國寶」的文物舉不勝舉。
看了這麼多,你對哪個故宮更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