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侵華 他從聯軍購買糧食賑濟災民 被朝廷充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學語文教材里有一篇課文《絕唱》,選自晚清小說家劉鶚所著的《老殘遊記》,為眾人所熟知。

劉鶚,字雲摶,江蘇丹徒(今鎮江市)人。

劉鶚是一個通才,在許多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身上的頭銜有「小說家」「詩人」「哲學家」「音樂家」「醫生」「企業家」「數學家」「藏書家」「收藏家」「水利專家」「慈善家」等,多達10多個。

在現代著名學者胡適看來,劉鶚一生最大的成就有四個:「一是河工,二是甲骨文字的辨認,三是請開山西的礦,四是賤買太倉的米來賑濟北京難民。

」唯獨沒有提及那部名垂青史的《老殘遊記》。

我們就來說說劉鶚的四大成就。

一、治理黃河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孕育了幾千年的燦爛文明。

但是,幾千年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黃河也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治理黃河水患,成為一道讓歷朝歷代焦頭爛額的難題。

1887年,鄭州十堡黃河決口,引發一場災難。

朝廷任命廣東巡撫吳大澄署理河南山東河道總督,負責堵口工程。

吳大澄是劉鶚父親的好朋友,劉鶚聞訊後,關閉了自己在上海的印刷廠,前去投奔吳大澄,並在他手下擔任河督局提調官。

劉鶚不辭辛勞,身臨一線,「短衣匹馬,與徒役雜作」。

由於判斷準確,指揮得當,防止決口再次發生。

在劉鶚等人的努力下,缺口得以合龍。

後來,劉鶚根據自己在河南、山東等地治理黃河的經驗,寫了《治河五說》《三省黃河全圖》《歷代黃河變遷圖考》《河工稟稿》等書,堪稱功蓋千秋,澤被後世。

劉鶚因此被推薦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以知府用」。

二、研究甲骨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距今已有300餘年,對研究殷商歷史和漢字淵源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劉鶚的好朋友王懿榮,收購了1500餘塊被稱為「龍骨」的甲骨。

八國聯軍侵華時,王懿榮自殺殉國。

王懿榮兒子王翰甫將這批甲骨全部轉給了劉鶚。

對於這批甲骨,劉鶚視為珍寶,閉門謝客進行研究。

同時,又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甲骨,使得收藏的甲骨總數達到了5000餘塊。

1903年,劉鶚從這5000餘塊甲骨中精心挑選出1058塊,編輯出版《鐵雲藏龜》一書。

《鐵雲藏龜》的出版,在甲骨文研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這意味著,甲骨文第一次由私人收藏研究,變成了向民眾公開的文物資料。

繼《鐵雲藏龜》之後,劉鶚又先後出版了《鐵雲藏陶》和《鐵雲泥封》。

劉鶚的三本著作,成了後人研究殷商歷史和漢字淵源的重要資料。

三、山西開礦

晚清時期,國力衰敗,民族深陷內憂外患。

各路仁人志士紛紛開出濟世良方,以求振興中華。

對此,劉鶚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提出了自己的濟世良方:「扶衰振敝。

在劉鶚看來,中國要發展壯大,必須藉助外國資本的力量,興辦實業,築路也好,開礦也好,都能讓民眾獲益、國家變強。

這種濟世良方的具體實踐就是,利用外國資本在山西開礦:「晉礦開則民得養,而國可富也。

國無儲蓄,不如任歐人開之,我嚴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礦路歸我。

如是,則彼之利在一時,而我之利在百世矣。

劉鶚認為,利用外國資本在山西開礦,外國能在短時間獲利,而中國能獲得長期效益。

應該說,劉鶚的觀點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不過,將國家礦藏資源的開發權拱手於人,還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因此,劉鶚飽受攻擊,甚至被當時的人罵為漢奸,「世俗交謫,目為漢奸」。

四、賑濟災民

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華,攻入並占領了北京。

受戰爭的影響,北京、天津一帶糧食供不應求,民眾流離失所,陷於饑荒之中。

任職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的劉鶚,看到這種情形後很為不安。

怎麼辦呢?劉鶚想了一個辦法,花錢向八國聯軍購買了一批太倉儲粟,設立平糶局,賑濟北京災民。

照說,這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善事。

可由於太倉乃國家儲存糧食的倉庫,一般無人敢動。

因此,後來清廷以「私售倉粟」的罪名,將劉鶚發配到新疆充軍。

1909年,劉鶚死於新疆,享年53歲。

【參考資料:《清史稿》《老殘遊記》《劉鶚》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