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大匯》/亡國君主血淚歌 吐露心中萬斛愁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這句詩大家一定耳熟能詳。

它出自李煜的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這首「絕命詞」與《浪淘沙·簾外雨潺潺》均作於李煜被毒死之前,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那時李煜歸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宋軍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滅亡。

三年後,即太平興國三年,徐鉉奉宋太宗之命探視李煜,李煜對徐鉉嘆曰:「當初我錯殺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這種心境下,李煜寫下了這首《虞美人》詞。

《詩詞大匯》

悲壯「血淚歌」 世代永相傳

這首詞的作者是李煜,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

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李煜不僅擅長詩詞,在書畫方面也頗有造詣。

李煜曾考證過撥鐙法的淵源,並總結為「擫、押、鉤、揭、抵、拒、導、送」七種技藝。

他擅長行書,多以顫筆行文,線條遒勁,有如寒松霜竹,世稱「金錯刀」;又喜寫大字,以卷帛為筆,揮灑如意,世稱「撮襟書」。

李煜曾出示南唐秘府所藏的書法作品,命徐鉉刻成《升元帖》,周密將其評為「法帖之祖」。

《詩詞大匯》

讓你從古人的智慧和情懷中汲取營養

品詩詞之美

享詩詞之趣

關注我們

精彩繼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千古詞帝――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南唐最後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