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皇帝生前開創盛世,毛主席最敬佩的就是他,死後卻葬於河灘之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要說中國哪裡的風水好,那就莫過於北邙山了。
在北邙山上分布著四大帝皇陵墓群,分別是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朝帝皇陵墓群。
北邙山位於十三朝古都洛陽的北面,黃河的南岸,東西橫旦數百里,是殯葬安冢的風水寶地。
然而在這塊風水寶地上,卻有一座與眾不同的帝王陵墓,裡面埋葬著一個偉大的皇帝。
這位偉大的皇帝就是漢光武帝劉秀,連毛主席都曾這樣評價他:「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的皇帝」,可見劉秀是毛主席最佩服的皇帝。
劉秀,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
後因漢武帝時期,推行了「推恩令」。
按照「推恩令」的原則,劉秀的先祖從列侯依次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就成了一個小小濟陽縣令。
在其父親劉欽去世後,劉秀兄妹就回到祖籍棗陽舂陵白水村,投靠其叔父劉良。
從此,劉秀一家人就成為成了普通老百姓。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劉秀在家鄉趁勢起兵,征戰天下。
經過長達二十一年的戰爭,最終劉秀統一了全國。
劉秀在位期間,在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官僚機構;在經濟上解放生產力,與民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在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
因此,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正是因為漢光武帝實行了這些政策,讓東漢王朝能夠在新莽末年的一片焦土和廢墟中迅速恢復和發展。
在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東漢的人口和耕地面積開始大幅增加,從而奠定了東漢王朝前80年強盛的基礎。
作為高高在上的帝王,很多人都喜歡給自己百年後建一個氣勢恢宏的陵墓。
但是漢光武帝這位偉大的帝王的想法偏偏與眾不同,將陵墓修建在北邙山到黃河之間的一片河灘之上,而不是和其他皇帝一樣去爭奪北邙之巔,其陵墓採取面朝高山背靠河的方式。
此外劉秀還下令陵墓的修建,不要搞那些富麗堂皇又複雜的建築結構,只要能夠順利排水就好。
根據劉秀自己的要求,最後修建完成的陵墓,根本就不像是一個皇帝的帝陵。
雖然劉秀的陵墓修在黃河邊的河灘之上,看起來簡陋,但是因此躲過了盜墓分子的盜掘。
然而,其修建在北邙山上的帝王陵墓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幾乎都被盜墓分子洗劫一空。
這主要是劉秀的陵墓已經被埋在了黃河灘下,地底一米以下就全部是水了,再加上黃河水速的非常快,所以盜墓賊根本沒法挖掘劉秀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