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推動元明手抄大藏經「數字化」保護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中新社蘭州4月12日電 (記者 南如卓瑪)甘肅武威市博物館副館長梁繼紅12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披露,該館已組織專家對藏文文獻(大藏經)進行整理、分類遴選,同時今年啟動數據採集,對館藏大藏經等藏文古籍進行「數字化」整理。

此外,對保護和傳播價值高、具有出版條件的古籍,擇優分批編輯整理出版。

該館現存大藏經共410函約十萬多葉(頁),98%是手抄本,系元、明兩代手抄而成。

因抄寫年代久遠,內容豐富,用料考究,具有重大歷史和文獻研究價值。

新中國成立前,這批珍貴文獻供奉在涼州(武威古稱)各地藏傳佛教寺院中。

20世紀七十年代,部分大藏經在武威遭水災時被淹,粘連比較嚴重,後經逐頁分離,現已剝離出六萬多頁,還有部分因現有條件和技術所限未能剝離開。

梁繼紅介紹,有題記表明,這批藏文經是涼州當地高僧抄寫於「金涼州的甘珠爾寶殿」,抄寫經文所用材料是金、銀、珍珠、海螺、硃砂等珍貴物質研磨成粉,十分珍貴。

抄經所用的紙張產於甘肅臨洮地區的上等優質藏紙磁青紙,質地柔軟光滑,寫字部分加了防蟲防腐原料狼毒汁。

2005年和2006年間,該館聯合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學系,對藏文大藏經進行了初步清理,並按照藏文30個字母進行了排序等初步整理。

2009年,訂做了專門存放大藏經的樟木櫃34個,實現專庫專櫃存放,使古籍不再受頻繁搬遷的「磨損之苦」。

2013年,中國國家文物局資助武威市博物館啟動大藏經修復,對黏連嚴重的部份進行修復,第一期共完成3069頁大藏經修復。

梁繼紅說,目前,武威市文廣局牽頭與甘肅文化出版社和甘肅省古籍編譯中心簽訂協議,將對保存完整、價值較高的《蓮花生大師傳》等大藏經先期拍攝出版。

同時,對館藏大藏經進行系統分類整理,並建立大藏經「數字化」檔案。

(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