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國寶故事(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頂級國寶文物之中,有一件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套編鐘,共有16件,其中14件於1992年由上海博物館從香港一個古玩肆購回,另外2件後來出土。

所有編鐘都是甬鍾,甬短,有旋,旋飾雲目紋。

鐘體以陽線分隔出枚、篆、鉦等部分,正面鉦部鐫銘文,各鍾銘文相連續。

鐘上共刻有銘文355字,所有銘文刀痕非常的明顯,可見是利器所刻鑿。

銘文完整地記錄了周厲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正月初八,晉侯奉命討伐夙夷的全過程。


在山西省侯馬市曲沃縣有一個叫曲村的小村莊,這原本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小村莊,可是誰也沒有想到,西周時期九代19位晉侯和他們的夫人已經在這個小村莊的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

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隨著19座晉侯及其夫人的墓被發現,這個小村所在的位置才被證明曾是晉國最早的都城。

古墓被發現以後,盜墓者蜂擁而至,當地甚至流傳著「要想富,盜古墓,一夜變成萬元戶」的歪門致富經。

盜墓者晝伏夜出,四處搜尋、盜挖古墓。

一時間,探孔遍野皆是,盜洞隨處可尋,很多古墓慘遭洗劫。

大量文物的出現,引來了無數文物走私者,他們拚命收購這些被盜掘出來的文物,而這座村莊也因此而迅速富了起來,被人稱為小香港。

其中,晉侯蘇編鐘中的14件便在這股狂潮中被走私到了香港。

說到晉侯蘇編鐘的勝利回歸,就不能不提及一個人,他就是上海博物館的館長馬承源,他在上海博物館工作了半個世紀,擔任館長長達14年之久。

馬館長從小受到家庭的薰陶,對青銅器和古文字有著特別的愛好,他在大學學習的便是歷史專業。

新中國成立以後,他進入了上海博物館,從此,他與青銅器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幾十年的時間內,他憑藉自己練就的火眼金睛為國家搶救了無數的珍貴文物。

單是在香港,經過他手的珍貴文物就高達300多件,這其中就包括了晉侯蘇編鐘。

1992年,香港中文大學的張光裕教授傳來了一條消息,香港的文物市場上出現了一套14件的編鐘,由於鐘上的銘文是鑿刻的,這與從前的發現不符,當地的博物館和收藏者都不敢輕易出手,擔心買到贗品。

兩年後,當照片和銘文傳到上海後,馬承源憑藉他多年的經驗立刻判定這是真品,決定馬上將其搶救回上海,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這套編鐘買回來。

於是他立刻聯繫上了香港的這家古玩店,告訴老闆:「這套編鐘,你不要再給別人看了,因為我們已經看了。

」根據古玩行的行規,給人看了東西以後,只有這個人不要了,才能給第二個人看。

於是,在馬承源的努力下,這14件編鐘順利發到了上海。

從此,晉侯蘇編鐘成了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更加傳奇的是,在這14件編鐘歸藏上海博物館的同一年,北京大學考古系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被盜古墓進行搶救性挖掘的過程中,又得到了2件銘文是鑿刻上去的青銅編鐘。

經過仔細的研究,發現它們與之前的14件竟然是完整的一套。

至此,16件的晉侯蘇編鐘終於在上海博物館重逢。

這套距今已約有三千年的青銅重器,無論從歷史和藝術價值上都堪稱國之瑰寶。

可是,就是這樣一件瑰寶,當初卻被許多人誤認為是一件贗品而四處漂泊。

幸運的是,馬館長慧眼識寶,它才得以恢復了昔日的風采。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