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力量:文化遺產與城市旅遊經濟的發展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作者: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中國區主席;一帶一路百人論壇文化委員會委員 陳平

一、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合作與共贏

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

無論是長城、故宮,還是大運河、絲綢之路,都曾見證了人類的輝煌,是人類共有的記憶。

自1985年12月12日中國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的締約國以來,截至2016年7月,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審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中國世界遺產共有50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0項、世界文化景觀遺產5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1項,總數居第二,僅次於擁有51項世界遺產的義大利。

絲綢之路橫跨歐亞大陸,不僅是一條商貿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之路。

經過的路線長度大約5000公里,包括各類共33處遺蹟,申報遺產區總面積為42680公頃,遺產區和緩衝區總面積為234464公頃。

其中,中國境內有22處考古遺址、古建築等遺蹟,包括河南省4處、陝西省7處、甘肅省5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6處。

哈薩克斯坦境內有8處遺蹟,吉爾吉斯斯坦境內有3處遺蹟。

2016年6月22日,我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報的跨國項目絲綢之路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首例跨國合作成功申遺的項目。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說,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貿易之路、對話之路、和平之路和發展之路,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進一步增進了中國和哈、吉等中亞國家的傳統友誼,成為新時期中國與中亞地區各國和平對話、共同發展的新紐帶。

絲綢之路聯合申報的成功,不僅增加了中國世界遺產的數量,而且為這三個國家的文化遺產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

2016年05月13日,在由國家文物局、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化遺產保護交流合作論壇」期間,中外30多家博物館啟動成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博物館友好聯盟」,並簽署了多項文物保護、交流雙邊、多邊合作協議,首次將絲路沿線的中外博物館資源進行整合。

今後,這些國家不僅僅會在博物館方面進行更多的交流與合作,而且可以進行更加富有深度的文化與經濟交流,為一帶一路的推廣與發展提供更多的文化合作平台。

絲綢之路共同申報的成功,體現了文化遺產領域內,各國之間合作與共贏的價值。

二、文化遺產的利用價值:保護經驗與旅遊經濟

文物保護與城市發展並不矛盾。

保護文化遺產也不排斥對其合理地利用,只要處理好保護與利用、學術研究與旅遊開發的關係,就能得到可觀的回報。

而如何更好地利用這些文物,體現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目前,全世界共有554處世界級文化遺產。

其中,義大利、西班牙、法國是名列前茅的文化遺產大國,它們在文物古蹟的保護修復和開發利用方面有著諸多成功的經驗,值得中國借鑑。

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調動民間和私人的積極性,是歐洲國家的普遍做法。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

在法國,春天會舉辦「博物館日」,秋季會舉辦「文化遺產日」,很多著名的博物館和歷史古蹟也在免費開放之列的。

德國有博物免費開放日、「博物館長夜」等,孩子們可以在博物館慶祝紀念日,老師可以為學生制定特別教育課程等。

因此,當代價值就是要充分利用博物館的資源,進行保護與開發。

義大利是世界上擁有最多世界遺產的國家之一。

國內有博物館、宮殿、建築物、考古遺蹟等將近100,000多座。

這些遺產為義大利的旅遊帶來了大約4,270億歐元的收入,是彌補國家收支逆差的第二大來源。

遊客有將近4370萬,據義大利旅遊局統計,僅羅馬競技場每年就吸引將近4,000,000人次參觀,位居世界第39位,而龐貝遺址每年吸引2,500,000人次造訪,也位居世界第48位,都是義大利遊客光顧最多的旅遊景點。

所以,利用祖先遺留下來的遺產,為後人造福,用歷史遺蹟和文物,為現有的民眾和國家帶來收益,是一項利國利民還能惠及全球民眾的商業經濟。

中國的世界遺產名列世界前茅,旅遊景點眾多。

對於外國人而言,故宮、長城、兵馬俑是耳熟能詳的景點,但與龐貝古城和羅馬競技場相比較,知名度和國際形象還是略顯遜色。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景點過多,各省各地都有可以參觀遊覽的風景和文物,所以遊客無法在短期內游遍所有的旅遊景點。

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的旅遊設施、整體旅遊形象包裝還是缺乏鮮明的特色。

遊客去了義大利,可以完整地體驗一座城市的風土人情、建築風貌和歷史遺蹟。

而我們的旅遊景點大多數是一個孤立的景點,很多古城已經不存在了,原有的生活形式被旅遊開發商人為地破壞掉,乃至千城一面、千鎮一面,遊客不能深入地體驗此地方的內容和特點。

有的景區原住居民的生活方式一再被改變,但是質量卻沒有得到提高,因此他們對於接待遊客的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出來,不認為旅遊做好了接待,裝修好了自家的庭院,就能夠為自己帶來好的經濟收入。

而是被動地爭利益,造成惡性競爭,破壞了遺產、風景、民眾與遊客的關係。

所以,我們必須提高景區的服務能力,調動民眾的參與和積極性,加強衛生以及現代化的設施建設。

尤其是不能出現要錢照相、強迫購物的現象,這也是大國國民素質的一個體現。

只有做到賓至如歸,世界各國的人們才會愉快地來參觀遊覽。

而我們的百姓也能夠開開心心地掙錢生活。

三、文化遺產與城市的互動關係:活化、利用與再創造

1)利用文化遺產,提升文化創意產業

如何把生意做成藝術,把藝術品轉化成商業,實現商業價值,是文化遺產和創意產業的一個新課題。

台北故宮的創意產品也風行寶島。

比如,原本賣膠帶紙是普通小商店就能做的小生意,但把康熙皇帝的御批手跡「朕知道了」印在膠帶紙上,就把這筆小生意做成了文化。

結果產品一上市便賣斷了貨。

此外,還有明星文物翠玉白菜,被開發利用後做出的創意產品銷售額,占到故宮創意產品的32%。

對於博物館而言,藝術授權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開闢了一個廣闊的領域。

博物館通過藝術授權可以減少和剔除產品設計和生產環節,給消費者帶來更優越的產品。

另外一個文化遺產再利用的領域是建築遺產。

比如一些被廢棄的廠區廠房,只要合理利用,精心設計,就能為當代人提供新的使用價值。

重要工業遺蹟的再生設計要實現兩個重要目標:既要有利於工業遺蹟的保護,又要能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要將保護與更新、利用有機地結合起來。

比如設計師雅克•赫爾佐格和皮埃爾•德梅隆在英國倫敦發電廠所做的創新就是一個很好地案例。

倫敦熱電廠建立於1994至1995,是倫敦地標,可惜後來被廢棄。

2000年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在原地誕生,便重新煥發活力。

從熱電廠到藝術館的變身似乎太不可思議,但這一改造卻是工業遺產研究者們所津津樂道的改造性再利用案例之一。

目前,由此熱電廠改造的藝術家工作室、公寓、酒店已經價格飛升,炙手可熱,成為倫敦生活的新時尚區。

文化遺產的再利用,建築是很好的利用載體。

2)舉辦國際藝術節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在於經濟之繁榮,地理位置之優越,或自然風光之美,而更在於其包含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

藝術節是世界人民相互了解和溝通的橋樑,集中地體現了民俗和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性,讓下一代的孩子們通過藝術節的窗口,了解到世界不同的文化和習俗,以及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在今天,經濟與文化日益融合,已成為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人們對節慶也是越發重視,但東西方對於節慶的形式和認識還存在著不小的差異。

目前,國內很多城市為舉辦藝術節不計成本,過於形式化,背離了藝術節原有的宗旨和目標。

如果要讓民俗文化造福子孫後代,它就不能僅僅作為一種歷史的記憶,相反,它必須成為一種常態,在現代生活中繼續流傳。

因此,節慶應以民眾為主,強調與民同樂,重視民間文化交流的實質和形式,提倡原生態的表演,同時應鼓勵青少年參與,從而實現保護和發展傳統文化的主旨。

國際藝術節慣例:

1、經濟實惠、回歸民間、小型多樣、內容豐富。

藝術節主辦方需要負責受邀對象到達之後的食宿、交通以及零用金,而受邀對象所需的機票及演出費用則自理。

藝術節期間,代表團的成員可以居住在當地居民家中,以便雙方能更好地進行交流和了解,消除由於誤會和生疏而產生的彼此間的隔閡以及文化上的衝突。

2、返璞歸真,保護原生態。

所有的舞蹈和樂隊都需要現場伴奏,不得使用電聲和CD等現代手段。

3、藝術節不可忽略的幾大要素:民眾參與性,大眾娛樂性,青少年的教育性,傳統民俗的普及性,活動的持續性發展以及民族文化的傳承性。

三、鎮江文化遺產的機遇與提升方式

1)交通便利 、文化底蘊深厚,宜舉辦國際活動或高端文化論壇。

首先,鎮江作為全國聞名的江南魚米之鄉,地處黃金十字水道長江和京杭大運河交匯點,交通便利。

其次,鎮江擁有歷史遺存建寺1500多年的金山寺、建寺1400多年的焦山定慧寺、建寺1500多年的寶華山隆昌寺、建院近2000年的茅山道院。

鎮江博物館內收藏有新石器時代至近代的三萬餘件文物精品,有著豐富的歷史遺存。

再次,鎮江不僅擁有著韓世忠、梁紅玉擊鼓戰金兵的歷史傳記和水漫金山的神話傳說。

而且《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故居,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大地》的作者賽珍珠等文化名人故居,文化底蘊深厚。

因此,適合

適合打造以神話傳說為主題的「鎮江國際神話故事藝術節」,將鎮江的文化內涵與城市的發展聯繫在一起,突出其他城市的重圍,與世界相連。

讓世界認識了解鎮江,讓鎮江走向世界。

2)手工藝技藝豐富,適合舉辦手工藝博覽會

鎮江的剪紙、雕刻、正則繡、竹簾畫等傳統手工藝非常著名。

可以舉行多種類型的手工藝集市或博覽會,加強手工藝創意產業。

總之,文化遺產是人類的智慧結晶,是人類通過代代相傳下來的珍貴遺產。

我們應該保護遺產、活化遺產,讓它成為城市旅遊、民眾生活中的一部分,使遺產與生活形態和時代的發展相聯。

正如德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黑格爾曾說:「歷史是一堆灰燼,但灰燼之中還有餘溫。

我們的任務不是發掘這些已近冷卻的灰燼,而是要把雙手深入其中,體會那尚存的溫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熱點八國專家紫禁城話文保

點擊上方「北京參考」可以訂閱哦 日前,來自國際文物保護與修復研究中心、國際博物館協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等國際組織,以及包含中國、埃及、希臘、印度、伊朗、伊拉克、義大利、墨西哥8個文明古國在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