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有「脂燭長明,弩戎不虞」的傳說,實際情形又是如何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古代的陵墓,大多有脂燭長明,弩戎不虞的傳說,這些傳說為本來就陰森神秘的陵墓又增添了一份恐怖。

至於氣魄恢宏、歷史悠久的秦始皇陵地宮,人們對這種傳說更是深信不疑。

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曾有秦始皇陵中有「人魚膏為燭」的記載。

「人魚膏」據歷史資料分析應該是鯨魚脂膏。

當年秦始皇在東海令人以連弩射殺過的大魚便是鯨,有的科學家曾作過這樣有趣的推算:用鯨腦油製成的蠟燭,一支的燃燒值是7.78克/時,一立方米的鯨油可以燃燒五千天,秦代人之所以用「人魚膏」作燭,大概是利用了耗油少、燃點低、不易滅的這一特性,用作照明相對可以保持持久。

但從已出土的北京十三陵明定陵地宮中的「長明燈」來看,在陵墓中要做到「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一旦隔絕了空氣,燃燒也就成為泡影。

想來秦始皇地宮中的「長明燈」,也早已熄滅若干個世紀了。

如果打開秦陵地宮,其間安裝的弩弓是否還能發生作用,這同樣是研究者和好奇者感興趣的課題。

秦始皇陵內安裝的弩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形,現在尚無確切的定論。

但就秦俑坑出土的弩弓來看,其弓乾和弩臂均較長,材質可能是南山之「柘」(山桑),當是性能良好的勁弩。

據考古學家王學理先生估計,這種弩弓的射程當大於六百步(合今831.6米),張力也當超過十二石(合今738斤)。

這樣遠射程、大張力的勁弩,單靠人的臂力拉開恐怕是困難的,只有採用「蹶張」才能奏效。

如果把裝有箭矢的弩一個個連接起來,通過機發使之叢射或是連發,就可達到無人操作、自行警戒的目的。

這種「機弩矢」實際上就是「暗弩」。

因為秦始皇陵內藏有大量珍奇異寶,為了防盜,就在墓門內、通道口等處安置上這種觸發性的武器,一旦有盜墓者進入墓穴,就會碰上連接弩弓板機的絆索,遭到猛烈的射擊。

這一做法,被以後漢唐陵墓所繼承,有些史書也詳盡地記載了這一事實。

據《錄異記》載:唐僖宗末年,一個盜墓賊被鳳翔府官差抓獲,當府曹李道審問時,盜墓賊說他「為盜三十年,咸陽之北,岐山之東,陵城之外,古冢皆發」。

但有一次,在掘一古冢時,「石門剛啟,箭出如雨,射殺數人……投石其中,每投,箭輒出。

投十餘石,箭不復發,因列炬而入。

至開第二重門,有木人數十,張目運劍,又傷數人。

復進,南壁有大漆棺,懸以鐵索,其下金玉珠璣堆積,眾懼,未即掠之,棺兩角忽颯颯風起,有沙迸撲人面,須臾風甚,沙出如注,遂沒至膝,眾驚撲人面,須臾風甚,沙出如注,遂沒至膝,眾驚恐走。

比出,門已塞矣。

後人復為沙埋死。

」這個盜墓賊可謂是死裡逃生,無怪乎他對府曹李道說:此次不被捉捕,也打算今生「誓不發冢」了。

由此可以推測:秦陵地宮中機關重重是合乎邏輯的。

但實際情形又是如何呢?這仍然是一個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秦始皇手中的青銅劍千年不銹之謎

兩千年前的青銅劍秦始皇兵馬俑,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是二十世紀最偉大考古發現之一!隨同兵馬俑一道,同時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地下沉睡兩千多年,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秦始皇陵地宮裡到底隱藏了嬴政多少秘密?

如果你是一個抱有強烈好奇心和求知慾的人,我想有三樣東西一定是你做夢都想親眼見到的。第一是外星文明的世界,第二是楊貴妃的裸體,第三就是秦陵地宮了。為什麼盜墓小說這麼盛行,除了恐怖詭異的氣氛帶來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