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棗陽出土迄今最早「商」聲編鐘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棗陽郭家廟30號墓最新出土一套春秋早期編鐘,為迄今所見能敲出「商」聲的最早編鐘。

至此,中國古代音樂從「五音不全」發展到「五音齊備」。

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考古隊總領隊方勤說:「此前認為春秋中期才出現『商』聲,這套編鐘的出現一定程度改寫了中國音樂史。

這組青銅鈕鍾共10枚,出土於墓葬南室,為目前所知同期最多編鈕鍾。

其型式統一、大小相次、音高穩定、宮調明確,是一套完整的實用的青銅樂器。

正鼓部的音高分別為徵(so)羽(la)宮(do)商(re)角(mi)羽(la)宮(do)商(re)角(mi)羽(la),其中兩次出現「商」聲。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音樂考古專家張翔稱,商代殷墟墓葬出土編鐘發現有宮、角、羽三聲。

葉家山墓出土編鐘,發現有宮、角、徵、羽四聲。

這次郭家廟出土編鐘,在保持西周禮樂正統的四聲格局的前提下,加入商聲,首次構成「五聲」音律系統新格局。

「因同時期編鐘未曾發現過『商』聲,在測音時進行了反覆測試」,張翔介紹,一開始像做X光片一樣,用電腦為10枚鍾測頻譜,初步讀出音高,再請多位音樂考古人士及無音樂素養的人一起耳測,結論是包含「商」聲無疑。

隨後採集聲音編成《茉莉花》做實驗,發現該編鐘音樂表現力較現代樂器毫不遜色。

方勤稱,五聲音階的完整呈現,標誌著編鐘音樂性能由節奏性向歌唱性發展,具有劃時代意義,也是西周禮樂制度成熟的標誌。

這對中國音樂形成以五聲性為主要特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定程度影響到中華民族樂感心理的形成。

(記者海冰、通訊員胡剛)

棗陽郭家廟再現諸侯國君規格墓葬

繼去年獲評「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我省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再出重大考古發現!昨日,從考古工地傳來消息,郭家廟墓地再現諸侯國君規格墓葬,至此,該墓地已發現三座曾侯墓。

郭家廟墓地屬春秋早期墓葬,位於漢水支流滾河北岸,分布在兩個相對獨立的山崗上,北崗為郭家廟墓區,南崗為曹門灣墓區,總面積120萬平方米以上。

去年9月至今,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郭家廟共發掘清理墓葬88座、車馬坑1座,出土各類文物1100餘件,其中青銅器600餘件(套)、玉器300餘件、陶器200餘件、漆木器20餘件,其他各類文物10餘件。

最令考古工作者興奮的是,在郭家廟墓區新發掘一座岩石墓,深8米,出土有青銅矛等器物,很多特點與此前發現的曾侯墓吻合,考古工作者推測為春秋早期又一座曾侯墓。

緊鄰南邊的50號墓,從規模看,應為其夫人墓。

此前,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曹門灣墓區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曹門灣1號墓應為曾侯墓,疑為曾侯絴白。

2002年,考古工作者對郭家廟21號墓發掘,認為墓主人是一代曾侯曾伯陭。

此次發掘意外將這兩位曾侯的夫人墓找到,曹門灣2號墓應為1號曾侯墓的夫人墓。

緊鄰曾伯陭南邊的郭家廟52號墓,出土有大量龍形玉玦、玉璜、玉圭、瑪瑙長管等精美玉器及漆木器,還有高等級墓葬才有的6件銅翣,當為其夫人墓。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縱觀已發掘的曾國墓地,從布局看,葉家山西周早期墓地,三位曾侯墓依次相鄰分布在同一山崗上,距離較近,親如一家;到郭家廟,曾伯陭墓與另一曾侯已分別有相對獨立的一列,保持有一定間距;再到曹門灣,曾侯墓、夫人墓、車坑、馬坑等形成相對獨立的墓區。

從中,可看到墓葬制度的演變及早期獨立陵園的形成。

(記者海冰、通訊員胡剛)

郭家廟墓地考古發掘的車馬坑

繼去年發現曾國最大車坑和馬坑後,棗陽郭家廟又揭露一座春秋早期完整的車馬坑。

其出土車輛相當氣派,其中一車配四馬,符合「諸侯駕四」禮制,被認為是曾侯享用的坐騎。

在距離本次發掘的M60號諸侯墓60米左右的地方,發現一車馬坑。

在長約7米、寬約4米的發掘區域,埋葬有3輛車8匹馬,出土車輛堪稱豪華。

其保存完好的車廂較為寬闊,青銅車飾品精美,其中供腳踩的車踵為食人虎型,青銅車輪多達40多根輻條,而此前出土的同時期車輪,多為30來根輻條,可見墓主人身份高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方勤稱,這座車馬坑中,車與馬的匹配關係較清晰,其中一輛車配以四匹馬,符合「天子駕六」「諸侯駕四」禮制,且距諸侯墓不遠,推測應為曾侯享用的坐騎。

此外,該車馬坑中車輛葬於馬匹之上的埋葬方式,與同時期中原地區葬制相同,為曾國系周王朝正統諸侯國提供了佐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