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道科考Day7|劉建軍:一位行走在保護文物路上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天山道科考Day7
人物故事|劉建軍:一位行走在保護文物路上的人
亞心網訊(文/特派記者 閆小芳 圖/特派記者 龔彥晨)回首歷史長河,每個時代都曾有一群超脫於社會現實之外的先行者。
他們不沉迷於眼前的盛世繁華,也不涉足主流文化所推崇的物慾競賽,反而甘於平淡,為保護地方文物貢獻自己的力量。
他們,就是基層一線文物保護工作者。
阿勒吞古城
而在新疆新源,就有著這樣一位一直行走在保護文物路上的人,劉建軍。
「我是土生土長的新源人,我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新源的歷史和故事。
」劉建軍說。
作為一名70後,在進入文物局工作前,他曾經是射擊運動員,從事過十幾年的法律工作,但又因為機緣巧合從事和自己專業毫無關聯的文物保護工作,在繁瑣的工作中,他收穫了不一樣的人生體驗。
「我都習慣了」
當絲綢之路天山道實地綜合考察一行人來到阿勒吞古城腳下時,一人高茂密的草擋住了大家的去路,這時一個皮膚黝黑的漢子站出來,說道「我在前面給大家開道吧!」
科考隊登上阿勒吞古城遺址。
這不是一片普通的草地,裡面有一種叫蕁麻的草,(別名蜇人草、咬人草、蠍子草,其莖葉上的蜇毛有毒性(過敏反應),人及豬、羊、牛、馬、禽、鼠等動物一旦碰上就如蜂蟄般疼痛難忍,它的毒性使皮膚接觸後立刻引起刺激性皮炎,如瘙癢、嚴重燒傷、紅腫等。
)
劉建軍帶科考隊考察阿尤賽溝口墓群。
緊跟在他後面的記者突然聽見「哎呦」一聲,細問才知道他被前面的蕁麻給扎了,大家正在擔心他時,他卻笑了笑說「沒事,我都習慣了。
」
一句「我都習慣了」,聽上去似乎雲淡風輕,仿佛還帶著調侃,然而這一路上被樂觀的心態所化解的心酸,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進入文物局的8年來,他背著帳篷,深入新源的深山叢林去視察文物點,一走就是三四天,從南區到北區,從北區到中區。
為了考察清楚每一處文物的信息,他的足跡幾乎遍布近一萬平方公里的新源。
他隨車放著一個帳篷,「因為說不定哪天巡查碰到特殊情況,回不來就得住在野外,這樣也能以防萬一。
」新源天氣多變,記者一行人本來打算今天進山的,但是由於突降大雨,行程不得不延誤,8年時間裡,他遇到這樣的情況可想而知。
「我們是最佳默契搭檔」
說起搭檔,劉建軍很是激動,睿智的眼睛裡滿是對搭檔胡海江的欣賞之情。
「其實我和胡主任很早之前就認識,因為局裡其他幾個都是女同事,所有外面考察的事情都是我倆在做。
」提到旁邊開車的胡海江,劉建軍調侃說,「自從2011年胡主任來我局裡,我倆幾乎經常在一起,比陪我家裡人的時間不知道多出多少了。
」
阿勒吞古城周邊景色。
作為新源文物局的局長和主任,劉建軍和胡海江一起出去考察,他們是工作中的默契搭檔,在生活中也是要好的夥伴。
比如他們都是新二代;比如一次考察過去了,兩個人變得更黑了;比如在文物局上班以後,在家吃飯的次數都屈指可數;比如因為經常在路上,朋友基本都約不到他們……
特殊的地理位置、多民族的聚居、遊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融給新源縣留下了眾多歷史遺蹟,劉建軍介紹,經過第三次文物普查,新源全縣已發現文物保護單位212處、登記各類墓葬6633座,古遺址3處、岩畫4處。
截止2016年,新源縣境內擁有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85處,已樹立了32處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標識牌。
劉建軍(左)向記者介紹情況
「因為新源區域大,文物多,保護工作是個很大的難題,目前的情況只能靠人為保護。
」劉建軍說,但在牧民的傳統觀念中,他們認為文物保護跟自己沒有什麼關係,這給當地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一定困難。
為了改變牧民的觀念,劉建軍和胡海江下了很大工夫。
除了在日常巡查文物的過程中向牧民宣講文物保護法的相關知識外,他們還跟社區聯動,讓牧民了解《文物保護法》。
「通過這幾年的宣傳,現在情況比之前好多了,我們新發現的好幾處地方還都是當地牧民給提供了線索,我們才去當地考察的,而且牧民保護文物的積極性高多了。
」
「在工作中學習 在學習中工作」
劉建軍(左二)介紹阿勒吞古城。
從事文物管理工作近十載,劉建軍早已對新源境內的所有遺址、古蹟瞭然於胸,但他說考古是一個「長工程」,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工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
8年間,懷著對文物保護的一片熱情,憑著個人強烈的求知慾和責任感,從一個零基礎的人跨進了文物保護的專業領域。
新源不僅有那拉提風景區、唐加勒克紀念館、點將台等風景名勝,更是劉建軍出生長大的地方,對新源的這份特有的感情,讓他對文物的保護更為執著。
「每年兩次例行巡查是必須的,因為這邊很多都是牧民,他們轉場的時候很多地方就成了無人區,必須去進行進一步確定和看文物的情況。
」
對劉建軍來說,文物保護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為了守護自己在考古所的8年里一直想去實現的夢想——讓新源更多的歷史讓大家知道,也讓更多人通過文化的魅力愛上這裡,在一切向前看的社會風潮中,能夠堅守住自己的夢想。
天山道科考相關報導:
Day1|「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實地綜合考察」活動啟動
Day2|和靜:這裡每一塊石頭都有一段悠遠故事
Day3|新疆首次發現大型青銅時代太陽崇拜遺址
人物故事|考古隊伍中的80後「女漢子」於麗君
Day4|那熱德溝口墓葬:巴音布魯克草原一處神秘的墓葬
Day5|王忻:文物保護的堅守者
Day6|新疆新源縣發現阿勒瑪勒青銅高足環牛祭盤
本次活動的亮點包括:大西溝、老巴倫台黃廟、老巴倫台草原墓群、阿拉溝戍堡夏爾古堡、德文托羅蓋遺址、夏爾才開墓葬遺址、阿爾夏墓群、塔克勒克遺址、阿熱德溝口墓葬、哈爾諾爾大墓、察汗薩拉幾何排列墓群、布爾錫林多形態墓群、烏蘭英格墓群、巴音郭勒石人、巴音郭勒滴水墓、巴音郭勒鬍鬚墓、石林及青銅時代遺址、阿熱德大墓(外形奇特)、那拉提夏牧場(和靜新源自古大通道)、新發現青銅時代聚落遺址、野果林南山冰磧湖、墓葬谷考察、則克台山區新發現銅礦遺址考察、尼勒克縣吉林台河谷山地青銅時代遺址考察等。
湖北省文物局召開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專家論證會
為推進蘇家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4月10日,湖北省文物局組織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建築大學、山東大學歷史學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漢大學等單位的文物、規劃、考古專家,赴京山縣對蘇家壟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