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數看,元宵節的這些習俗你還能說幾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元宵節快到啦,咱們一起來複習一下那些有意思的習俗吧!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春燈節、小正月、元夕節。

元宵節是春節後第一個重要節日,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

吃湯圓1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

湯圓,又名「湯糰」、「元宵」。

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湯丸」、「湯糰」,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

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

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咸、甜、葷、素之分;按製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別,則有糯米麵、高梁米麵等。

看花燈2

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曆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於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猜燈謎3

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

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遊戲。

放天燈4

來由是過去人們在躲避盜匪侵襲而四散逃逸之後,以燃放天燈為互報平安的信號。

由於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這一天,人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所以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其後逐漸演變為向上天祈福許願的民俗活動。

天燈上寫滿了心裡的各種祈願,希望天燈能上達天庭,帶給人無限的希望和光明。

倡議:元宵節,請向孔明燈說NO!

孔明燈加熱升空時外焰可達300℃,極易燒著紙制的燈,對飛機起降、高層建築、高壓電線、油庫、樹木草叢等造成威脅,引發安全事故和火災——逼停動車、燒毀光纜、造成燙傷…都是它惹得禍!元宵佳節,拒絕燃放孔明燈!別讓歡樂的道具變安全的兇器!

踩高蹺5

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中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見其技。

舞獅子6

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

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走百病7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 ,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

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祭門、祭戶8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

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這些習俗你記得多少呢?

點擊「閱讀原文」

參與元宵節小遊戲!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