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狄亞》將為「未來如何閱讀小說」開創先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Faber/Touchpress 出版社準備研發一款極具開創性的應用程式「阿卡狄亞」。

這款應用將為「未來如何閱讀小說」開創討論先河。

暢銷小說家伊恩·皮爾斯對他的新作《阿卡狄亞》(ARCADIA)採用了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構思。

這部作品將作為一款應用程式與讀者見面。

作者則通過特殊授權的軟體編寫 故事。

該應用由Touchpress與Faber出版社專門為讀者開發而成,合作夥伴包括曾榮獲多個應用程式獎項的iPad應用《荒原》(The Waste Land)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Shakespeare’s Sonnets)。

該書將在八月作為含內購的免費應用在蘋果的App Store里上架,iPhone與iPad兩種均可購買。

精裝版的實體書則在應用程式上架前於2015年9月3日在英國出版發行。

『最傑出最純粹的小說家在流行小說界的傑作。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Malcolm Gladwell)

《阿卡狄亞》(ARCADIA)作為應用程式形式的出現展現了伊恩·皮爾斯所有可以呈現的敘述方法,令所有人都可以透過這本書成為屬於自己的旅行的主人。

讀者可以將其 視為一系列傳統線形小說,也可以在世界與故事之間快速交替。

讀者們可以閱讀,也可以離開,選擇其喜歡的章節。

在這款應用程式中,整個故事將被具象化地呈現在地圖上,每 個讀者的地圖都會因他們所選擇的旅行而變得獨一無二。

不同的閱讀形式在角色之間創造出不同的人物關係,以及對故事的不同理解。

亨利·沃蘭茲,Faber 數碼的負責人,這樣評價道:《阿卡狄亞》(ARCADIA)是一部渾然天成的數字小說,它所呈現出來內容遠不止表面看到的那些——無論是在 創作、編輯與閱讀方面。

這部作品充分地展示了伊恩·皮爾斯的敘事才華。

西奧多·格雷,Touchpress 首席創意總監:「有些故事意味著從頭讀到尾,這樣很好,因為一般的故事或者電子書都能很好地事先這種方式帶來的閱讀體驗。

那內在 充滿摺疊內容的故事又如何呢?起蘊含個多個分支是否會威脅到傳統的線形閱讀方式?伊恩·皮爾斯就在《阿卡狄亞》(ARCADIA)中編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而且我們還為 其開發了一個獨一無二的閱讀媒介,一款能共讓你自行探索文本與故事發展方向的應用程式。

《阿卡狄亞》(ARCADIA)問與答;

受訪者伊恩·皮爾斯(Iain Pears)

-------------------------------------------------------------------------------------------------

《阿卡狄亞》(ARCADIA)將作為應用程式、精裝圖書和電子書同時發布。

能請你描述一下對於讀者而言這三種格式的區別麼?以及,最初是什麼讓你對數字化的故事講述感興趣?

主要的區別存在於應用程式版本和其他的版本之間——首先,應用程式版比別的版本要長不少,因為創造一種符合情理的線性敘事須得刪除大量文本。

應用程式讓讀者有機會根據自己的口味來改變敘事方式;讀者可以從任意故事開始,讀完它的全部或者只讀一部分,再跳轉到下一個故事,還可以略過不那麼有吸引力的片段。

其理念在於,讓讀者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步入故事,而不是面對作者給他們設定好了的結構。

這在人們(比如我)基本上都會選擇的實體小說版本里是做不到的。

在應用程式中,讀者們能以不同尋常的方式與你的作品互動——自行選擇的章節的閱讀次序,或者還可能略過一些章節。

知道這一點令你這部小說的寫作方式有所改變麼?
這種新式寫作手法令你感到緊張還是興奮呢?

這戲劇性地改變了我的寫作手法。

同時構思若干條故事線並不新鮮,我在早期作品中也進行過這類探索。

然而在這一部小說里有十條各自獨立的進程,如果其中實際上被讀到的只有幾條的話,故事需要編排得近乎完美才行。

這種寫作的噩夢程度在此一言難盡,我只能說它的確真難 —— 譬如,為了確保讓讀者獲得一切必需的信息而沒有重複,就需要海量的反覆改寫。

講故事的方式也更加像是邊緣模糊的場景圖像,而不是持續一貫的敘述,雖然敘事風格會根據需要而相互切換。

要問我是興奮還是緊張,我覺得二者都有。

去預測讀者們的反應是不可能的。

我希望他們發現它既刺激又新奇。

但既然(就我所知)此前還不太有人嘗試過這類寫作, 讀者的反應顯然是無法確知的——沒準大家都喜歡,沒準誰也不喜歡。

而另一方面,無論是從寫作還是組織的層面來看,僅僅是把它完成這事本身便已經是個相當不錯的成就,我從中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

在《阿卡狄亞》(ARCADIA)這樣包含多個人物的小說里,讀者往往會從眾多人物當中找到一個本命至愛。

作為作者,你是否有自己最喜歡的人物?這在你的創作過程當中是否有過變動?

我努力避免特別偏愛誰,儘管很顯然一些角色會比其他的更加引人注目。

對於這本書而言,很重要的一點在於對主要人物們的刻畫應當具有相同的權重,而倘若讀者們選定的閱讀路徑把它們推上了虛構世界中的風口浪尖,這些人物應當有足夠多的戲份來擔綱故事主角。

讀者往往會把自己代入到他們第一個遇見的,或是占據主要視角的角色當中。

在《阿卡狄亞》(ARCADIA)中,他們初次邂逅的可能是主角中的任何一位(或者所有人一起),而寫作最困難之處在於設定這樣的場景:在這些場景中,敘事視角可能來自於在場人物中的任何一位,或來自它們全部,或不來自它們中的任何一位。

以上是我的創作情形——至少在應用程式版中是這樣的。

實體版本採用了更傳統的寫作手法,雖然我發現僅僅調整個別詞句往往能在表達效果上帶來戲劇化的改變。

在開始寫的時候我對自己要寫什麼從來沒有什麼確鑿的概念,因此人物們的確會突然出現,扛起出乎我意料的主要角色——在《阿卡狄亞》(ARCADIA)中,這種趨勢內置於故事,是情節展開的主要助力。

《阿卡狄亞》(ARCADIA)博採諸家,在其中可以看見各種類型文學的影子,其中包括間諜驚悚、科幻和反烏托邦等流派。

當下許多作家似乎都在做類似的事,譬如大衛·米歇爾(David Mitchell)和他的作品《雲圖》(CLOUD ATLAS)。

你認為是什麼造成了它的流行?

不同的作家肯定有不同的理由,雖然眼下此類手法似乎的確很有人氣。

它其實也不算特別新——魔幻現實主義早就是我們的老朋友,而把現實風和幻想風混搭起來的手法更是打從有講故事這回事起就已經存在了的。

真正新鮮的倒是這種行為:人工地把小說瓜分成各種類型,接著又為了這些死板的分類既不受作者待見也不受讀者待見而大驚小怪。

對我來說,間諜、言情、奇幻、偵探、科幻,再加一點歷史小說的混搭來自於這本書獨特的結構,以及其中一個人物(Lytten)和故事情節之間的關係。

與此同時,它也是對幾乎所有現存小說門類的一次有意熔合——我曾經寫過偵探小說和歷史小說,也採用過間諜元素,把它們全部熔於一爐並不能算是太出格的舉動。

至於奇幻元素,優秀的奇幻小說和歷史小說的相似性常常讓我不能自拔——二者都需要堅實可靠的社會和政治背景以自圓其說,以及讓讀者身臨其境。

一個是純粹虛構而另一個不是——這都只是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

相比於一段疑雲密布的真實歷史,一個設定完備的純粹幻想世界的說服力能讓前者望塵莫及。

最近,在《今天》節目(Today Programme)上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和尼爾·蓋曼(Neil Gaiman)進行了一場辯論,話題圍繞著文學流派和一些嫌棄類型文學的裝逼犯現象而展開。

在辯論中石黑(Ishiguro)說,「針對食人魔和惡作劇仙人的偏見簡直讓我目瞪口呆。

」你對這場辯論和各種文學門類有什麼感想呢?

我一直都很討厭分門別類的行為,尤其是對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的嚴格區分。

首次出版時被貶為類型文學的作品,比如勒·卡雷(le Carré)的作品,常常在風靡了幾十年之後又獲得了足夠的認可而被冠以純文學之名。

這尤其令人感到純文學和類型文學的對立是流派分類中最糟糕也最無謂的。

我並不認為食人魔和惡作劇仙人飽受裝逼犯的冷眼,它們正跟女巫、巨人和外星人一樣為廣大讀者所熱愛著。

不合口味的問題更多地屬於批評範疇而非通俗流行範疇。

同樣的情形也適用於兇殺、諜戰、歷史和言情故事——也就是說,適用於這樣一些小說:它們為故事情節賦予了超越其他一切的特權。

就我自己而言,我僅僅是把在某時某刻引起我興趣的東西寫出來,不管它們是什麼,雖然這種方式有其相應的代價。

讀者們會發現在《阿卡狄亞》(ARCADIA)中穿插著對作家們的指涉,包括莎士比亞(Shakespeare),托爾金(Tolkien),西德尼(Sidney)和C·S·劉易斯(CS Lewis)。

有其他作家也啟發了
《阿卡狄亞》(ARCADIA)的創作嗎?

有很多——這主要是因為故事依賴於其中一個角色的閱讀記憶。

因此,其中還包含了一點點丁尼生(Tennyson),阿蘭·傅立葉(Alain- Fournier),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羅賓漢(Robin Hood), 一兩條對普魯斯特(Proust)和劉易斯·卡羅爾( Lewis Carroll)的引用。

以及一星半點的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阿道司·赫胥黎(Aldous Huxley),喬叟(Chaucer)和瓊·普萊迪(Jean Plaidy)。

至於視覺上,主要借鑑了普桑(Poussin)和華托(Watteau)。

而應用程式的一個重要靈感來自湯姆·菲利普斯(Tom Philips)。

我一直都非常欽佩他的《腐念碑》(Humument) ——那是一本充分為視覺體驗設計的書。

其實,我花了很多心思讓這一切越不著痕跡越好,甚至顯得越心血來潮越好。

如果它們完全沒有被注意到的話其實一丁點兒也不要緊。

你平時讀什麼樣的書?——精裝本,平裝本,應用程式,或有聲書?

幾乎不聽有聲書,因為我實在是太容易走神了。

而應用程式書籍的選擇空間又有限。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通常更喜歡精裝實體書,為方便起見也讀平裝本和電子書。

但電子書我從來不讀帶插圖的,也不讀那些需要查閱索引或者腳註的。

我猜有朝一日電子書會成熟到足以處理這些問題,但是近幾年它們的發展似乎完全停滯了。

你十幾歲的孩子們屬於被稱作「數字土著」的一代人,你認為他們與你自己在這個年紀時的閱讀行為有所不同麼?如果不同的話,那麼這種區別屬於好事還是壞事,或者二者皆非?

他們讀書——而且很奇怪地偏好「真正的書」而不是像他們的大多數朋友一樣更愛電子書。

比起那些仍然被各種數字玩意兒震住的長輩來,這些孩子已經對技術司空見慣,因此在閱讀手段上遠比他們更加實用主義。

但孩子們的確有著我們不具備的附加能力——同時處理若干份文本——常常是在iPad和手機的螢幕上。

對他們的觀察促成了《阿卡狄亞》(ARCADIA)的創作。

這些孩子在文本和文本之間跳來跳去,實際上在進行一系列行為:理解文本、存入記憶、幾分鐘之後又返回。

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完全不留空當用來銜接思路和整合信息。

這讓我很想探索一番,倘若他們能夠根據自己的偏好來構造故事的話,將會如何閱讀。

這一代人的專注能力著實後生可畏——同我們相比,他們的這種能力在諸多層面上都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我們傾向於每次專心於一件事——可以不停歇地讀很長一段時間,但僅讀一本書。

他們的專注時間更加短暫而集中,但能在同一時刻關照到各不相同的事物。

老一輩人總有批評年輕一代的傾向,僅僅是由於他們有著別樣的行事方式。

《阿卡狄亞》(ARCADIA)則有意鼓勵他們怎麼高興怎麼讀。

你正在為下一部作品作那些籌備?會繼續探索故事講述的不同形態麼?

什麼也沒做。

眼下我正處於恢復期。

在最初的設想中,《阿卡狄亞》(ARCADIA)應當能無限擴張,因此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我當時非常渴望試試看這是否能實現,如今也對它已經呈現出來的樣子十分滿意。

但也許真正的成功應該是這樣的——某個讀過它的人能受到啟發,而創作出遠比它更加優秀的作品,以我做夢也猜不到的方式。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網絡激發類型文學新能量

經過約二十年的發展,在與讀者閱讀需求和網站傳播機制的持續互動中,網絡文學開創了新的文本形態和表現方式,其中類型化寫作是最重要的創作經驗。類型化並非是網絡文學的獨創,早已有研究者指出,網絡文學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