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沈津:現代社會古籍文獻保護不能僅靠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南方日報2014-07-12 09:12:41

我們常常以藏書來判斷其人的文雅和知性,藏書與否,藏書多少,顯示的不僅僅是興趣的雅度,更顯示思想的深度、人生的厚度以及理想的豐滿度。

在過去沒有電腦的情況下,管理員們是如何收書、編書、藏書以及傳播書的?在中國頻繁改朝換代的過程中,戰火兵禍天災不斷,大量的優秀文化典籍被一次次毀滅在刀劍與動亂之中,正是因為有了把這些歷代文獻完整保存下來的藏書家,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長城才得以延續而不倒,始終使我們民族的優秀基因得以傳承而不衰。

近日,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中山大學特聘教授沈津來到嶺南大講壇·文化論壇,目前,他經眼超過的善本達兩萬多種,已出版的專業論著達到800萬字。

當天他以《藏書家與古籍文獻保護》為題,從我國歷史中發掘那些有名的藏書大家,分享藏書世界的悲喜、愛恨以及傷愁。

現代人需通過書志對館藏內涵進行揭示

中國的紙張和印刷術發明後,書籍就不再是奢侈品,逐步走向了民間,北宋時代成冊的書籍方才出現,元明清各朝版刻的圖書都比前代要多,方才出現,元明清各朝版刻的圖書都比前代要多,這也造就了藏書家層出不窮、代不乏人。

從古至今,藏書家在保存文化、傳承文明方面作出了特殊貢獻,何謂藏書家?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黃宗羲說:「藏書非好之與有力者不能。

」(見《天一閣藏書記》),意即喜歡書而又有經濟力量之支持者才行,兩者不可缺一。

最早的藏書家據傳是商周時期的楚人鬻熊,現代的收藏家要想作全方位的收藏,即以舊時的「經史子集」來收,幾乎是很難得到,因為他們的來源只有拍賣、交換以及小書店及潘家園或小攤這三種方式,「全面鋪開」既然很難做到,就有一些人以藏專題圖書為主,如紅色文獻、報紙雜誌、套印本、活字本、家譜等等。

可以說,藏書這種愛好,不是作為一種投資轉賣,不是視若枕秘,或對人炫耀,而是「共賞」,即「資源共享」,更難能可貴的是有些人還利用自己的藏書去作研究。

清初的錢謙益,是明末的文壇領袖,藏書處為絳雲樓,大江以南藏書之富,無過於錢氏,但一場大火卻吞沒了錢氏絳雲樓的藏書,現在流傳的《絳雲樓書目》是錢謙益後來想念其書,追錄而記之的。

談到嶺南古籍收藏,中山大學圖書館實際上是在中南地區非常重要的一個大學圖書館,它的館藏資源在廣東省來說,僅僅次於中山圖書館,它最好的那些書則是擁有的4000多種善本書,所有的線裝書全部加起來應該在30000種左右,數量很大,今年11月份左右,中山大學圖書館的善本書目的增訂本將會出版。

另外,通過善本書志對其館藏內涵進行充分的揭示也是件大好事。

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重要大學圖書館有這個計劃,一些重要的省市級的公共圖書館也都沒有這種企圖。

在中國書志的形體下面,書錄、敘錄、提要、讀書記、題跋或書志、書錄等等,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都是四庫撰修官、學問非常好的人寫的,而現在所做的書志,實際上是把書從頭到尾所有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揭示。

21世紀是信息社會,沒有見到書的人需要一目了然知道這本是否是自己需要的,通過編碼等便捷形式提出申請就能得到所需。

現在哈佛在努力將珍貴的善本書化成簡版,變成大家都能夠利用的彙刊、參考書。

善本書影印出版是對古籍的最大保護

除水火、戰爭、人為的政治原因、偷盜之外,還有蟲蠹之災都會導致藏書的損壞和傷害。

南方潮濕易蛀,北方乾燥也不利書。

古代的書籍保護,一直是藏書家關注的大事,文獻記載較多的是曝書。

明嘉靖至今尚保存完好的天一閣由范欽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歷400餘年至今猶存,是一個私家藏書之特例,它的建築形制與當時江南一般的閣樓相似,但其有防光、隔熱、防潮、防塵的效果,而它對藏書管理措施的嚴密,是藏書樓和他的藏書歷久不毀的主要因素,主要原則包括以水制火、火不入閣,代不分書、書不出閣,芸香避蠧、曝書去濕三點。

鑒於古代的各種圖書保護方法,今天我們也用各種保護措施如防盜、防火門(韋力書庫重建制)、製作書櫃(樟木、有輪,快推運)、書盒、書匣、夾板(上圖軍用牛皮紙包書)。

清末中國有四大藏書家,瞿氏的鐵琴銅劍樓、楊氏的海源閣、丁氏的八千卷樓、陸皕宋樓。

瞿楊收藏最富,楊善本均制楠木盒保存。

別的不說,就連書根也有講究,馬氏藏書裝訂精好,其書腦皆以名手寫宋字者數人書之,終年不輟筆。

現代藏書家周弢先生在保護古籍圖書上堪稱典範,他收書選擇既嚴,所藏自精,同時對書籍的愛護也無微不至,曾為善本書總結了一個「五好」的標準,包括版刻、紙張印刷、題跋、收藏印章和裝潢。

對古籍善本來說,最大的保護,莫過於將善本書影印出版,尤其是難得一見的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的孤帙秘槧,未刻稿本。

以「哈佛燕京」收藏的這些中國善本書為例,它們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館方不僅過去廣事搜求,而且近年來更加意珍藏保護,不僅申請專門經費,同時又專門建立了善本書閱覽室,強化了閱覽制度,兩年前獲得香港方氏家族捐贈基金的支援後,每年均有2萬餘元利息,並多方面尋覓基金會的支援,逐步將館藏善本約4000種全部攝成膠捲。

將來,在中文善本完成後,再將日文、韓文的善本繼續拍攝。

這樣,讀者閱覽就可以全部利用膠捲而不必使用原書,這有利於善本圖書的保護。

(來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