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縣大堡子山: 秦人第一陵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些答案里的大多數,有觸目驚心的一句話「文物大量流失」。
細究起來,法國巴黎的集美博物館工藝精美的鴟梟、金虎,美國紐約古樸大方的青銅器秦公壺等,都來源於禮縣。
別說文物保護者談起這些扼腕嘆息,連普通人,聽到如此大規模的文物流失,都會陷入深深的惋惜。
禮縣大堡子山到底是什麼地方?何以保存了這麼多的文物遺存?
這是秦人聚居地,是幾個省一直在尋找的秦人第一陵區——西垂陵區,是秦人邁向霸業前聚集地留下的重要痕跡,其餘三所陵園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和臨潼秦始皇陵園都在陝西省先後被發現。
首席記者張子藝
1國外展出揭開禮縣文物身世之謎
現今的禮縣,風景宜人,四季溫度適中,是地處西北的甘肅少有的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禮縣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流域,人類早期的文明活動在這裡留下了清晰的痕跡。
早在7000年前,這裡誕生了燦爛的仰韶文化,4000年前,寺窪文化和仰韶文化在這裡交融。
高寺頭遺址出土的這件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紅陶少女頭像,是《中國美術史》選用的經典。
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在陝西出土,這座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地下軍團」,一面世就轟動了世界,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秦史的興趣。
眾多歷史學者、考古專家通過對歷史文獻和考古研究發現,秦人有四大陵園。
到1987年,秦人四大陵園中的第二、第三、第四陵園,即雍城陵園、芷陽陵園和臨潼秦始皇陵園都在陝西省先後發現,唯有秦人的第一陵園卻一直難覓蹤影。
而且,在近十年的尋訪中,誰都沒有能找到。
大家都在尋找,秦人的第一陵園究竟在哪裡呢?
但誰也沒有料到,這所重要的陵園,卻以這樣的方式,與公眾見面。
1994年春,陝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韓偉在法國的一家私人博物館發現了出自甘肅省禮縣的五十餘片秦人金箔飾片和兩隻金虎。
金飾片鏤壓鷹、龍圖形等,長52~57厘米、寬32~37厘米,與中國海關查獲的二十餘片走私金箔如出一轍。
1994年夏天,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著名史學家李學勤在美國紐約發現一對秦公壺。
這對青銅秦公壺通高42.3厘米,形制莊重,紋飾瑰麗,是秦人在春秋早期的盛酒禮器。
1995年春,四隻青銅列鼎和兩件青銅簋在香港「露面」,上海市博物館出重金買回了四件。
四鼎腹內壁皆鑄有銘文,其中,兩件銅鼎的銘文為「秦公作鑄用鼎」,另兩件銅鼎的銘文為「秦公作寶用鼎」。
這些珍貴的文物,出自哪裡?又因何而流落他鄉呢?
答案很快被揭示出來。
那就是盜墓。
2上世紀末這裡遭遇瘋狂盜墓潮
讓我們把目光回到更早一些的禮縣。
據公開的文字記述,1987年,禮縣部分鄉村的農民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四處尋找,悄悄開始了挖掘「龍骨」的「地下活動」,就是想將其作為名貴中藥材出售,以換取錢財。
而與此同時,全國的文物考古專家們正在苦苦尋找秦人第一陵園的身影。
蘭州城市學院副教授趙小鈞是禮縣永興鄉龍槐村人,他在少年時代,曾親眼目睹了瘋狂盜墓者的醜態。
他說,盜墓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的,龍槐村的村頭河邊他小時候上學時就發現有一個烏鴉洞,而從那裡開始,據說就盜出來了七個鼎,六個簋,其中有兩個方簋,四個圓簋。
甘肅的歷史遺址確實豐厚,業界流傳著一句話:一鏟子下去就是幾千年的歷史。
所以,在耕作的莊稼地里隨便挖出個陶罐或者瓦罐,都是習以為常的事兒。
蘭州馬家窯文化研究會會長王海東說,早些年他們在鄉下收彩陶,幾毛錢就可以買來一個罐子。
農民們偶爾在地里挖出來彩陶,因為忌諱是「死人的東西」,都是一鐵杴敲破平到地里去,或者有些頑皮的孩子們撿出來當靶子,像扔保齡球一樣擺成一排,拿小石頭瞄準看誰能先打破。
其中只有極少數的,色彩紋飾確實非常美觀的彩陶,會被農民拿回家做雞食盆或者狗食盆,王海東說,他就從這些動物的飯碗中,發現了不少的珍品。
當然,這些只是當地人無意識的行為,究其原因也只能說確實是對文物遺存一無所知的愚昧。
但是發生在禮縣的瘋狂盜墓,卻是真正的團伙作案型的產業鏈式盜墓。
當時盜墓瘋狂到什麼境地呢?趙小鈞回憶,大堡子山掏墓的人七八百人,上千人,賣吃的、啤酒,賣涼麵的,都上山搭的帳篷。
農民挖出來文物後,就有來自於天水的文物販子拿大價錢收購,相對於當時的社會購買力,文物販子給出的價格幾乎可以算得上天價,一夜暴富不再是傳說,而這些傳說,也誘惑著更多的農民們奔赴野外,加入到盜墓者的行列。
趙小鈞說,當年,甚至連8歲的孩童,都拿著鏟刀,上山尋寶去了。
紀錄片《甘肅古事——千古遺恨秦公大墓》中,有對於當地農民的採訪,這些目不識丁的農民回憶起當時的情形,知道生土和熟土,知道如何根據泥土的分界線分析出墓室內的門洞。
紀錄片還採訪了當時《甘肅日報》駐隴南地區記者祁波,他說,當時最多的一天這一帶盜掘古墓的農民達兩千四百多人,波及到全縣18個鄉鎮,56個村,整個大堡子山來盜墓的群眾,有一些人帶著鋪蓋卷,拿著鍋碗瓢勺,在當地就餐,晚上都是燈籠火把架子車,有時候一家有五六口人一起參加盜墓。
31994年文物部門正式清理性發掘
1993年6月20號,《中國青年報》發表的《古墓悲歌》和《甘肅日報》的《盜墓賊西竄》《禮縣盜墓狂潮為何愈演愈烈》等文章,引起了甘肅省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
甘肅省政府對禮縣盜掘文物通過天水倒賣的現狀提出了具體的嚴打措施,反盜掘古墓葬和倒販文物的工作大力開展起來,禮縣抽調100多名政法幹警、300多名幹部組成專項鬥爭工作組,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嚴打」鬥爭。
此次嚴打共查獲盜掘、倒販文物案件15起,涉案人員224人,逮捕49人,追繳、上交文物600餘件,追繳贓款100多萬元。
1994年3月,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禮縣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就進入了大堡子山,對被盜掘的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的清理髮掘。
出於巨大的誘惑,當時的盜墓潮並沒有完全遏制,而盜墓分子的猖狂,更是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據甘肅省文物局提供的資料顯示,1996年2月,甘肅省文物局安全檢查組赴該地檢查時,當場發現二三十人正在盜掘,發現檢查組一行,盜墓分子倉皇逃走。
後來其中有人發現不是公安人員,逃跑幾百米後,竟然集體站在山頭上向檢查組揮舞鐵鍬示威。
1996年春,大堡子山秦公陵園被甘肅省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公安機關加大了打擊力度,1997年以後,較大規模的盜挖活動才基本得到遏制。
4高科技手段判定該遺址為秦人第一陵園
進入文物考古工作者視野的大堡子山文物遺址區已經面目全非,空地上巨大的坑洞,按照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王輝的記憶,「當時那個現狀是慘不忍睹,滿山遍野都是巨大的坑洞,就跟上甘嶺戰役寫的美國人炸的上甘嶺一樣的,全是非常大非常大的坑洞,滿山遍野都是。
」
實際上,因為盜墓分子的瘋狂作案,當地的文物已經被破壞得面目全非,全國的考古專家們也只能憑藉散落在全世界的刻有「秦公」「秦子」「西」字樣的文物,來推敲這裡是秦人第一陵園——西垂陵園。
但是墓室的奢華,一直在當地普通民眾中口耳相傳。
有人說,有一座棺木是用金箔包起來的;有人說,有的墓室裡面都是金玉鋪地;有人說,當時人們只拿金片子和能認得的玉器青銅器,那些有字的石條被拿回去砌了豬圈、羊圈,陶罐被拍碎扔了。
文物部門的進入,摸清了大堡子山陵區墓葬的分布特點和墓葬的形制,大墓殘存的禮樂器物、車馬、殉人、殉葬的牲畜等遺蹟證明,大墓應屬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車馬坑與兩座大墓處於同一方向,坐西向東,合為一體,形成完整的陵園格局。
只是墓葬主人的身份,卻因大量文物的流失而無法考定。
2002年3月,大量毀碎文物被藉助高科技成功修復,有關專家據此及相關歷史文獻資料斷定:禮縣大堡子山墓就是秦人西垂陵園,出土文物顯示,西垂陵園位居秦人四大陵園之首,是秦人進入陝西寶雞之前在發源地留下的重要大墓
來源:西部商報
〓〓〓〓〓〓〓〓〓〓〓〓〓〓〓〓〓〓〓〓〓〓
關注隴南生活網微信公眾帳號每天獲取更多隴南新鮮事!
關注方法:
1.搜索微信公眾號:隴南生活網
2.添加微信號:www0939net
法國歸還文物出自甘肅
商報訊 (首席記者 張子藝) 昨日有國內媒體稱:據英國媒體7月6日報導,法國已低調向中國歸還4件遭劫掠的純金文物,歸還的4件猛禽金首價值1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685萬元),這些是1992年中國...
考古專家揭開大堡子山遺址神秘面紗
光明網07-23 01:12顯示圖片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物質遺存璀璨豐富。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共生互補的發展歷程中,秦人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秦朝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統一了文字、...
西垂陵園考古發現,是秦人於西犬丘發展壯大的最好證明!
經過8年多時間的發掘和研究論證,於2002年,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發現的古墓群被專家一致認定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園——西垂陵園;禮縣也被認定是中國古代重要史書《史記》所記載的秦人發祥地「西犬丘」所在...
魅力禮縣禮縣的啥「坑」竟成了二十一世紀重大考古發現
禮縣,古稱「西垂、西犬丘」,秦人最早的都邑所在地。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非子居大丘」,「莊公居其西犬丘」……西垂即西犬丘,是秦人走向中原成就霸業的搖籃。
禮縣的這個「坑」竟成了二十一世紀重大考古發現!
禮縣,古稱「西垂、西犬丘」,秦人最早的都邑所在地。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非子居大丘」,「莊公居其西犬丘」……西垂即西犬丘,是秦人走向中原成就霸業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