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集中展示秦俑等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成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陝西彬縣馮暉墓出土的彩繪浮雕磚
央廣網西安8月30日消息(記者雷愷)長期以來,秦兵馬俑彩繪的保護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攜手青州市博物館、焦作市博物館、寶雞先秦陵園博物館、咸陽市文物保護中心、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等策劃舉辦的「留住色彩——陶質彩繪文物保護成果展」今天(30日)在秦陵博物院開展,展期3個月。
秦俑彩繪俑頭
展覽分為「我們的敵人」「化零為整」「我們的方法」「我們的工具」「我們的創新」等五個方面,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在陶質彩繪文物保護領域承擔的項目為基礎,以陶質彩繪文物為目標,選取了從先秦至元代的陶質彩繪文物121件(組)及非文物類展品,介紹了介紹陶質彩繪文物保護修復相關的原則、程序,基本的技術知識、保護工作的難點以及所取得的成果。
焦作陶倉樓
展覽從文物保護工作者的視角,選取了包括兵馬俑在內的陶質彩繪文物鮮為人知的一面,從而引起參觀者的興趣。
我們可能不知道,因時間、空氣、環境、溫濕度等等因素,秦俑等陶質彩繪文物會出現生漆層老化、陶質的酥粉痕跡以及彩繪的空鼓、起翹、剝落、表面可溶鹽等,展覽通過文物從「支離破碎」到「完好如初」,從「斑駁殘跡」到「色彩斑斕」的變化,普及、宣傳文物保護的基礎知識,提升觀眾文物保護意識。
山東青州香山漢墓出土的彩繪騎兵鞍馬俑
據介紹,2004年,「秦俑彩繪保護技術研究」項目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5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正式成立,標誌著對陶質彩繪文物的保護進入了標準化、規範化的新的階段。
經過多年艱苦攻關,秦陵博物院首次在兵馬俑的彩繪中發現了古人人工合成的「中國藍」和「中國紫」;「考古發掘現場出土脆弱遺蹟臨時固型材料研究」項目獲得「十二五」文物科技保護和技術創新一等獎;在修復技術、粘接材料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獲得了多項國家專利。
陶質彩繪文物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還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為中心輻射全國,舉辦了陶質彩繪文物修復保護培訓班、標準推廣班,培訓全國各地同行近二百人;編制文物保護方案,完成保護修復項目,修復文物千餘件;建立了「陶質彩繪文物保護青州工作站」等3個基層工作站,實地培訓指導基層保護修復工作,帶動了基層保護修復水平的提高,成為全國的陶質彩繪文物保護的領軍者。
兵馬俑不是灰色?人工合成藍紫彩繪秦兵馬俑士首度曝光
秦國的兵馬俑,相信大家的第一個印象,都是灰頭土臉。事實上,兵馬俑在出土之前幾乎全都是彩繪。今次,考古學家首次在兵馬俑發現了「中國藍」和「中國紫」這兩種古代人工合成的顏色,近日更首次在西安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