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貢重塑古鹽道 西秦會館完好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裡的陳列
正在排危搶險的張飛廟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裡的陳列
家住自貢自流井區中華路附近的李朝華,總喜歡到附近的張飛廟去喝茶斗鳥,從3月下旬開始,這一帶卻關閉打圍排危搶險,進行保護與利用。
半年後,這裡除了繼續遊覽觀光外,還將利用一方空地建成自流井區圖書館,向公眾開放。
經過三四年資金爭取,今年5月以後,坐落在自貢釜溪河畔的王爺廟也將進行維護修繕,這座造型獨特的清中葉建築將重現榮光。
自貢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2404處不可移動文物,國有單位收藏的可移動文物7697件,它們正在不斷被保護與利用起來,成為「文化自貢」的重要內涵支撐。
文物現狀 自貢有不可移動文物2404處
3月中旬,自貢市委書記雷洪金率隊走訪,對自貢市的文物保護與利用工作進行了調研。
雷洪金一行人沿古鹽運水路第一灘——艾葉灘碼頭向大碼頭、貢井老街一路前行。
河岸邊綠樹成蔭,老街坊古韻悠然。
雷洪金表示,「自貢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文物保護工作任重道遠。
要在加大文物保護的同時深入挖掘文物資源的自身潛力,發揮文物資源的多重價值和綜合效益,通過合理利用和開發,為自貢旅遊業、服務業等的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把文物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
」
作為自貢這座國家文化歷史名城的重要支撐,據統計,目前,自貢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 4 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
2個,國家級傳統村落7個、省級傳統村落1個。
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2404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0處。
全市國有單位收藏的可移動文物7697件,其中館藏珍貴文物4591件,國家一級文物106件,二級文物255件,三級文物4230件。
龐大的數據背後,自貢承擔著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重要責任與義務。
去年,自貢就編報28個國、省級文物保護項目及2個中國傳統村落總體保護項目,到位國、省級文保資金2574萬元,占全省文保資金總量的9%。
燊海井保護規劃獲省文物局核准,自貢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經省住建廳評審通過……
保護典範 自貢西秦會館經久不衰
在自貢市自流井區解放路,熙熙攘攘的鬧市區,背靠龍鳳山,坐落著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
該館建於1959年,是中國博物館發展歷史上最早建立的專業博物館之一,目前仍是我國唯一的井鹽歷史博物館。
去年,該館接待遊客8.4萬人次。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龍剛說,今年同比去年有所增長,預計年底將超過10萬人次。
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之所以成為自貢文物保護與利用的典範,鹽博人的文物保護意識至關重要。
2002年至2005年,通過大量的工作,鹽博館又爭取到300萬資金分三期對西秦會館進行了整體維修,這對西秦會館如今的完好狀態起到了關鍵作用。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鹽博館就一直在思考建設文物庫房。
2008年,正因沒有文物庫房,鹽博館還失去了一次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的機會。
」程龍剛說,直到2013年,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終於建成了較為先進的文物庫房,改變了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無文物庫房的歷史,對文物的保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多方建議 自貢古鹽道亟待保護規劃
清代中期以後,自貢地區的鹽場鹽業生產迅速發展,經濟繁榮,商旅增多,逐漸形成了以自貢鹽場自流井為中心的,溝通至成都、重慶和連接滇黔邊境的食鹽產銷運輸及各地運送生產、生活資料到自貢鹽場的交通線路,即俗稱的古鹽道。
當時自貢鹽場核心區自流井通往外地的古鹽道有13條,全部由石板鋪就,寬窄在1到2.5米,總里程達800多公里。
去年,自貢市文廣新局首次聯合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邀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單位30多名全國頂尖的考古學、建築學、交通史、鹽業史方面專家,行程1660公里,對自貢鹽運陸路及川黔古鹽道進行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多學科綜合考察,擬遴選有價值文物點聯合向「國寶」發起衝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今年兩會,仍舊有不少自貢市政協委員聚焦文化,關注文物保護與利用,在一份《關於對自貢古鹽道進行保護利用的建議》的聯名提案中,自貢市政協學習文史委員會副主任、市政協委員何昌君等人建議,可將自貢現存的古鹽道列為市「十三五」期間重大文物項目,予以立項研究,並成立專家組,對古鹽道歷史、文化、政治、經濟、考古等方面進行全面研究。
同時,由旅遊、文化、文物部門對自貢境內的古鹽道進行搶救性保護,對當年運鹽工具進行搶救性徵集,並在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中增加關於自貢古鹽道遺蹟遺址和相關鹽運工具的展出內容,旅遊部門還應鼓勵和引導開發古鹽道旅遊線路,保留那段見證自貢鹽業興衰的記憶。
2014—2015年,程龍剛帶隊花了近1年的時間開展了大型學術調查—「尋訪川鹽道」。
今年,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將編寫並出版8本相關的圖書,接著,還將川鹽古道打捆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一步還要籌建四川鹽運歷史文化博物館。
華西城市讀本記者 鄧丹攝影報導
文化名城歷史遺蹟
陳家祠堂
位於自貢市貢井老街河街歷史文化街區,是研究中國鹽業史、中國經濟史和自貢因鹽設市歷史不可多得的寶貴文物,設計精巧,功能齊全,堪稱清代川南地區民居宗祠建築的典範。
2012
年經歷過最大一次整體維修,因其「修舊如舊」,被省、市專家評價為「近年來四川文物古建築修繕工程的典範」。
貢井區文物管理所所長李玉說,這幾年,陳家祠堂更加注重文字、圖片等展覽宣傳,更加注重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每個月都將在祠堂內進行川劇座唱,同時還是自貢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張家花園
位於自貢貢井區,其中的張伯卿公館是川南地區近代現存最具西洋特徵的一處宅院建築,具有很高的建築藝術水平。
在其被列為第七批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後,自貢正積極利用國保資金開展維修工作,目前維修設計方案已完成並送審,隨後將按程序有效開展維修工作,並探索在維修完成後植入書畫、藝術品展示、文化工作室等文化產業,進一步利用和發揮好文物的文化傳承作用。
張飛廟
自貢人也叫張爺廟。
始建於清乾隆年間的桓侯宮是一座封閉式環狀建築,近1300平方米的面積,安排了多所錯綜複雜的單體建築,不擁湊、不繁瑣。
因為將近20年未大修,會館內屋檐漏雨,油漆、木雕、色彩敗退,欄板不少地方開裂,屋面有一些損毀,木樓板殘破腐朽。
目前區政府正在組織力量進行搶險排危,半年後將以更好的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還將接地氣地利用一方空地建成自流井區圖書館,向公眾開放。
市鹽業歷史博物館邀請 清華大學教授坐客「西秦講堂」
自貢網訊(鄧軍 記者 馬莉莎)9日,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特邀清華大學呂舟教授坐客西秦講堂,在四川理工學院學術報告廳 作《中國文物保護原則的演變與發展》學術講座。市文廣新局、市鹽歷館、自貢恐龍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