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唐代古墓原地將建博物館 墓志銘揭濟陽唐墓主人身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墓志銘蓋上寫有﹃唐故顧府君墓志銘記﹄通訊員王邕
攝考古人員正在古墓內細緻發掘 記者高建華 攝□本報記者 高建華
唐代的濟南什麼樣?3月24日,在濟陽縣垛石鎮前劉村發現了一座唐墓,經過1個多月的搶救性發掘,挖掘工作已基本結束。
5月5日,濟陽縣文廣局發布消息稱,古墓墓志銘已全部解讀出來,原址將建博物館就地保護。
墓室啥樣墓葬展示主人生活場景,原址將建博物館
「濟南地區發現的唐代墓很少,一般穹窿頂磚室墓也都是宋元時期的。
前劉村唐墓的出現,解決了唐代墓葬考古上的斷代問題,具有標尺意義。
」濟陽縣博物館館長王邕說。
該縣文廣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為了更好地保護這座極具「標尺」意義的唐墓,經過市、縣兩級文物部門討論,計劃在古墓原址建博物館。
據了解,該古墓的一號墓發現最早,位於二號墓西偏北5米處,出土紅陶罐一件、白釉瓷碗一隻、開元通寶一枚及鐵器殘件、墓主殘骸等。
經過一個月的挖掘,二號墓的全貌也顯露了出來,坐北朝南,呈圓形,前門特別大。
在這裡還發現了一個墓志銘,上面寫著「唐故顧府君墓志銘記」。
在唐朝時代,磚是非常珍貴的,在前室墓牆上,有12個磚砌的「斗」,由於唐朝的墓室是仿照了死者生前的居住場景,這些磚雕的窗戶椅子等栩栩如生,展示了唐朝的生活場景。
「根據出土文物和墓葬排布分析,兩座墓葬同屬一個家族,即唐代臨濟縣(今濟陽)顧忖一家。
」王邕說,考古專家對墓志銘初步研究發現,墓主人叫做顧忖,字叔文,生於唐德宗李适建中四年 (公元783年),卒於唐文宗李昂開成元年十月十日(公元836年),享年五十四歲。
考古意義印證黃河改道,濟陽歷史向前推進300餘年
王邕介紹說,按照墓志銘的說法,墓地離顧忖的「私第」不遠,所以當時的臨濟縣吳丘鄉安固村,應該就是如今的前劉村,這為了解今日濟陽的地名沿革提供了重要資料,填補了《濟陽縣誌》只能比較詳細地記錄到金代的歷史,將濟陽縣的縣史前推300餘年。
據介紹,這個墓應該早年被盜過,唐墓里的隨葬品已經消失,壁畫也因為長期浸水和淤土而磨損了。
「由於黃河改道,濟陽地下水位不斷上升,但這座墓的出土,說明至少在唐代中晚期,這個地方肯定不是河道,肯定是乾燥的,適合作為墓葬地點,因此,這座墓對研究唐代濟陽地區的水文變遷、自然環境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王邕表示。
「雖然很多墓中都發現有墓志銘,但此唐墓的墓誌卻有與眾不同之處。
」王邕告訴記者,特殊就特殊在銘蓋上書九字「唐故顧府君墓志銘記」,比一般寫有八個字的墓志銘蓋上多一「記」字,罕見,且「記」字書寫方法特別。
志石為花崗岩質,近大理石,這在唐朝一代尤為罕見。
銀西鐵路基建考古發現「古墓相套」的罕見現象
據來自省考古研究院的消息,在銀西鐵路基建考古過程中,考古人員發現一種「古墓相套」的罕見現象——後人墓室在前人墓室的基礎上改造而成。除此之外,還發現了一座五人合葬墓。新建銀川至西安鐵路線南起西安市...
西安發現3座唐代古墓,出土兩塊墓志銘,上面一段話讓韓國人慌了
導讀:盛唐,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長安,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大唐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影響力遍及全世界。那時東亞地區的朝鮮、日本,全部在大唐的勢力控制範圍內,日本要派遣唐使來學習文化,朝鮮半島...
「祖公墓」被挖 唐朝古墓發現罕見人面紋磚
泉州市考古隊工作人員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初步鑑定,墓葬年代約在唐朝中晚期,在清理古墓甬道時還發現罕見的「人面紋」墓磚。今日考古人員還將繼續清理甬道,作進一步發掘。古墓頂為拱形,跨度170厘米左右...
濟陽挖出唐代磚雕壁畫墓 出土唐故顧府君墓志銘記
內容摘要:[摘要]:濟陽縣垛石鎮前劉村準備修建村文化廣場,在旁邊的窪地取土時,無意中發現一處古代墓地。經考古人員一個月的清理髮掘,在一座唐代穹窿頂磚雕壁畫墓內,出土一塊刻有「唐故顧府君墓志銘記...