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就看過癮,大藏家斥資億元收藏的觀賞石(部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就像5%的人掌握95%的財富定律一樣,精品觀賞石在近幾十年經歷了發掘發現、分散、集中的幾個階段,越來越多的精品集中在少數藏家手上。

由於他們樂於建館、科普和宣傳,在大量分散之後,我們有機會他們的藏館中欣賞到批量的觀賞石精品,分享這個時代最快樂的賞石時光。

觀賞石大藏家斥資億元購藏大量觀賞石精品,我們一起跟隨他的足跡去賞讀無言大美的石頭。

躑躅于山西臨汾張志強先生的石文化博物館,就是置身於一個巨大的美的磁場中,無法不震撼,無法不感觸——那大大小小、林林總總5000餘方美輪美奐的各類觀賞石,無一不展示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自然奇美,又無一不在訴說著隱藏形色紋理背後宇宙億萬年演化過程中不為人知的故事。

從火車站的副站長,到鋼鐵公司的董事長,再到擁有酒店、大型購物中心等產業的一方大亨,張志強先生有著20餘年經營鋼鐵冶煉企業、10餘年從事商貿業的經歷,其積累財富的過程,也如觀賞石般飽經磨礪。

如今,他把很大一部分財富都集中到了石頭上,集中到了石文化的事業中,乃至斥資億元,創建了山西省第一家非營利性的私人奇石博物館。

張志強先生

喜歡石頭,並把它當成事業,當成心靈的歸宿是偶然,也是必然。

是冥冥之中命運的召喚嗎?張志強也說不清。

他只知道,那些石頭剛毅蒼勁、玲瓏柔美,而又內蘊著無窮的魅力;他只知道,只要真的被某塊石頭所吸引,那種獨特的美就會時刻誘惑他、召喚他,讓他印在心裡,千方百計地追尋,哪怕需要經過漫長的等待。

10餘年苦心尋覓,張先生的館藏早已可以用精彩二字概括。

從豐富的石種,到廣泛的題材;從體量碩大的靈璧石、太湖石,到玲巧精緻的戈壁石和藏石,蔚為大觀,成為國內外為數不多、館藏最豐富的私人石文化博物館之一。

縱觀張志強石文化博物館中的藏品,上乘精品頗多,且尖利者少,渾厚者多。

一方方石頭,線條圓潤流暢,色彩濃郁飽和,肌理質樸鮮明,暗合中華文化平和、含蓄、厚重之美。

這又何嘗不是張先生性格特點的寫照,柔和內斂,不事張揚,卻又意味雋永。

張志強先生苦心孤詣經10餘年收集到如此之多的上品之石,他的經驗有三:一是要有好的眼力,看不走眼;二是要有比較強的經濟實力,下得了手;三是要有足夠的膽識與氣魄,抓得住機會。

他還有個特點,藏石「只進不出」,重收集、重守護、重積累,更看重的,則是與每塊藏品之間的那份因緣。

與龍龜結緣

在張先生石文化博物館一個展廳的中間位置,有一塊觀賞石——龍龜。

站在它面前,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一方頑石,形神兼備的龍龜兩大神獸合而為一,曰北方靈異之獸——玄武。

這種驚世大美本身就是一個傳奇,而張先生與它的結緣,也為他的人生留下了一段傳奇。

2012年,張志強到太原參加「中國太原國際收藏文化博覽會暨珠寶奢侈品展覽會」。

展會開幕前夕,他偶然聽說一位台灣觀賞石收藏家手中有一方產自內蒙古的戈壁石,龍龜造型。

看到照片後,他怦然心動,當即打電話聯繫那位收藏家,你那尊龍龜我非常喜歡,請開個價吧。

商談的過程異常簡短,價格瞬間敲定。

張志強說,你把帳號發過來,我馬上就把錢打過去,請你明天上午把龍龜送到我住的賓館。

對方也爽快,滿口答應。

但奇怪的是,直到晚上,帳號仍然沒見發來。

看到夜色降臨,張志強的心中不免生出幾分焦急,他暗自思忖:莫非對方變卦,事情有了變故?

在商場上拼搏多年,他當然知道商場如戰場,各種詭譎莫測的變數都不鮮見,只是,如果交易不成,他便會與心儀的藏品失之交臂,而這,實在是他最不希望的結果。

事情在第二天有了轉機。

一大早,那位台灣藏石家攜龍龜如約而至。

張志強喜出望外,過目之後更是驚嘆:果真好石!於是便問,昨天為何不給帳號?對方回答,你連東西都沒見到,我怎麼可以收錢呢?雙方會心而笑,握手成交。

第三天,龍龜在博覽會上亮相,成為展會的一大亮點。

而後,張志強也因龍龜及其他一批奇石珍品,在觀賞石界聲名遠播。

苦樂並存

煩惱和無奈也是有的。

現在,他的石文化博物館名聲在外,幾乎每天都有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觀賞者,但其中也有不少石友是背著石頭來的——談石論道之後,便開始推銷自己的石頭。

精品固然也有,但大多張志強並不喜歡,可一聽到石友們講述「孩子上學需要用錢」等種種窘況,看到他們充滿希冀的目光,推辭的話便難以出口了。

雖然石頭出於情分留下後往往束之高閣,但他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著「違心之事」,悉數收下。

其實,也不違心,因為他看重的是與人為善的本真,而觀賞石的本質和特性不就是「真、善、美」嗎?

收藏,收是苦中作樂,藏也樂中有苦。

在許多人看來,張先生坐擁這座飽含石文化之美的藝術聖殿,以及諸多賞石精品代表的巨額財富,足以令己自豪、令人艷羨,但張志強並不滿足,更不想駐足,他知道,他對觀賞石文化事業的貢獻才剛剛起步,創建一個石文化博覽園的夢想,還需要傾注更多的心血、花費更多的努力。

他的藏品,以目前場館的面積已無法容納,更難以用更科學、更藝術的形式展示,他對賞石文化和產業的許多設想,還無法插上可持續發展的雙翅,在現實的天際高飛、翱翔。

這是他的憂思,也是他的動力。

張志強先生藏石欣賞

作者:韶華

攝影:《寶藏》雜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